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园区如何打造产业集群?近两年,行业断崖式下跌之下,园区为了保生存,使尽浑身解数,所到之处,几乎每家园区都在疯狂「内卷」。个人认为,适度参与「内卷」并没有错,反而有助于园区查找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但问题是很多园区从一开始就「卷」错了方向。
作为承载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的核心价值在于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效益,而不是纯粹的房地产开发。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还在以房地产思维做园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这样的园区迟早要被淘汰。
0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一词最早出现于1890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提出。
此后的100多年,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汗牛充栋。其中又以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 的产业集群理论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在小学接触几何的时候,老师会讲到一个知识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就是点,企业在供求关系之中建立起自发的联系,形成了线(产业链),当这些链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面(产业集群)。
所谓产业集群:
即某一领域内的关联公司(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其中既包括同一类企业的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和服务性行业的集聚,随着资源的集中,产生许多积极的连锁反应。
著名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Adam Smith)说过,分工是有魔力的。
如果每人完整地干完一个工程,效率是低下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
但如果进行分工,你专门干一项工序,他专门干一项工序,经过分工协作,就能产生非常高的效率,做出高质量的工程。
产业集群中,你做上游,我做中游,他做下游,他做服务,他做营销,彼此协作,产出更大的效益。
综上,产业集聚的核心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产业集群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1空间聚集阶段
这一阶段,产业聚集的驱动力有两个,政策和成本。
政策上,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统筹规划了一批产业园区,并通过行政力量「引导」企业入园;
另一方面,通过地理上的相互集中,的确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开发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龙头企业落地,往往会有下游企业和服务机构为了节约成本而就近成立。
如,湖州的纺织业形成,原本太湖一带就是丝绸的主要产地,之后就产生了纺织服装的加工生产能力,后来就有能力去消化从长江北运过来的棉花,渐渐纺织服装产业就形成了。
但在此阶段,企业主要是物理上的扎堆,彼此间还缺少化学反应。
2要素协同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随着产业集群逐步完善,专业化服务机构增多,各主体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企业也开始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与配合,产业链逐步延长。
在这一阶段,产业集聚呈现几个特征:
1、企业摆脱政策和成本的禁锢,按市场经济规律成长起来;
2、民营经济取代国有资本,成为市场的主力;
3、主导产业日益突出,产业特色鲜明;
4、龙头企业引领的格局逐步形成;
5、企业按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布局;
6、企业间开始形成化学反应。
3要素创新阶段
要素创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集群中出现了科研机构和金融资本。
在技术和资本的驱动下,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创新。
在这一阶段,产业集聚有几个特征:
1、产业集群对科技创新资源更依赖,对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的要求更高;
2、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日益紧密;
3、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创新开始产生外溢效应;
4、产业集群具备更大成长空间,对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02产业集群的概念
从国家层面来看,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除了要稳定制造业增加值、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其在GDP中的比重;
除此以外,还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等产业组织层面有新的迭代升级,才能根本上摆脱我们在某些领域受制于人的境地。
而对于园区来说,打造产业集群有几个关键作用。
1园区发展依赖于产业集群形成
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率,决定了园区的发展水平。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
随着集群不断壮大,又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服务机构向集群聚集,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如此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2产业集群形成能够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在集群内发展,除了享有因分工细化带来的高效率,更会因为空间的临近性,大大减少其在信息、交易、运输、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方面的投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难以进入大型市场。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中小企业得以「接近」集群内龙头企业,借助其规模和网络优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商机。
4产业集群有助于技术创新
在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构建起分工协作和配套网络,通过水平联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5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快速反应
产业发展遵循「短板理论」,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而灵活的产业集群,基本上可以做到产供销一体化,市场上需要什么,他们马上生产什么,不会被外来者轻易取代。
6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统筹发展
我国很多区域,尤其是县、镇一级,楼建起来了,马路修好了,但由于没有产业,很难留住人,经济就很难持续。
通过打造产业集群,能够提升区域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吸引力,再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培育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区域发展水平。
7产业集聚有利于拓宽护城河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该领域相关的生产要素、企业集群、创新机构、服务主体等相互作用、相互配合。
一家企业入园,可以在园区内迅速找到所有研发、创新、生产所需要的政、产、学、研、金等关键要素;
同时,企业还会再吸引自己的关联/配套企业入园,由此推进产业集群滚雪球式成长。
反之,没有形成产业特色的园区,如一些大型的综合型园区,即便规模已经很大,企业也容易被竞争者以政策诱惑或低价策略挖走。
03产业集群的概念
总结各地经验,产业集群形成的主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龙头企业带动
在产业集聚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把龙头企业作为创新的源头,围绕该企业打造服务配套,招引上下游企业。
由于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机构紧密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很容易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比如,余杭经开区紧紧依靠贝达等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招引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
围绕服务企业实施招商,抢抓MAH制度改革的行业契机,以百诚医药为先导,加快CXO平台型企业集聚;
依托活动实施招商,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生物医药行业药物创新合作论坛,链接了一批头部企业,对接了一批行业大咖,衔接了区内区外企业。
近两年共引进生物医药项目约40个,投资额十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个。
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招商均取得突出成效,打造了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
2内部协同创新
除了引入龙头企业之外,创新的源头也可以来自于区域内部。
通过培育孵化,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创新企业聚落,企业间相互交流、学习、合作,推动持续创新,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由于集群企业,具有地理邻近性和产业相似性等特点,经常会出现一些共性需求或面临一些共性难题。
比如在1990年,针对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假冒伪劣现象泛滥的情况,国家部委会同省、市、县政府开展蹲点打假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拥有许可证的企业以准予使用品牌和许可证为承诺,进行兼并扩张,诞生了正泰、德力西、天正、新华等一批集团公司,再辅以一众本地中小微企业,形成了成熟的电器产业集群。
3创新因子带动
这里的创新因子主要指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之开展合作(落地研究院),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整合,并有效利用科技创新资源,推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瓶颈性产业技术攻关;
另外,以研究院为平台,以院强研、以院引智,能够聚集一批高端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2003年,浙江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在杭州成立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20年间,研究院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柔性电子等关键领域共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发平台8个,研究所(中心)80余家。
承担科技项目1500余项,并在柔性电子、航空发动机、标准化研究、前沿新材料等专业方向设立了若干专业院,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4补链招商升级
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产业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只要分析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高端发展方向,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推动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升级。
补链招商有几个重点方向:
1、围绕相对薄弱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行业加大例如吸引优势外资进入,补上供应链的短板;
2、基于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引入战略新兴产业,与本地原有企业进行结合;
3、围绕本地产业优势,招引(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4、利用已经形成的贸易关系,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企业导入。
如,绍兴柯桥拥有全国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但面临产能过剩、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当地政府以产业转型为契机、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产业链招商,拓展延伸纺织产业链;
引进全球一流的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企业,构建了更高层次的纺织产业集群。
5高效成果转化
创新源头出自本区域,结合良好的传播扩散机制,从无到有形成自主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关村,新中国成立后,中关村地区逐步成为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一大批著名高等学府和国家级科研机构集聚中关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关村依托于北大、清华、中科院丰富的科教资源开始起步,科研人员下海办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率先在中关村地区集聚。
6集群优势扩散
本地已有企业集群,利用集群优势招商引资,把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
上世纪7、80年代,深圳利用改革开放的优势,一面承接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电子工业转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现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国家第三、四机械工业部(现已撤销)等也设于此。
早在1985年,深圳便已形成以「四机一器」(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电话机、计算器)为主的电子工业雏形,周边的电子元器件、塑料模具、工业设计、组装厂等不可胜数。
同时,由于深圳有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加之政府的优惠政策,包括富士康(FOXCONN)、IBM等一众电子企业都把深圳作为它们迈入中国的首选地。
7引进创新
由于发展路径不明确,产业尚未成熟,企业之间普遍保持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沟通的关系;
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创新内容的广泛扩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高频试错,创新内容快速迭代,逐渐成熟后发展成为新兴产业集群。
如,早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引进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技企业。
结合杭州制造业需求与发展特点,形成了包括吉利集团、海亮集团、浙大中控等企业在内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8育龙引凤
产业培育,人才是关键一环。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领军人才可以汇聚一批人才、创办一个好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2016年,昆山通过招才引智引进北京大学梁子才教授,为昆山培育小核酸产业提供了初始动力。
在梁子才落地以后,昆山再以此为招牌,通过产业链招商,补足小核酸产业上下游企业,逐渐打造出「引进一个领军人才 ,集聚一个高端团队。
兴办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 ,使人才实现了「集团作战」,引发了产业聚变效应。
9传统产业转型
推进新旧产业融合,引导本地传统企业拥抱新兴技术,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数字赋能,将数字技术嵌入研发生产各环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展产业链空间,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绍兴柯桥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集群,但近些年原材料价格攀升、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短缺、以及产能过剩、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逐步显现。
柯桥政府以产业转型为契机、「链长制」为抓手、柯桥庞大的纺织市场为「筹码」,「以市场换技术」,通过产业链招商,拓展延伸纺织产业链;
包括引进全球一流的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企业,构建了更高层次的纺织产业集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