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谍战跟谍战戏是两码事? 资深谍战戏编剧告诉你真相

真实的谍战跟谍战戏是两码事? 资深谍战戏编剧告诉你真相

首页枪战射击狙击枪战秘密的潜入更新时间:2024-07-31

作者:刘宏宇

(一)“谍战戏”只是影视的一种“类型”

作为影视题材或说“类型”,“谍战”比“情感”悬乎、神奇,比“穿越”写实、正经,比“宫斗”阳刚、“安全”;虽然除了挺个别的短暂时段,总是很难达到“登顶”、“霸屏”的热度,但淅淅沥沥总有新作、奇作、大作,甚至偶然不经意间,还会冒出极个别“佳作”,观众也呈男女通吃、老少咸宜的高水平“稳态”。

可以说,“谍战戏”,是荧屏上有那么点儿特别的一株“常青树”。

但是,作为还算比较资深的“谍战戏”编剧,笔者认为,其实,“谍战”并算不上影视题材的“佳选”——“情感”题材,真情实感加生活积淀再加“走心”,就能出彩,只要不“低俗”,通常都属“绝对安全”;“穿越”差不多可以由着性儿编,天马行空心游万仞,写的导的拍的演的看的赞的骂的,都抱着“闹着玩”的不认真,逗不乐逗不哭别人就自己逗自己,最体现娱乐精神;“宫斗”只要好歹考究一下主子奴才怎么打千怎么磕头,再把办公室内斗翻炒翻炒,再加勇于并乐于往长里扯,就大差不差,反正大不了“集体封*”,死也会死得很性感,好比AV片“打码”,不至于“引起严重不适”……

从“体制外”创作的角度看,相比其他“可选项”,“谍战戏”很难写清楚、导明白、拍精彩、演到位——有一丁点儿职业操守的话,就不好胡编瞎编;想“求真”也并不真的能“懂得”并且“做到”,万一真“懂得”并且“做到”了,那就基本等于“找毙”;不想被“毙”就得改,直改到自己都不想看;再遇上除了床及其附属物别的道具都可以算不会用、除了拍静态大脸别的镜头都基本不记得的导演及其“再创作”,外加清一色整容脸现代发型火星语的演绎,直接雷翻、连骂都提不起中气来的有木有!

(二)“谍战戏”的“经典”

放眼全球,最“古老”的“经典”,非“007系列”莫属;同时最不靠谱的,也非“007系列”莫属。正经点儿说,那不应该叫“谍战戏”,应该叫“花花公子秀”。

国内不靠谱很不靠谱完全不靠谱的,实在不胜枚举,就不浪费篇幅和我写您看的时间了。

只说说靠谱、靠点儿谱的——

早些年的《潜伏》,算靠点儿谱的,还有后来点儿的《悬崖》;再稍后的《黎明之前》,勉强算“比较靠谱”;前年热播热议的《风筝》,可以算是国产谍战戏中最靠谱的,但也只是“靠谱”,并不是“真实”的“反映”。

相比较可以也算“比较靠谱”的舶来品,笔者粗浅见识中,当首推美剧《国土安全》。还有个比较古老的,今天观众看着可能要打盹但的确很经典,叫做《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柳云龙早期出演的《暗算》系列,也值得看看。国产电视剧中,《誓言今生》虽在“技术”层面基本没表现(故而也说不上“靠谱”还是“不靠谱”),但算是“有情怀”的作品。

电影领域,国产的《听风者》可以给点个赞。在笔者看来,或许很难归于“谍战”的“典型模式”但却相比较算是很“忠实”地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色戒》,倒近乎真实地反映了“间谍”(不是“情报人员”)的命运和苦楚——《色戒》中汤唯饰演的女主角的原型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名叫“郑平如”,是“中统”特工;梁朝伟饰演的男反派,也是“托生”于真实历史人物,名叫“丁默邨”,是老牌多面特务头子,影片反映的故事发生时,是“汪伪”政权下属“特工总部”的当家人。

(三)真实的“谍战”跟“谍战戏”是两码事

“谍战”二字,在笔者看来,是为“谍战戏”而创造出的“伪命题”。

“谍战戏”最喜欢表现的敌对双方间谍的“直接冲突”,现实中——不能说“决不可能”发生,但发生的概率,未见得只比买一注随机机选彩票就中了特等奖的概率更大。

很多谍战戏都会表现这样的桥段——潜伏到敌对一方的间谍,受到其潜入组织、阵营的怀疑,并且经历了诸多“考验”,跟敌人斗智斗勇,最后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包括外围的同志甚至上线为掩护ta而牺牲),竟能拿出令怀疑者不能自圆其说而更使得“主子”对其深信不疑的“铁证”,从而保住了来之不易的潜伏位置,得以继续战斗。并且,还会由于为掩护ta而牺牲的战友,在后来的战斗中更加努力,也就是对敌人来讲更加“变本加厉”……

我写剧本,也会这么写。因为“好看”,能吊起观众的“悬疑”和“好奇”。

而在真实的“谍战世界”里,通常讲,潜伏者很难受到“当面挑战”程度的怀疑;如果真的面临了那样的险境,ta很可能在还没完全意识到危险之前就被对方“处理”了。

如果ta足够机灵,提前意识到了危险,也可能会选择主动撤离(包括“奉命”和“私自”),或者给自己设定“自*式”的“最后任务”(包括传说中的“死间”),总之是要最大限度保证不被抓住;一旦被抓、受控,根本就没机会辩解,更别说自救,百分百会被“处理掉”,并且,在那之前,九成九会“招”,以至于前功尽弃,被己方确认为“背叛者”(叛徒),死得犹如垃圾不说,弄不好还会给被己方掌握的重要关系人带来重大乃至“灭顶”的灾祸!

(四)“谍战”的“现实版”掠影

所谓“谍战”,如果一定要这样说的话,可粗略理解成“情报战”和“暗战”的“通称”。

“情报战”,大抵是指敌对的或存在敌对关系的双方或多方,如严重战争时期的“国共日伪”、“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相互间围绕“情报”所做的两大类事情:一是攫取对方(他方)的“正确情报”,二是使对方(他方)采信相关己方的“错误情报”。

啥是“情报”?或者说“情报”都有哪些种类,都涉及什么,以及大体呈现怎样的形态,是一串子挺浩繁的话题,有限篇幅容不得细讲;笔者也自觉未必能讲清楚。或许弄得再清楚些的时候,另题侃聊。暂且就按“谍战戏”里看到的那些来“模拟”理解吧。

为什么说是“正确情报”、“错误情报”?干嘛不说“真实情报”、“虚假情报”?

有这样疑问的朋友,应该是“谍战戏”爱好者中比较“资深”的。

如果是“戏”,为让受众易于理解和记忆,会按“真实”和“虚假”来区分“情报”。

而在真实的“情报战”中,真正的“虚假情报”并不多,简直可以说少见;原因很简单——虚假情报是经不住查验和推敲的。

抛开“立场”不谈,任何“情报战”,“交战”双方或多方,都不是吃素的(否则就谈不到“战”了),没那么好骗;所以,除非出于特别的“不得不”之类的原因,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性意图并且也不具备强有力的“编造能力”的情况下,通常来讲,“情报战”对立各方,不会编织、释放“假情报”。相比起来,致使情报“错误”,更可能采取另两种方式:

一是“缺省”容易被对方忽视而其实十分重要的细节;

二是“调整”或说“打乱”真实情报被对方攫取的“次序”。

就这两种方式,能想象出一些轮廓的,自不必多说;基本没产生理解的话,估计怎么说也说不清楚。所以不啰嗦了。

举一正一反两个真实“情报战”案例——

正面战例:苏日“诺门罕战役”。

这个是“二战”前夕前苏联和日本唯一的一次交战,结果苏方胜。其致胜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共领导下的中国情报人员攫取并向其及时有效传递了“绝对正确”的情报。虽然,由于情报人员暴露,所攫取到的情报并不完备,但日方已来不及就“泄密”做有效调整,所以在交战中陷入被动,其精锐的“关东军”,竟败在并不属强大主力的前苏联“远东”部队手下。

反面战例:“第二次淞沪会战”亦即抗战全面爆发后的“八一三事件”所引发的中日交战。

这个是全面抗战阶段第一次战略大会战,以中方惨败告终。这场战役中方的战略意图可以说“正确”。除去武器装备水平、单兵作战能力等“硬指标”的差距,最主要导致失利的原因,是中方对日军登录地点判别错误及连锁导致的兵力部署、调配方面的失误。中方的判断错误,是因为上了日方“错误情报”的当!

这场情报战日方的主角之一南造云子(女),是心思极其缜密、几乎让所有人忽略其存在的间谍。她后来一直潜伏在南京,即便是南京已沦陷,她仍以伪装身份潜伏,直到被“军统”侦破、暗*于沦陷中的南京街头。

“情报战”暂且说到这儿,再简单聊聊“暗战”。

顾名思义,“暗战”就是“暗地的战斗”,是间谍这个行当里的一大类事务。

多数情况下,“暗战”是为“情报战”服务的。但也有些比较“单纯”。比如《色戒》讲的故事——“暗战”的目标,就是刺*梁朝伟饰演的男反,没有跟“情报”的联系。真实中,那次行动,跟电影反映的很相似,并没成功,整组被侦破、处决(包括“美人计”的女主角)。

类似《色戒》那类的单纯的“暗*”,抗战期间,有很多起,成功者少,失败者多,为之牺牲的人员形形色色、不计其数。

“冷战”时期,刺*、绑架、挟持的案例,不胜枚举。跟《色戒》们不同的是,“背景形势”并不属于“严重的战争状态”,发生频度、激烈程度、波及面、死伤数量等等,似显“平缓”,但持续期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冷战时期”。

真正的“谍战”,远不如“谍战戏”精彩纷呈、热闹激烈;但比绝大多数谍战戏所表现的都要残酷得多!而且,通常来讲,都是“无声无息”的,没有“谍战戏”显现的那么惊天动地、波澜壮阔。

没有呐喊。没有噼里啪啦的枪战打斗。没有勋章。没有墓碑。甚至没有名字和骨殖。

更甚至,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怎样发生的,都如同雾里看花,或者干脆无影无形!

真正的“谍战”,不是“戏”给人看的。

“谍战戏”真的只是“戏”!跟真实或说“可能的真实”太多不同。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推荐: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