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视频中,小提琴大师Zander正在给一位亚裔小女孩上指导课。一堂课下来,孩子的动作慢慢舒展开来。
但无论Zander怎么引导,孩子的脸上始终看不见笑容。
视频最后,Zander找到了坐在台下的母亲,接连问了她几个问题:
“您认为您的女儿漂亮吗”
“您觉得她的琴拉得好吗”
女孩的妈妈对这些问题,统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接下来的一幕,是这个视频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分。Zander对女孩母亲坦言道:
“我很担心,目前孩子很难微笑,我看到您的焦虑正在她身上蔓延。父母唯一的工作,就是让孩子快乐地蹦蹦跳。今天这堂课真正的转变不在孩子,而是在您身上……”
这是给女孩母亲的一课,也是给所有家长的一课。
养育孩子这条路上,有5座山父母绕不过: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个视频里,Zander对女孩母亲说的那段话 :
“你担心孩子练习不够,然后他们进不了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然后他们就死了。”
短短一语看似戏谑,实则折射了当下,很多父母心里的焦灼状态。
其实大部分焦虑,都来自于渴望太多,而专注的太少。
当你凝望着孩子清澈的眼睛,当你看到孩子此刻脸上的笑容,当你感受到此时洒在你身上的阳光,当你用心于当前的陪伴,当你专注于眼前,你会发现:为人父母,其实是这世上,最有幸福感的“职业”。
交心是一门沟通艺术,是最有温度的管教。
苏格拉底说过:“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开口前把自己放进大脑,把孩子放进心里。
有人说:“倾听的力量,等同于一个爱的拥抱。”
童年时的交心,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源泉,想要跟孩子交心,首先从倾听开始。
前几天“魏永康逝世”,成了全网热搜词。被称作“神童”的他2岁识千字,17岁成中科院研究生,20岁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遭学校劝退,38岁因病去世,他的一生彷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他的母亲曾抱憾自己的普通,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除了学习之外,其余一切都不让魏永康碰。
以至于成年后的他,热了不知道脱衣,吃饭需要人喂,起床需要人叫,甚至连考试和毕业论文,都需要别人跟在后面提醒。
魏永康最大的不幸,是太过依赖别人,是活成父母的附庸,是全然没有自己。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是父母的必修课,让孩子自立又自由,是父母最高境界的养育。
《孩子,你慢慢来》里有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教育慢一点,才能辨清脚下的路,才会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和节奏中,渐入佳境。
“岁月本长,忙者自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聪明的父母从不急于求成,而是放慢自己,并允许孩子慢慢来。
父母与孩子一世,最终指向两个字——分离。当孩子飞得越来越高的时候,也意味着与我们一点点分离。
当我们退出餐桌,孩子才能学着自己吃饭;当我们退出浴室,孩子才能学着自己洗澡;当我们退出书桌,孩子才能自主学习……
我们的每一次退出,孩子便更接近独立。
成长没有捷径,被抱着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走路。
适时退出,是父母最后的体面,也是对孩子最“计深远”的养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见证了一个生命的成长,我们拥有“爸爸、妈妈”这一最温暖的称谓。
孩子从来不归属于我们,人生如陌上,我们指引他们学会行走,他们也让我们鲜花遍布。父母和孩子,其实是一场双向成全。
为人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一路拾级而上,有的山必须绕开,有的山得迎难而上,而那些绕不过的山,终会修成脚下万丈光芒的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