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步兵的6件重要装备,防毒面具人手一个,皮大衣实用拉风

二战德国步兵的6件重要装备,防毒面具人手一个,皮大衣实用拉风

首页枪战射击面具战士更新时间:2024-04-23

文 |街斗达人编辑 |街斗达人

二战时的德军之所以能席卷欧洲,有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德军所配备的先进装备,今天就来盘点下,二战时一名德国步兵身上的六件重要装备。

毛瑟98K步枪

二战时德军的毛瑟98K步枪于1935年正式成为步兵的制式装备,这种步枪吸收了前代Gew98步枪的设计优点,通过多处改进后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98K的枪管长度缩短至只有600毫米,相比Gew98枪管缩短了1/3,为方便携带,98K采用了下弯式枪机柄设计,同时在左侧添加了背带环,这两项改进大大提升了步枪的携带与使用便利性。

与此同时,毛瑟98K继承了Gew98出色的射击精度,它使用称霸一战的7.92x57毫米步枪弹,每条弹匣可装填5发子弹。

在经过调试后,98K的有效射程可达800米,而加装4-6倍瞄准镜后,它甚至可以当作狙击步枪使用,尽管德军并未专门研发狙击枪,这主要归因于98K自身优异的射击精度与枪机动作的可靠性。

在二战期间,毛瑟98K步枪被大规模装备纳粹德军,其生产量高达1450万支,几乎每个德军步兵班都配备有5-6支,轻便精准的性能让士兵们非常喜爱它。

与98K步枪配套使用的,是7.92x57毫米德国标准步枪弹,这种子弹起源于19世纪末,是最早的无烟全威力枪弹之一

每名德军步兵通常会携带约90发这样的步枪弹,考虑到大多数栓动式枪支一次只能上膛1发,弹药以每5发一组的形式供应,装在弹夹内,方便快速装填。

毛瑟98K与其专用弹药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二战时德军的战斗力,这种制式装备精准可靠,其带来的火力增强令盟军难以招架。

M1938型防毒面具罐

在影视剧中,人们可能经常会见到德国士兵会在腰间挎着一个圆筒,而这便是德军的M1938型防毒面具罐。

二战期间,德军士兵几乎人手一套的必备装备,就是M1938型防毒面具与配套的M1938型防毒面具罐。

这款防毒面具和面具罐在当时的德军装备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人手一套,成为德军的一大标志。

历经数次迭代改进,M1938防毒面具已经非常成熟和实用,它采用皮革和帆布制成面罩主体,不仅质量轻巧,还能充分密封面部。

为了保证视野,面罩上安装有两个圆形玻璃镜片,边缘用橡胶保护,既不会刮伤脸,也可有效防泄漏,面罩内部安装有一个小型过滤呼吸器,可过滤进入的空气。

虽然防护时间和范围都不如专业化的重型防毒面具,但已经完全能满足当时战场上的需求,这些设计使它非常实用,质量轻便的同时也提高了防护效果,深受一线士兵的喜爱。

而M1938防毒面具罐,则是其专用的收纳保护箱,主要由金属材质打造而成,考虑到需要长时间携带和使用,箱体外壳足够结实耐用,内部则衬有柔软隔层,可将面具完好存放。

为了便于清洗和保养面具,它还内置了多用途的面具清洗工具,使用后可立即对面具进行清理。

除此之外,罐体背面还设置有环扣,可固定连接腰带,士兵可以背负在身后或者腰侧,随时将面具取出使用,十分方便轻巧。

正因如此,这套防护装置在当时的德军中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所有一线作战部队都会配发该款面具和面具罐,并要求士兵随身携带。

这不仅大大提升了部队的存活力,后来这项装备甚至成为鉴别德军的一种标志

M36*服

德意志国防军在1930年代开发出一套全新的军装制式,被称为M36*服,这套军装吸收了普鲁士传统军装的精髓,同时又符合现代战争的实际需要。

M36*服使用优质羊毛面料定制,军官级别的布料更为细腻柔软,它采用深灰绿色调作为基本色调,这不仅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也体现了德军严谨的作风。

在北非战场,德军还研发了卡其色迷彩套装,以增强伪装效果。

领口和袖口都设计有暗纹饰边,并配有金属扣环,胸前左侧有典型的铁十字标志,右侧有党卫队或联邦州徽章,共有四个盒式口袋,每个口袋上都有纽扣固定。

这套军装的设计非常实用,它既保暖又便于活动,可在多种气候环境下发挥作用。

在生产工艺上,M36*服也体现了德国的细致与严谨,扣环和纽扣等金属配件经过抛光处理,细节处无懈可击

军大衣

德国国防军在二战期间使用了各种不同款式的军大衣,这些大衣种类繁多,设计考虑周全,成为士兵们在残酷战场上抵御严寒的重要装备。

作为标准配备,国防军步兵的军大衣采用*灰色羊毛料制成,双排扣,长至小腿中部,两侧臀部有暗袋,背部有可调节的腰带。

衣领可竖起来挡风,领口和袖口采用层层叠叠的翻领设计以阻隔寒气,这些设计考虑到了军人日常的穿着需求。

在细节上,早期生产的军大衣左右襟都有扣子,后来只保留了右襟的扣眼,大衣下摆最初安装有挂钩,方便在行军时撩起,这些钩环后来被移除,使结构更简洁。

这类标准军大衣在战争年代共有三个主要型号,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领子的颜色和尺寸,许多士兵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标准军大衣做出修改,例如加厚衬里、改长衣身等。

而东线的严寒天气则对军大衣提出了极大考验,士兵们需要各种改造才能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生存。

军官和部分特殊岗位还能配备更为昂贵的皮革或皮毛大衣,这类大衣采用皮革或天然毛皮制成,防水防潮性能出色。

宪兵的皮革大风衣与步兵的军大衣类似,但散发出权威气息,能在占领区压服民众。

在严寒的前线岗位,士兵还有机会获得稀有的毛皮大衣,这些只在每年冬季的3-4个月内发放使用。

制造一件军大衣需要大量人工和物资,原材料短缺时,德军不得不减少或停止生产某些型号的大衣,1944年时就由于皮革短缺,皮大衣停产。

但整体来说,复杂精良的防寒大衣仍大规模装备,成为德军应对恶劣冬季的重要保障。

这些大衣见证了德国在军需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也让无数士兵得以在残酷的东线战场上挺过酷寒,展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

Bezard-1型指南针

Bezard-1是二战期间德军陆军步兵和空降兵较常用的一种*指南针,这款指南针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使用,并沿用至二战结束

Bezard-1指南针采用铝制外壳,表面经过抛光,手感光滑,指南针正面有一个可折叠的盖,用来保护玻璃镜片部分,镜片直径约3.5厘米,玻璃表面刻度清晰。

指南针体积小巧,折叠后不到4厘米,重量仅35克,顶部设有圆环,方便士兵挂在衣服或腰带上随身携带。

该指南针的精确度和轻便性深受德军士兵的喜爱,他们经常会把指南针固定在衣领或腰带上,以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方位。

尤其是执行单兵作战任务的狙击手和侦察兵,更青睐这种随身携带的精密指南针,在执行任务时,他们需要隐蔽行动,不能依赖地图或无线电通讯,Bezard-1指南针就成为他们确定方位的主要手段。

结语

其实在当下军迷界,二战时的德军装备也具有极高的人气,除了超高的性能外,这些德军装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有点——那就是好看

甚至其中的一些装备,就算以当今的审美眼光看待,也不算过时。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 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