Art Club | 给5位女性艺术从业者提了8个问题

Art Club | 给5位女性艺术从业者提了8个问题

首页模拟经营闲置艺术画廊更新时间:2024-06-19

伴随着众所瞩目的女性艺术家回顾展、惠特尼双年展、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陆续拉开帷幕,各种新的风向和变革浮出水面。无疑,2024年的艺术世界将打开一个新局面。本期 Art Club 并非聚焦放肆创作、扰动系统的女性艺术家们,而是转向行业内幕后耕耘、大胆推动全球交流、为边缘社群话语权创造空间的行业引导者。我们邀请了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全球顶尖画廊豪瑟沃斯的亚洲管理合伙人郭心怡,立木画廊总监田铠如(Shasha Tittmann),巴塞尔艺术展华南代表/东莞石米空间创始人石金花和苏富比大中华区业务拓展部主管王汐楚,五位女性从业者回答提问。她们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哪些?通过这次访谈十问,我们将打开她们光鲜标签和辉煌战绩的B面——对不同阶层的关注,对区域性问题的探究,对身份和性别话题的反思等。你可能会对她们自认为的“高光时刻”“大跌眼镜”。而当这些行业“女强人”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话语权时,各自都给出不同解读,却都在内核上反映出职业“高光”背后的异曲同工:专业、坚持、自持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推动行业结构迎来新可能。

“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Primitive”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 提供

1艺术行业每年活动展览层出不穷,今年最期待的活动是?

石金花:大型机构展。我生活在湾区,香港M 、Para Site、顺德和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等的重要展览都很让人期待。

乐思洋:三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内容特别丰富,比如艺聚空间的16件作品里就有11件作品是为本次展会特别创作的。「策展角落」展区是该展区历来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聚焦来自亚洲的历史与当代个展。香港之外,今年还特别期待威尼斯双年展,还有艺 巴黎。

Shasha Tittmann:年终的筹款晚会!既是结束一年辛苦工作的完美落幕,可以和大家一起解压,盛装打扮,叙叙旧,又可以支持艺术家和一些像Para Site和Asia Art Archive这样出色的非盈利组织。我们通常会在深夜里K歌。

2什么契机进入艺术行业,有没有想过放弃/转行?

王汐楚: 我从小就喜欢艺术,所以本科在伦敦中央圣马丁学习设计,后来因为家里多少也有涉猎收藏,所以才对拍卖行感兴趣,研究生就读了伦敦的苏富比艺术学院。

刘辛夷《空港》,2017,石米空间

石金花:喜欢艺术是很多人天生的倾向,我也不例外。有段时间密集的看了非常多展览,但依然有很多疑问。进而产生意愿参与到艺术项目中去,所以发起了石米空间,邀请艺术家到东莞驻留创作,通过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对艺术生产过程有了最基本和深层的认知。六七年下来,收获良多。对我来说,艺术不是一个职业,是生活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有角色的转换,但不存在放弃或转行。

郭心怡:在我刚想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的父母并不认为这个行业成熟到可以作为一份长久发展的事业的程度。所以我在二十出头那些年,也有试图在其他行业探索是否有别的职业适合我。后来我在斯坦福商学院学习了两年,了解其他行业,当时有收到一些金融、私人银行的工作机会,但终于在我毕业之际,我收到了佳士得的工作机会,当即就决定去做,也在佳士得内部尝试过不同部门,一做就是15年。

3可否分享职业道路中的一次“高光时刻”?

石金花:石米驻留计划只是简单的希望艺术家来到东莞生活一段时间,但具体获得什么是我不可预计和想象的,更多是艺术家的考量。有艺术家只是来生活一段时间,并没有产生具体的创作想法,都是非常自然的事。一定要说高光时刻,那就是在石米驻留的艺术家创作出令他们自己满意作品的时刻。比如刘新夷的《空港》项目,当时有一个位于酒店内的2000平方米的地下展览空间,刘辛夷用了15天时间,重新搬动、放置这里累积10年的闲置家具,将整个地下空间转换成一个没有飞机的机场。厉槟源在石米驻留期间寻找36个粤语保安创作完成了有关自己父亲的作品《最后一封信》。艺术家李明,他不仅在驻留期间实施了一个行为创作,在驻留结束后的一两年内,陆陆续续完成了3件有关驻留时的影像作品。还有艺术家刘窗发现了20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帝豪歌剧院(夜总会)遗址。找到这个地方时,整个建筑已经被完整封存17年,我们还找到曾经的老板做了一次详细的了解。我用自己做非商业艺术空间及协助艺术家完成在地艺术考察所积累的经验,协助中山大学的裴谕新教授完成了她对大湾区女性创业与艺术行业关系的学术课题的学术调研,并邀请作家黄佟佟和投资人、画廊创始人张晖组织了《学术.艺术VS创业. 疗愈》的讨论会。有机会尝试探索和拓展艺术边界的时候,也是难忘的时刻。

王汐楚:有幸参与到目前全世界最贵艺术品的拍卖中。当时我还在西方古典艺术部门,负责了这件达芬奇作品的所有中文校对,亚洲巡展,也包括为亚洲最重要藏家提供所有这件拍品的信息和服务。当然还有最后在拍卖现场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刻。

Shasha Tittmann:我27岁时成为Lehmann Maupin的总监,负责监管香港画廊。我以为自己对本地市场和行业了如指掌,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与许多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合作,但现在我却要与在教科书上学习过的西方重要艺术家合作,并为他们在亚洲举办首次展览。这是一件大事!我喜欢每天到位于中环毕打街由 OMA 设计的画廊上班。

4当今环境下,如何看待在行业内独有的“权威”和“权利”?

石金花:在我看来,“权威”就是一种“态度”,坚持自己的态度也就在建立一种“权威”。“权威”和“权利”是对等的。谈论权利的时候,先要问的是,付出了多少,才有资格考虑“权利”的问题。

王汐楚:我并不认为我本人有任何“独有的权威与权力”。在拍卖行这样的大机构里工作都是需要团队协作。反而我会更加谨慎的看待我的言行,甚至是发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毕竟一言一行尤其是艺术相关的都会代表我个人有时甚至是公司观点。

Shasha Tittmann:我的背景和双语能力为我的视角提供了参考。我出生在台北,在上海、香港和台北长大——我一直是个新来的孩子,学会了快速适应,因为这意味着生存。一路走来,我学会了如何在各种文化体系中工作(并茁壮成长),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搭建桥梁。我的一切都是融合的,也许这就是我的超能力。

5现在艺术行业的工作都处在一种相对焦虑的状态,权威机构信誉崩塌、肆意剥削复合型人才。“为爱发电”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你认为如何优化个人和行业整体生态?

Shasha Tittmann:畅所欲言,建立制度,对权力职位进行问责。高层需要真正倾听并积极主动地在工作场所创造平等。这是最大的悖论之一,因为这个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庆祝和倡导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但它也是一个与其他行业一样的行业。

石金花:现在的整体大环境都是这个状态,艺术行业也不能特殊。在西方以及香港的经验里,百分之90以上的艺术家都要从事其它职业来维持艺术创作,艺术从不是大众所看到的成功光鲜的少数。从全球看都是同样的状况,艺术行业内其它从业者的收入也是偏低。在我看来,从事艺术行业只能为爱发电。

乐思洋:与其分析艺术行业的变化,不如谈论各大行业对艺术关注度的提高。市场跟艺术更加的接近,人们对当代艺术生活化的认知以及看重文化对世界趋势的影响。这些都是这几年中我观察到的总体走向,特别是在亚洲。巴塞尔艺术展在跨界上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连接商业品牌和艺术行业的交流上有下很大的功夫,为普及文化艺术也有做铺垫。但前提都是对艺术家和艺术画廊的强力支持,也是最终目标。虽然我们对艺术市场的关注度极高,但是我们着重培养本地藏家群也是以热爱艺术和艺术家创作为前提的,而并非一味的以投资为目的。巴塞尔艺术展对完善艺术生态圈的工作占有中心地位,我们也会借助自己的平台继续传播正面的影响力。

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图

6接下来的展望有哪些?

郭心怡:我2022年下半年离开佳士得来到豪瑟沃斯,刚刚才完成我职业跑道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在画廊一年多,我每天都还在不断学习,现在想的是把眼前的先做好。

石金花:我认为未来在不确定性及困难的状况下工作会是常态。具体到十年的展望,或者可以借用香港巴塞尔的愿景。接下来的十年,让西方了解亚洲艺术的运作模式。

Shasha Tittmann:前往三、四大洲,与出色的艺术家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安装大型公共委托项目,并见证了为期 5-10 年的项目取得成果!我喜欢看到一个概念找到它完美的特定场所。

乐思洋:对于巴塞尔艺术展而言,未来的十年是亚洲艺术事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关键。而香港展会便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桥梁。

杨福东,《雍雀》,2024年,由M 及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2024年,© 杨福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因此跟机构合作也是我们接下来更专注的。今年也特别荣幸的跟M 达成了持续合作的关系,在其标志性幕墙上呈献艺术项目。今年展出作品为艺术家兼电影制片人杨福东创作的全新场域特定作品「建筑电影」《雍雀》。这部黑白电影于香港取景拍摄,交织了海边村庄和夜间城市街道的场景。透过参考1970至1990年代经典香港电影的视觉元素和质感,杨福东旨在唤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怀旧感。尽管M 幕墙无声,杨福东强调作品并非静立无声;相反,作品欢迎香港观众将所处环境的独特声音作为影片声效。作品宛同一首短诗,糅合香港的往昔和现今,让人一窥不可预测的未来。

7你在近几年中洞察到哪些关键的行业变化和转向?急需哪些改变?

郭心怡: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对女性艺术家、多族裔艺术家和酷儿群体越来越多的认可。从从业人员层面,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女性力量崛起,但这个是在整体社会层面都有的积极变化。

Shasha Tittmann:最大的转变之一是价格透明和交易在线化。这是件好事,增加了可及性。遗憾的是,大部分市场仍然过于受潮流驱动。我希望看到更多新的收藏家加入这个圈子,他们受好奇心驱使,关注社会问题,在收藏中敢于冒险。他们具备成为艺术赞助人的素质,而这正是健康的艺术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当然,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好地激励私人对艺术的支持。

8中国/亚洲声音(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在全球语境的核心竞争力是?

王汐楚:除了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决定影响力更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是藏家,可以说是手握核心竞争力。放眼全球,西方的藏家比中国/亚洲藏家相对成熟,所以作为从业者我们更需要的是如何来培养我们的藏家建立收藏体系,我希望这个收藏体系是可以同时具备区域性和国际化的,当我们的藏家收藏可以与世界顶级藏家所媲美,我相信自然而然就会有话语权。

Shasha Tittmann:亚洲经历了非常动荡的 20 世纪,因此许多历史仍未被讲述和误解。我们看到人们对散居海外的亚洲艺术家产生了新的兴趣,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复杂性,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亚洲艺术家归结为一个单一的身份。像M 这样的新博物馆对于将这些叙事纳入艺术史的语境是不可或缺的。

郭心怡:亚洲艺术家在全球语境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希望展示的。比如我们这个新空间的开幕展就很荣幸邀请到张恩利为我们呈现个展。今年6月,我们将呈现已故日本战后艺术家工藤哲巳的个展。

Hauser & Wirth画廊将携张恩利的作品《Faces》前往今年3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美术馆和机构在这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藏品、展示,以及任命对亚洲艺术家及艺术史熟悉的策展人,希望可以为更多亚洲艺术家带来好的展示平台,带动亚洲声音在全球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亚洲艺术副策展人马唯中,泰特现代美术馆近期也任命李佳桓陈思颖为亚太艺术策展人,华盛顿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任命招颖思为博物馆新任馆长等。这些都反映了亚洲声音在全球语境的重要变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