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大多数不明真相的围观路人眼里,卡丁车和游乐场里10块钱10分钟的碰碰车是一个概念。
但事实上,正规卡丁车并不是碰碰车或者一些小公园里50元跑两圈的东西。正规卡丁车,比如常见的室外场二冲程的卡丁车0-100加速只要4秒,极速根据排量不同最高能上120。
而在离地间隙只有4厘米,没有避震,没有转向助力,所有路感清晰传递到你全身 —— 这种情况下,你感受到的速度会比正常时候感受到的要快的多。
基本所有F1车手年少时期的启蒙经历 —— 就是卡丁车,这逼格可比碰碰车高多了。
说白了,想要最直接的体验赛车的感觉: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引擎的嘶吼、过弯时的G值,开卡丁车是最方便的一个选择。
但是开卡丁车又不像你想象得这么简单,想要圈速比你看不起的朋友快,你就得认真。
一旦你认真,这就是一项对体力、意志、反应、协调性要求极高的竞速运动。
一般K哥和朋友去开卡丁车,开一节大概7分钟,真的认认真真竭尽全力开 —— 开个3、4节课就没体力了。
滚烫的座椅,颤抖的双臂,湿透的衣服都在提醒你,你已经不行了。
K哥今天和朋友又相约在了卡丁车场,鏖战。
走线可以说还是很不错的
中途休息的过程中,看着场上的人努力的在和走线较劲、和身下的卡丁车较劲,突然奇思妙想 ——
要是把开卡丁车当做考驾照的一门科目就好了!
很多车友可能有和K哥一样的感觉,实在是有太多人 “ 不会开车 ” 了。加塞、瞎变道、莫名其妙的刹车、碰见紧急状况只会瞎喊不做出反应。。。
这和国内驾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毕竟我们从进驾校一开始,教练教你的就是如何通过越来越难的考试,而不是教你如何去 “ 人车合一 ” 的开一辆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驾校里你能学到的永远只有怎么倒车入库,看这个点看那个点;他不可能教你真的开上路了车辆失控了怎么救。
所以K哥觉得卡丁车是一个好途径 ——
卡丁车没有ESP或者ABS,可以让你最直接的感受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变化;而且场地也足够安全,只要你能力够,可以让你把车辆推到极限状态。
多经历几次打滑撞轮胎墙,咱先不说对救车有没有帮助吧,至少会帮助到面对紧急状态时的心理状况。
前面提到一个点 —— “ 人车合一 ” 。你开你自己的车开这么久了,可能从来没有踩过一脚深油门,更不用说来脚地板油了。
咱们在开车的时候从开始学车到自己开车一直都有一条错误的理念:慢慢开总没错。
杭州高架经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后面一大堆车被最前面龟速行驶的车挡在后面,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辆慢后面的跟着慢,活生生造成大堵车。
还有一点,从心理学上来讲喜欢开慢车的驾驶员想当然地认为,反正我车速慢,发生什么情况,临时采取措施也来得及,结果反而对车辆前面的行人、车辆的情况掉以轻心。
也就是因为觉得没啥事儿我开的慢的心理埋下了的事故的隐患。当真正危险出现的时候,之前满满的信心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就是手脚无措。
所以开卡丁车吧, “ 人车合一 ” 并不是要让大家去飙车,而是通过卡丁车这种方式来熟悉 “ 真正的开车 ” 。
K哥把卡丁车列入驾照考试这一项想完之后,用颤抖的手点了根烟,又想起了一个 “ 老生常谈 ” 的话题 ——
为什么中国没有F1车手?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大赛事?
你看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有纳斯卡和印地赛车;隔壁十一区有SUPER GT;袋鼠国有超级V8房车赛;欧洲这么块小地方就有F1、WEC、WRC这样的世界性赛事。
咱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什么?
国内赛车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许多车手想要获得好成绩就只能远赴欧洲甚至在欧洲寻找赞助商,而没有完整职业体系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参与人数十分稀少。
这点和电竞产业有点像。
那么为啥会人少 —— 贵。喜欢赛车的不是少数,但是有能力有闲钱参与进去的,很少。
更多的人是像K哥这样坐在电脑前看看直播比赛,得空去开开卡丁车,看着比上一次进步的圈速,哀叹自己是个怀才不遇的天才赛车手。
假如,有更多的人开卡丁车,吸引到更多的车迷参与进来,玩的人多了,自然会开始有比赛;玩的人多了,自然会有商家/赞助商注意到这个领域。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K哥想到这里,掐灭了手中的香烟,戴上手中的头盔,准备下场再开一节。
K哥熄灭了烟,说起从前。
今天场子里有个小孩,开的飞快,K哥使尽浑身解数圈速还是慢他个两秒 —— 我不承认是自己技术差的原因,一定是因为K哥是成年人而那小孩比我轻。
或许今天不吃晚饭圈速能快上个1秒左右。。。
K哥是不会认输的。
车友们,有空多去开开卡丁车吧,真的很好玩。
最后预告下明天将会出宝马新3系的试驾评测,敬请期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