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对女性的危害,可能贯穿一生……

多囊对女性的危害,可能贯穿一生……

首页模拟经营装修人生更新时间:2024-09-15

多囊不仅会月经不调、痤疮,还会……

“月经不调怎么总是治不好?”

“吃得不多,肚子为什么总是越来越大?”

“脸上痤疮、长痘,身上汗毛重,应该怎么治?”

“备孕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还能怀上孩子吗?”

想必这样的烦恼在广大女性朋友中并不少见。

那么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提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多囊的临床特征可以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等等……

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的“种子”在儿童期或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青春期,机体处于生理性的高雄激素与高胰岛素血症时期。

如果肥胖、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持续存在,高雄激素的“种子”在高胰岛素“土壤”中生根发芽,进一步导致患者“高雄低雌”状态,呈现长期无排卵现象,易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其母亲和姐妹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这种遗传模式可能是性染色体或多基因遗传模式。

环境

国内的调查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与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具、厨房油烟及房屋装潢等环境因素有关。

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食用催熟剂的蔬菜、瓜果,食用含有激素类的肉、蛋、奶等。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油脂过多,同时缺乏锻炼、久坐,能量消耗少,增加了肥胖的概率。

此外,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长期紧张压力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影响血糖?

前段时间,有个网红在微博上说自己患多囊,结果胰岛素抵抗了……

图片来源 微博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会增加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TIPS:

何为胰岛素抵抗呢?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葡萄糖对生理水平的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为了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也就是说,胰岛素“搬运”葡萄糖的工作能力下降,需要增加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有研究显示,肥胖和非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只是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症状更为明显。

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高雄激素,高雄激素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肥胖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吗?

其实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并不完全是肥胖引起的,但在某种程度上肥胖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大约有5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多为向心型肥胖,脂肪堆积在腹壁及大网膜,这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导致了血脂紊乱。因此控制体重显得尤为重要。

患多囊,心血管风险竟然增高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明显增加。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增加血管阻力,导致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也可导致血栓形成。

由此可看出,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的共同因素,而这些疾病又是形成心脑血管病变的始作俑者。

有调查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倍,甚至高达10倍。其中肥胖和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不可分。

另外,有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4倍。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乳腺癌的发生。

这样想想,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后患无穷呢,那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呢?

1.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日常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暴怒及精神紧张,长期焦虑。

2.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周期性孕激素治疗或低剂量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口服糖皮质类固醇、螺内酯等降低高雄激素血症。

对于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用胰岛素增敏剂,例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

促排卵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的等。若药物治疗无效者,则可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卵巢楔形切除术等。

小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多多,还是需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

参考资料:

[1]张美微,侯丽辉,李妍,孙淼,王颖.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14-219.

[2]袁怡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20,44(7):1041-1043.

[3]谢幸,孔北华,段涛.第9版妇产科学,348-351.

[4]陈子江,生殖内分泌治疗学,192-210.

#关于多囊,你还有什么疑惑?#

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别走!点个在看、点赞、分享一条龙呗~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刘文新

本文责编:唐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