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9月5日报道称,近日,俄空天军部署在中央军区的苏-34混编战机部队,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的高速公路进行了紧急备战起降演练。这是苏-34战斗轰炸机首次从高速公路上演习战备起降。而这款最大起飞重量45吨的双发大型飞机能够从高速公路上起降,这和北欧国家的所谓公路起降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
苏-34最初是1980年代由苏联空军提出,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计划用于替换苏-24的新一代前线战术轰炸机。不过由于遭遇苏联解体的影响,该机一直到2007年7月才正式加入俄罗斯空天军服役。在最初苏联空军的规划中,苏-34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等待苏-27、米格-29等战斗机夺取制空权后,伴随出动对地面的北约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由于苏联在整个冷战时期的航空电子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因此在西方出现多用途战斗机这个概念时,俄罗斯依然只能飞机之间的靠分工合作来完成各项作战任务。
苏-34型战斗轰炸机采用了最早苏-27UB的布局方式,采用双座并列座舱,两名飞行员并排而坐。据称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两名飞行员可以"共用大部分仪表"。并列式座舱设计的战斗机最早见于美国的F-111"土豚",后来苏联开发的苏-24型歼击轰炸机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因此苏霍伊在这种气动布局方面有着一定的成熟经验,在苏-34上应用同样的布局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于改为并列式座舱布局,苏-34将机头设计偏扁,以便减小空气阻力,而这个扁扁的机头成了苏-34的招牌,也因此获得了"鸭嘴兽"的绰号。同时,由于飞机主要承担对地对海攻击任务,为了携带大质量弹药,苏-34的机体进行了全面加强,以至于最大起飞重量从苏-27的35吨直接飙升到45吨,但是由于该机的发动机和苏-27相同并未更换,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优越的机动性,苏-34采用了类似于舰载版苏-33战斗机的设计,采用了三翼面的气动布局,在主翼前方增加一对鸭式前翼。而由于增加一对鸭翼,苏-34在最大起飞重量比苏-27增加整整10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和苏-27基本相当的空战机动性能,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一设计无疑也是相当优秀的。
苏-34战斗轰炸机是俄罗斯第一款装备固定式电扫相控阵雷达的战术飞机,该机装备的V004型雷达由圣彼得堡的列尼涅兹控股公司研制并生产。该雷达采用1250×850毫米的固定天线,除了多种空地和空空作战模式外,还能够兼有气象和导航功能,即使是米格-31截击机使用的雪豹-E型雷达也不及V004的功能多。该雷达针对小雷达横截面(RCS)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0-200公里,对战斗机大小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20公里。在挂载R-77-1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时,雷达在空地模式中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空中目标,在空对空模式中可以同时攻击4个。并且还可以兼容KAB系列激光制导炸弹、KH-25/27空对地导弹、KH-58反辐射导弹、KH-31反舰导弹、KH-59空射巡航导弹等多种精确打击武器,可以说苏-34战斗轰炸机作战实力的源泉。
由于苏-34的体积比苏-27更大,因此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在航程方面,苏-34最大可达4500公里,超过苏-27的3790公里。因为航程巨大,苏-34战斗轰炸机的滞空时间长达数小时,而且由于该机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这意味着该机的续航时间最长甚至可以超过10个小时,所以为了有效确保飞行员的体力和精力,作为战术飞机的苏-34居然还设计有厨房和厕所。在苏-34的飞行员座椅背后有一个非常狭小的马桶,飞行员只能缩手缩脚才能勉强坐在上面,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是战术战斗机,内部容积有限,无法和大型喷气式轰炸机或者运输机相比,能有个厕所就已经算是很人性化的设计了。而且就在厕所正对面有一个小型机载微波炉,这就是所谓的"厨房",在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时,飞行员可以用这个小微波炉翻热一下热狗、三明治之类的固体食物以充饥。不仅如此,苏-34的座椅还可以放倒以供飞行员半躺在上面睡觉——反正有两名飞行员,可以轮流休息。
如今苏-34战斗轰炸机已经成为俄罗斯空天军重要的多用途远程飞机之一,该机也曾经被俄军部署到叙利亚战场用于执行对地精确打击任务,在叙利亚政府军攻打伊德利卜时,苏-34战斗轰炸机第一波次出动就炸毁了反叛武装2个大型军火库以及一处炮兵阵地,摧毁了反叛武装全部的库存的肩扛式防空导弹,为后续苏-22和苏-25的进攻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