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将“紫气东来”视为祥瑞的特征。
那大家又是否知道它的真正出处呢?没错,它正是起源于道家的始祖——老子。
然而道教毕竟诞生于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虽然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研究《道德经》,但是却无一人再能真正“成圣”。
直至东汉末年,一个名为张道陵的人横空出世,他自幼便与《道德经》结下了奇妙的缘分,7岁就能无师自通理解全文,后来更有有感于天地,创立了五斗米教。
“昨夜天上老君天降,授吾‘三天正法’,赐‘天师’之职。”因此,张道陵也顺势自称为天师,自此历任继承人都要改做张姓,继任天师一职。对此,民间也将其教派称之为“天师教”。
张道陵
道教在唐宋元明鼎盛时期,曾受到历代帝王的恩赐,先后被敕封“太师”、“大法师”、“真君”、“大真人”等封号,并有相应爵位。
随着道家的鼎盛,各大派系也层出不穷、百花齐放,而天师教由于其正统地位,俨然成了其中最大的派系——“正一派”。
在王阳明创立了举足轻重的“全真派”之后,“正一派”更是和“全真派”作为左膀右臂,各自撑起了道教的半壁江山。后受到政治因素和利益的裹挟,天师一职也逐渐演变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在张道陵之后,虽然正一派能人辈出,但却再也没有天师能达到道祖那样的高度。70年代末,在最后一任天师撒手人寰后,这些所谓的“得道高人”,甚至还因为继承人一事乱象频出......
一失足成千古恨,天师也算不过人心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教义,在历史长河中也曾有过无数“高光时刻”,而正一派的巅峰时刻则是在元代。那时“天师”的名号传进了家家户户,路边的小儿也都能随口哼出道教的顺口溜。
然而一个教派的能力再大,也迈不过皇权的范畴。在政治因素的裹挟下,天师继承的规定也渐渐从“唯能力论”转变成“唯血脉论”,变成了由天师的长子继任。
上世纪二十年代,传承了1800多年的天师教,迎来了他们的第63任天师——张恩溥,而他正是上一任天师张元旭的长子。
时下举国动乱、民不聊生,教派也逐渐走向没落。在日军侵华期间,张恩溥做下了一个让他此生追悔莫及的决定——转投国民党。
乱世之下虽然宗教式微,但在普通百姓心中,他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因此,为了表示对他们的重视,张恩溥受邀担任了第二十军副军长一职。
为了能够团结起各大宗教,1946年,张恩溥在上海呼吁优先设立起地方性道教会,给各教派一个互通有无的场所,再逐渐将它的规模扩大到全国。
然而在上海的教会成立两年后,张恩溥就带着象征着天师正统的玉印和法剑,在长子张允贤的陪同下,辗转到了台湾。
因为不能将传承之地弃之不顾,所以在临行前,张恩溥将龙虎山的事宜都转交到了堂侄张源先负责。在抵达台湾之后,他还想振兴天师一派,还在台湾新设立了一个“嗣汉天师府”,用作龙虎山的替代。
然而假的真不了,张恩溥在晚年对真正的天师府念念不忘,更是跟妻子、亲人相隔两岸,真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1969年冬,张恩溥羽化,在临走前,他的口中还在念着:“盼望…祖国…祖国统一!你们…要…振兴天…天师府”。
张恩溥
按照惯例,天师羽化后,应该由他的长子继任。然而他的长子早已因病去世了,天师在临行前又没有将明确指定继承人,那么又该由谁来继任呢?
你方唱罢我登场,天师之位谁来当?正在大家对天师之位议论纷纷之时,有人提到了远在江西鹰潭的张源先。
“源先是个有慧根的,自幼通读道法,法力高强。天师一直都很重用他,在来台湾之前还将龙虎山的根基都交由他负责了,我觉得由他继任很合适!”
“我也觉得可行!”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历来天师之位都是由长子继承的,现在没了长子还有次子,怎么轮到一个跟天师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呢?”
“说得没错,天师临行前也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我看按照最早的规定应该由贤能者居之!”
各执一词的众人,在私下里展开了一些行动,他们来到了江西鹰潭,分别找上了张源先和张恩溥的次子。
张源先得知此事后很诧异,作为在天师府里土生土长的人,他自然清楚天师继任的要求的。他说:“让我承袭天师之位?我觉得这于情理不合呀!”
“张道长,您是天师的亲传弟子,更是他的堂侄,现在天师长子与世长辞,咱们教派又怎能没有领头之人呢?”
另一人也劝说道:“对呀张道长,你看天师都将咱们正统的天师府交由您负责了,这还不够说明他对你的看中吗?”
“相信有您来继任,一定能实现天师将我们教派发扬光大的宏愿的!”
在张源先被说动,要同他们一起前往台湾的时候;这边,另一行人也找到了张恩溥的次子。
“既然天师之位当由天师的直系血脉继承,那么长子张允贤去世之后,他的次子理应应该继承他的衣钵。“
“我觉得也是,由堂侄继任,这不和规矩!”
张恩溥的次子在得知此事后也颇为诧异,他原本就不通慧根,对术法更是丝毫不感兴趣,否则父亲当初奔赴台湾的时候,也不会独独带着他大哥了。
于是他一口回绝:“让我承袭天师之位?那恐怕不行!我在这里呆得挺好的,不想去台湾。再说了,我对术法一窍不通,对统领正一派事宜也不敢兴趣。”
看到张恩溥的次子的态度如此坚决,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这些人只得灰溜溜地返回了台湾。
既然要按照旧例承袭天师之位,那也同样需要拿出相应的天师信物。因此,不同意张源先继任的人便反驳道:“我等也并非不通人情,只要你能拿出那玉印或者法剑其中之一作为佐证,我等就承认你的天师之位。”
但是这两样信物早早就随张恩溥远渡台湾了,张源先一时间又能到哪里去找回来呢?于是,张源先继任一事便就此搁置了下来。
只是诺大一个正一派,又怎么能始终没有天师呢?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天师的人选一天没有安定下来,这教派的根基也不能安稳。
张源先已经在台湾天师府呆了大半年的时间了,虽然他不骄不躁,但是有许多人已经坐不住了。
“我觉得张源先道长目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真有想要自荐的,也大可提出来。”“不如咱们直接进行表决吧”
“好,早一点定下来,也少一些是非。”
最终,张源先还是高票当选了新一任天师。
1970年,众人在台湾台南市,为张源先举行了第六十四任天师继任仪式。自此,张源先留在了台湾负责处理宗教事务。
虽然仪式已成,张源先也正式接过了天师的权柄,但由于他手中没有天师信物,说起来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因此更多人都只把他当做代理天师。
1991年,张源先道长特意来到鹰潭市龙虎山,参观了正在修建的上清天师府,并且对修建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在返回台湾前,他还向龙虎山天师府赠送了大量的道教书籍。在2008年,张源先道长羽化,在他担任代理天师的三十多年间,他一直致力于两岸道教文化的友好交流。
然而就在不久后,却有一个名叫张美良的人横空出世,说他才是正统的天师继承人。张源先不过是个血脉不正的外人罢了!
听到这话,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这些年来,张源先事事鞠躬尽瘁,也积累了很高的威望,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一部分守旧的人觉得他既无信物、又无血脉,让他代理天师一职也不过是权宜之策罢了。
而这张美良又是何人呢?他说自己是上一任天师张恩溥的儿子。
这下好了,名正言顺的血脉摆到了众人面前,但是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你说你是老天师的儿子,有什么证据吗?
因为老天师的次子并没有继任的想法,之前更是从未听老天师提到过张美良这个人,让人不由得怀疑他的动机。
只见张美良面带微笑,从自己的道袍里掏出了一方玉印。随后众人惊呼:竟然是‘阳平治都工印’!没错,他拿出的这一方玉印,正是天师教的的天师信物之一。
“你手中怎么会有天师信物呢?”
“我方才就说,我才是真正的传人,正宗的继任者。”
这下,大家也基本相信了张美良的身份。
思及上一任天师代理人已经羽化登仙,张美良既有血脉又有信物,可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继任者了。于是大家就开始张罗着,想要办一场名正言顺的第六十四任天师继任仪式。
哪有什么得道高人,不过是群肉体凡身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揭穿了这场闹剧。他的名字叫做张道祯,而他也是张天师家族的一份子。
“这不过是一个与老天师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罢了!”
刚刚得知此事的张道祯愤怒地说着,而他这一番话,如同当头一棒砸向了在场的诸人。
“你怎么知道?难道你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
“我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老天师的继子,是老天师在台湾另娶的妻子带进来的,你说,他会跟老天师有血缘关系吗?”停顿了一下后,他又继续说道,“他不过是一个不通道法的普通人罢了,又有什么资格继承天师之位呢?”
“那他手中的信物可做不得假吧?”有人反驳道。
“那你又如何断定他手中的信物是真的呢?”张道祯质问说,“你让他自己说,他这玉印从何而来?”
只见张美良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众人便清楚了,这玉印估计来路不正,也未必是真品。
而玉印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现世,是因为张恩溥压根没有将他带来的信物传给任何人。原来早在1927年,张恩溥就因为加入国民党一派引起了众怒,当时在邵式平等人的带领下,他们冲进了上清宫进入了天师府,收缴了当时被百姓们成为“天师玉玺”和“斩妖剑”的两样宝物。而这,就是天师继任时需要的信物“玉印”和“法剑”。
因为此事属实屈辱,除了当时在天师府内的人,再没有其他人知道了,而张道祯就恰巧是知情者之一。
“那我们的宝物现在在何处?”众人问。
“何处?你们没听大陆的人说过吗?在江西的博物馆里有一方‘阳平治都功印’,早已被收归国有了。”
得知此事的众人都如同霜打的茄子般,等他们扭头,想要将这个冒名顶替的人送到警局时,却发现找不到他了。于是只好问门口的小道童:“你刚刚可见到有人从这里出去了?”
“对,是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人,但是我看他从正厅里出来,没敢阻拦。”小道童低声回答道。
原来是那张美良知道自己已经败露,趁众人不注意的时候灰溜溜的逃了。
那这天师之位又该由谁来继任呢?只见这时有人提议:“张道祯道长如何?他也是正统的张家血脉,只不过不是老天师的亲子罢了。”
“我觉得不合适,被老天师重用的张源先道长还只是代理天师呢,他又如何担得起正统的名号?”众人各持己见,这天师一位也自此空悬了。
诺大一个天一教,难道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去继任天师之位吗?我看并不尽然,不过是利益动人心,贪心作祟罢了。俗话说“人心难测”,在利益面前,大抵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妖魔吧!只是不知道,这得道高人连世俗的*都逃不出,又谈何得道成仙呢?
易经有八卦,八卦的互相组和包含了六十四种自然现象,概括了世间万般变化。纵观天师教传承了一千八百多年,天师之位更是传承了六十三代。待到第六十四任继承之时,乱象频出、各种势力粉墨登场,导致无疾而终,又何尝不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呢?
道教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次兴衰:晋兴道、唐兴佛、元宋兴道、明清兴佛……伴随着一个宗教达到顶峰,就会有一个宗教降入谷低。纵观历朝历代的宗教兴衰,我们会发现,宗教的发展永远裹挟着政治因素,而诸多得道高人也不过是肉体凡身。
“其过真有神明乎?”
也不过是见仁见智罢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