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杂说——“鱿鱼游戏”的必胜之道

辛丑杂说——“鱿鱼游戏”的必胜之道

首页模拟经营制霸华尔街更新时间:2024-05-11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鱿鱼游戏》的韩剧突然大火,引得了不少网友热议之外,还有不少各种类型的达人围绕剧情,特别是其中的几个游戏展开了二次创作,堪称又是一场狂欢。

当然,这部剧实际上是美国的奈飞平台制作的,所以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部美国电视剧。有一说一,美剧和韩剧在这种非浪漫感情类型剧集上的编剧和导演风格,节奏都是比较明快的,几乎从不拖泥带水,对该“给盒饭”的角色从来不“手软”,上一集看着似乎是主角的人物,可能这一集一开场就没了,而且也少有中枪一秒钟,一集都在交代后事死不了的狗血情节。这也是美剧、韩剧在国内拥有不少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要论艺术性来看,此剧的篇幅不长,整体的核心故事脉络除去最后为下一部留下悬念的部分情节反转不说,也是个比较烂俗的“浪子回头”的故事,无非这次是用另外的四五百条人命祭奠出来的罢了。

整体上,这个剧集的故事性并不算很强,要说创意的话,这种带有一定智斗和反转的逃*类故事,在日本早就已经有很多了,国内其实也翻拍过,算不上多么创新。

除了几个较为知名的演员演技确实在线之外,似乎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既然创新性和故事性也就如此,那么为什么它还能够如此“出圈”呢?这其实就是值得思考的地方了。

个人感觉,其实这种“浪子回头”的剧情模式比较好的契合了当代社会上的普通人的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

要理解这个特别的心态,要先理解几个问题。

首先,世界的整体形势是在发展前进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蛋糕确实在慢慢做大,但增大的速度确实比以往慢了许多。而增速的变慢,直接就影响着方方面面各个层级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理。

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数学方法,用72除以经济增长的百分数,大致就能算出其翻倍的速度。

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GDP增速平均都在10%以上,虽然增长迅速确实会有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但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全体国民,平均在7年的时间财富就增加一倍。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么以25年一代人来计算,最终差不多就是十倍左右(估算)。所以我们赶上在改革开放出生、长大的几代人,几乎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家庭生活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物质财富的显著增加。

但是进入稳步增长的新常态后,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时,就意味着每10年财富才能增加一倍,一代人25年下来,只增长到原来的5倍。

同样的一代人,不同增速下的财富积累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了。当然如果照世界范围内平均情况来看,那7%自然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负增长的国家来说。但是相对应来比较,就不难看出当代人面临的现实压力了。

“想当年,我们怎么怎么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你们为什么不行?”这种疑问不仅会从上一代赶上发展红利的人脑中出现,自然也会作用于当代的年轻人的身上。

其实,这个经济增速降低,并不是年轻人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生活却要直接受此影响。

大家都有这种体验,盘子里饼干很多,大家想吃几块都足够的时候,一个人多吃几块少吃几块都不会有什么不满,毕竟自己吃三块的饱腹感和别人吃七块的饱腹感是一样的。

但是,当饼干很少,甚至越来越少的时候,分配就成了极为重要的问题了,这时,比别人少吃一块,可能意味着之后每件事情上都要受到影响,甚至生死,那自然会产生极强的焦虑和冲突。

而恰恰在几乎任何阶段,社会财富的分配过程中,年轻人的话语权都是最低的。

不论是因为社会地位的缺失,还是原始财富积累的差距,还是工作技能经验的限制等等,年轻人要想在一个已然十分激烈的“分蛋糕”的赛场上取得优势,确实难上加难。除非有父辈的加成去“拼爹”,或是先天的天赋或偶然出现的机会“风口”而“逆袭”。

但是“富爹不常有,风口不常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大概率就只能面对“996”的福报而无奈选择“躺平”了。

但是毕竟有上一辈人的“榜样”力量,所以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会意识到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整个的大背景和上辈人已然不同,而只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

的确,现代的年轻人不缺思想、不缺激情、不缺活力、不缺吃苦耐劳的品质、不缺拼搏进取的勇气、不缺百折不挠的毅力,缺的似乎只是“机会”而已。

每一个现代社会中拼搏的年轻人,其实都在渴望一场特殊的际遇,恰如《鱿鱼游戏》中那个落魄的主人公。每个年轻人都可能从其身上找到一些影子。

男主其无业的身份、啃老的生活折射着年轻人在职场上的困境,要么被压迫而且职场前景黯淡,要么无奈选择躺平而面对困顿而缺少尊严的生活。

男主在婚姻上的失败,也倒映着现代无数年轻人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不想结婚、不敢结婚,不愿结婚。

男主母亲生病,孩子将要远离,也象征着年轻人来自于上一辈和下一代的双重压力。

直白一点说,这个男主几乎就是我们年轻人身上所有负面处境的综合体。如果按照现实的逻辑来说,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翻身的机会的,但是如果真的按照现实逻辑去演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人看了。

否极泰来,主人公在最落魄的时候,也遇到了以儿戏般现身的“机会”。仅仅是通过几场看似揪心无比,其实却也幼稚无比的儿童游戏,就赢得了足够改变一切的金钱(折合2亿多人民币),也改变了自己的一切,包括那奇葩颜色的头发。

这几个小游戏,从最初在地铁站“打纸片”到正式游戏中的“一二三木头人”、“椪糖”、“拔河”、“弹珠”等,都是在通过营造一种反差,进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阐述一个思想。

即:那种可以让“咸鱼”一朝翻身的机会,只能是一种幼稚的想法而已。

每个小游戏中看似都需要投入正常人难以接受的代价。

最开始是用挨耳光,也就是人格尊严去换取和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但是这真的就行了吗?现代社会中,真的就是我放弃尊严,别人就愿意和我平等竞技了吗?其实还是一种幻想而已。

大概率是我放弃了尊严,别人就更加毫无挂碍地践踏我的尊严吧。

后面的几次小游戏,每一场都损失了人命,而男主则是通过友善、包容、诚实等等诸多美好品质,同人之邪恶斗争,以及无法忽视的主角光环赢得了胜利,用竞争赢得了金钱

但是抛开主角光环这个问题,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游戏中用了编号的方法,就是很现实的操作。数字会淡化人们对生命的概念。不仅是编号,即使是名字,特别是很多外企要求员工起英文名字等形式,也能淡化对别人生命本体的概念。

但是,这里还是隐藏着一个十分尖锐而现实的问题,我们真的是和我们自认为的这些对手在竞争吗?不是的。

游戏中,看似主角是在456个人的群体中谋求唯一的生存机会,看似就是在和自己之外的其他455个人竞争,但其实不然,真正的竞争者不是他们。

真正威胁他生命的是那些看得见的手拿枪支全副武装,看似是在维护游戏秩序的裁判,以及那些看不到的身居幕后的游戏操纵者。

生活中,也是这样。

学生时代,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在和身边的同学竞争,去争夺那个第一名,去争夺班干部的荣誉。毕业之时,我们视野大了一些,也不过认为自己是在和其他同等学校同样专业的其他人竞争,去争取稀缺的好工作。工作之后,我们也觉得自己是在和同事竞争,去争夺“稀缺”的升职加薪的机会。

当我们争夺到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没有真的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其实可能并不在眼前。哪怕我们甚至从肉体上消灭了“敌人”,即使“敌人”可能也有着像我们完全一样的想法向我们*来。

国庆档大火的影片《长津湖》中的真实背景故事就是十分现实的例子。

我们英雄的志愿军官兵穿着单薄、冒着严寒、顶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去冲锋*敌的时候,对面的联合国军士兵虽然惊恐、但也十分强悍的予以枪弹回击。他们的敌人就是彼此吗?其实是也不是。他们的个体间并没有任何深仇大恨。

志愿军官兵来到异国他乡,甚至多少英雄埋骨他乡,他们的敌人是谁?他们的敌人是破坏和平局面、危及我们祖国安全的“侵略者们”。

但作为志愿军眼中的“侵略者”的联合国军士兵呢?他们从二战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正在享受极为发达的物质生活的时候,被卷入一场残酷的战争,最终殒命在万里之外的他乡。恰如“好好地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

他们的敌人又是谁呢?真的只是中朝军队吗?不是的,战场上官兵的共同敌人是美国和苏联冷战背景下的争霸野心,而这些野心的背后又有着诸多的利益集团。他们却都身处在远离朝鲜战场的万里之外,不管朝鲜战场上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多少生命湮灭在此,那些身处白宫、国会山、华尔街以及苏联领导层中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看不到的,也不会在意。

回到剧集中,男主以正常发挥的主角光环、超乎寻常的奇遇,或者是以编剧想要宣扬的所谓善良诚实吧,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拿到了改变命运的金钱。

但是如果理解真正的敌人所在的话,我们就都明白,他其实根本没有胜利,他是和游戏中455名死者一样的失败者。

因为游戏还在继续,真正的敌人还在戴着黄金面具,怡然自得地从别人的苦难中得到快乐。真正的敌人依然还全副武装,在“参赛者”直面死亡的恐惧中体会着权力的快乐。

那么,“鱿鱼游戏”就真的没有必胜的方法吗?

其实有,还不止一条。

例如,最基本的一条,本分做人即可。

其实男主只要选择不去参加这个游戏,虽然生活看起来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残酷,但至少不至于自己间接终结了其他400多游戏参与者的生命和人生,也不至于体会自己拼死搏命,而不过是他人眼中的蝼蚁玩物这种能让存在感彻底幻灭的挫败吧。

做人,不要奢望那些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东西,面对人生的不顺际遇,努力接受,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中并没有什么好的际遇。

佛家讲“有漏皆苦”。看似锦衣玉食、宝马香车、灯红酒绿、高官显爵,乃至生死,其实在佛家来看,都是苦难而已。

那么何必以自己的此种苦难去比较别人的另外一种苦难呢?

有人说这是“阿Q精神”,是种劣根性。

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大的尺度之下,这种态度还会是毛病吗?

例如:曾经可能是造成制霸地球千万年的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将要再次重演,注定当前的文明将要在一次碰撞下灰飞烟灭,那么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拥有的一切财富,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多有少,还有区别吗?其实没有。

站在更大的时间维度上看,从唯物主义出发,如果没有永世轮回的存在的话,任何人的一生,即使无限顺利,顺风顺水到极致,亦或是蹉跎无比到了极致,也都不过是一瞬间的过往,从这个层面说,也几乎没有区别。

况且,人力有时而尽,理解这个世界已经无法实现,更不要说要真的改变这个世界了。在更多的时候,“安时而处顺”才是更好的选择。

男主失业潦倒、婚姻失败、母亲生病、孩子远离,这一切的确是看起来无法解决的死局,但其实他的母亲、他曾经的妻子、现在的孩子真的需要的都是他的钱吗?

不是吧。

母亲重病之中,他可能提供不了很好的医疗条件,但依然可以尽孝心,毕竟“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哪怕他用心陪伴,贴近母亲的一天“高质量”的时间,也要比让母亲住在高档医院,但时刻担忧烦恼的一年要更有价值吧。

妻子、孩子也都是这样,他可能提供不了多好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能给予最无价也最无价值的“爱”吧。

女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都要伴侣大富大贵,感情的权重和优先级都很高。

孩子就更是如此,“儿不嫌母丑”,孩子眼中的父亲总是不会过于不堪的。

而这一切不需要一定有那亿万的金钱,而只需要他本分即可。

这条“必胜之法”看似没有问题,但其实也有局限之处。

简要来说,就是被动应对,环境对我们可能并不友善,甚至在某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坏人”的影响下,甚至还是错误的,我们就该逆来顺受了吗?其实不是。

还有一条必胜之路,就是斗争。

人对于世界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这是人有别于普通动物的地方。

但同时,个人的力量又是薄弱的,难以真的撼动比较强势的力量,那么又该怎么办?

很简单,大家都懂得“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还是那个小行星撞地球的比喻,如果小行星无可避免的直面而来,命运将是一场悲剧,那么为什么不能像《流浪地球》中一样,我们带着地球去流浪呢?

回到片子里面,455名参赛者(除去幕后BOSS),好几次都是在一个狭小的场地里面进行游戏,人数要远超过警卫的数量,而且其实多次身边持枪的警卫距离很近,并非是没有反抗的机会。

虽然一个人暴动,大概率会被警卫制服,几十个人也可能无法对抗凶猛的火力。但如果是455个人同时暴动呢?几个人去围攻一个警卫,我相信,大概率是能够制服警卫,进而得到不少的武器的,甚至是完全可以真正彻底打垮这个游戏的举办方的。

即使最悲惨的局面,也不过是全军覆没,那至少也不会让别人从玩弄自己的生命而得到快乐,这也是有尊严的、重于泰山的死亡吧。

如果胜利了呢?除了比456分之一的几率大多的生存机会之外,而那位于岛上数以亿计的现金,也始终都在那里,这也是最直接的对真正胜利者的报偿。

“鱿鱼游戏”唯一真正的生机、胜机,恰恰在于参赛者们是否敢于立于死地,团结奋斗,向死求生。

当我们怀着敌视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人,总觉得他们是在和我们“抢夺资源”,而不是一个可以合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失去了真正的胜利机会。

美好的未来是存在的,胜利的结局也是存在的,只不过,这胜利终不可能由我们自己一个人创造,它只会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

善良的去看待身边的陌生人吧,因为或许能从“鱿鱼游戏”中真的拯救我们的人,就是他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