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的射击孔为什么不是圆形

碉堡的射击孔为什么不是圆形

首页枪战射击碉堡射击完整版更新时间:2024-05-11

中秋放假第一天,陪爱人、儿子登上号称"黄海前哨"的黄砂嘴山。在山顶,非常偶然地发现,巨石缝隙间竞然镶嵌着一座碉堡。碉堡巧妙利用自然石头作墙壁,仅在缝隙处用规整的石料砌成墙壁。面向敌方及左右两翼的巨石厚度至少有五、六米或者更厚;面向己方的缝隙处留有一门,石料砌成的墙体厚度六十公分;碉堡顶部则由长条石加混凝土构建,厚度一米。这座碉堡无论颜色还是形状,与周围的巨石浑然天成,几无差别,从空中、正面和左右两侧很难发现碉堡的存在。

镶嵌在红砂嘴高地巨石内的碉堡,从海面和空中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我们围着碉堡里里外外研究了很长时间,儿子突然提出一个问题:碉堡的射击孔为什么不是圆的呢?

是啊,无论从电影还是电视连续剧中,看到的碉堡射击孔多为长方形,圆形的射击孔则十分罕见。理论上说,射击孔也是可以设计为圆形的,但圆形的射击孔存在很多的弊端。

碉堡一般由防御一方修建,根据防御任务的不同,其数量有多有少,其个头有大有小。但归根结底,建碉堡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阻止或迟滞敌方的进攻;二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减少己方的人员损失。为实现上述目标,射击孔的设计便十分关键。这就要求射击孔必须满足以下三要素:一要实现从碉堡内向外观察与射击的视野和火力覆盖面最大化;二要实现从外部向碉堡内观察与射击的视野和火力覆盖面最小化;三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进攻方使用阻击手、手雷或手榴弹、发射筒、炸药包等手段直击射击孔的难度。

面向大海分左右两个射击孔,这是右翼设计

如果碉堡的射击孔设计为圆形,可以满足第一、第二两个要素,但不能满足第三要素。也就是,射击孔如果设计为圆形,极易被敌方阻击手从正面向孔内射击,极易被敌方将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等从圆形孔投入碉堡内。

再来研究一下这个碉堡,两个射击孔的设计十分精妙。站在碉堡内,从左右两个射击孔向外看,广阔的海面完全处于视野和火力覆盖范围以内,一点也没有死角。射击孔内小外大呈喇叭状,如果机枪管从射击孔内伸出来,炸药包、手榴弹等从射击孔外是根本投不进碉堡内的,而炸药包、手榴弹在碉堡外边爆炸,对碉堡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我们看到的战争神剧中,进攻一方将几个手榴弹绑在一起,或者是炸药包从射击孔投进碉堡,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这是左翼设计孔,两个设计孔非常完美的覆盖了整个防御正面

就以这两个射击孔为例,从外边看呈长方形,长70公分,宽30公分;从碉堡里边向外看,射击孔也是呈长方形,但是长度仅有20公分,宽度仅有10公分,远远比捆在一起的手榴弹或者是炸药包小,因此,捆在一起的手榴弹或者是炸药包,从射击孔外投进碉堡内的几率为零。

从射击孔向外看,整个防御正面一览无余

这个碉堡之所以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是因为红砂嘴一直是军事要地,直到近几年军队改革以前,这里一直由连云港警备区驻兵把守,一般人是到不了山顶的。

红砂嘴因其像水鸟长长的嘴巴伸进海里而得名,它与左侧的秦山岛、对面的连岛、还有右侧远方位的二桅尖高地、高公岛一起,如同人的五个手指插进连云港港口周围,成为连云港港口的天然保护屏障,这也是抗日战争之初,日本进攻连云港港口289天而不能得逞,最终从灌云和日照登陆,绕道背后才拿下连云港的原因所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