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樱桃小镇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辽南樱桃小镇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首页模拟经营樱桃小镇模拟世界更新时间:2024-09-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瓦房店市2月23日讯(记者 王茂林 视频剪辑 袁爽)鞭炮声动年味浓,大红樱桃喜迎春。新春佳节,当记者一走进辽南家乡的樱桃大棚,就被映入眼帘的枝头那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大红樱桃震撼了。此时室外仍冰雪尚存,棚内却温暖如春。近年来,大连瓦房店市得利寺镇的樱桃产业发展迅速,口味独特的“得利寺大樱桃”早已闻名遐迩,响誉全国。尤其是春节期间反季节上市的大棚樱桃更成为市场上的一道风景,备受消费者青睐。

大红樱桃迎新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李屯村村民宫英明在介绍樱桃长势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在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李屯村村民宫英明家的樱桃棚里,他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我的致冷棚樱桃,春节上市。这个大樱桃口感嘎嘎的,用的都是农家肥,纯绿色食品。”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李屯村村民宫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在西李屯村村民宫发明家的大棚里,一树树的樱桃红得闪着光亮,看上去十分诱人。谈到这批在春节期间即可上市的樱桃产值,宫发明表示:“我这总共是80棵树,今年的产值预计在4000到4500斤,产值大约在50万元左右。”据宫发明介绍,目前全村有450户,基本上实现了平均每户一棚,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通过这几年发展大樱桃产业,村里老百姓的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

中国大樱桃第一村卢屯村的路口大门牌。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当记者走进得利寺镇卢屯村时,矗立在村口写有“中国大樱桃第一村卢屯村”的大牌子显得格外醒目。放眼望去,一排排的樱桃大棚绵延在地里、山坡。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村民马丽媛正在樱桃棚内忙碌着。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村民马丽媛正在今年刚接手的樱桃大棚里忙碌着,这批樱桃估计还得一个月左右才能成熟上市。“今年这果跟往常比确实不错,这水也好,这产量也好。估计可产二三千斤,能收入十二三万吧。”马丽媛脸上洋溢着喜悦介绍说。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村民马德斌接受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我家3个棚,100多棵树,产量估计6000多斤,估计收入在30万左右。”村民马德斌对今年的樱桃收成也充满了期待。在村民马广璠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树上的红樱桃已经很少了,因为大部分都已采摘上市出售了,马广璠表示,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期间樱桃的价格行情比往年低了不少,尽管如此,他还是赚了不少,鼓起来的腰包让这个年过得还是很开心。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党委*高世界接受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据得利寺镇卢屯村党委*高世界介绍,最近几年村里樱桃大棚发展很快,从单一暖棚发展到现在的双温双控大棚,到冷棚、背棚、春棚、防雨棚一系列,通过这些棚可以把樱桃采摘期延长,从而实现价格、村民收益最大化。和露天樱桃相比,大棚樱桃的价格可以提高二三倍,甚至提高到十倍左右。目前村里年人均收入已达到6万元,可以说,樱桃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得利寺大樱桃现在已经响誉全国,并且在最近二三年陆续出口到国外,像泰国、马来西亚都有我们的产品。”高*充满自豪地说。

火热的秧歌扭起来!乡村振兴走出幸福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得利寺镇樱桃栽植始于1908年,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目前全镇樱桃栽植面积4.0万亩,188万株,产量2.5万吨,产值达7亿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造就了得利寺镇大樱桃个大、色泽艳、果肉厚、酸甜适中的优秀品质。2017年6月,得利寺镇被中国园艺协会樱桃分会评为“中国大樱桃设施栽培第一镇”。2018年7月,得利寺镇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21年5月,“得利寺大樱桃”获得2021年中国好樱桃大赛金奖,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域为载体获得金奖的品牌。

大年初一,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李屯村村民自发组织文艺表演贺新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随着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小镇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些相关的镇办企业、村办企业也兴起来了,在村里随处可见各种牌子的轿车。为欢度新春佳节,得利寺镇西李屯村的村民们在大年初一自发组织了文艺节目表演,开心的锣鼓敲起来,热辣的东北秧歌扭起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在老百姓的笑脸上洋溢着,这正是:红樱桃带动村民发家致富,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幸福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