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一半深情藏一半爱——我的育儿杂谈

藏一半深情藏一半爱——我的育儿杂谈

首页枪战射击末日拯救者更新时间:2024-08-01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目送》

父母是一场永恒的修行,我既为人母,便处处留心,时时学习,想要竭力教好小儿。每当我让孩子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时,我的父母总会在旁边酸酸地念叨:“怎么老这么折磨孩子,你小时候我们也没这么折磨过你!”听罢心里总有些无奈。讲真,我对孩子的爱绝对不比他们当年爱我少,只是为了能遇见孩子更好的明天,我需要将一半的深情与爱藏起,换一种方式,给予他更有意义的东西。七年来,我不断学习,也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现略整理,聊以自励。忆昨日之事,觉得家庭教育的成败全在这四忌。

一忌父母心里住满“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父母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幼时乖巧长大成才,上天入地,样样精通,无异于齐天大圣般的存在。我自然也羡慕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吃饭乖身体棒学习努力成绩倍儿好,但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不能让他们的光辉挡住自己孩子的亮点。因而,当发现别人的优点时,我会跟孩子说:哇,某同学写字真漂亮,但你的框架也不错,如果你再认真点会比他写得好看……诸如此类,用肯定的语汇告诉他,别人在某方面比你厉害,但你在另一方面也比他好,他有短板,你有所长,尺长寸短,各有千秋。鼓励学人之长,但不一味打击。不让别人的光芒变成自己孩子成长的阴影,否则,极易恶化亲子关系,更有甚者,孩子会塞给你一句“他好让他当你孩子啊”“我这么差劲谁请你把我生下来”等噎死人不偿命的话。

二忌把孩子当宠物养

身边不少父母,是把孩子当宠物养的,他们对孩子百般呵护,小心照顾。打着爱的旗号,无限宠溺,包办孩子的一切,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为,甚至压抑和否定孩子的自尊自主意识。让孩子像宠物一样,唯唯喏喏,一味讨好,一旦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接纳,又会惶惑不安,判逆焦躁。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让孩子在尝试中习得经验,在失败的体验中学会生活的技能。鼓励他尝试,告知风险,培养起安全意识。如小时候为防孩子碰到热水壶,奶奶费尽心机却无济于事,整天提心吊胆,奶奶倒水时孩子还是总想去旁边,于是我让孩子过来尝试摸一下水壶塞子,他手指一碰立马躲开了,我趁机告诉他这就是烫,再碰就会起泡会更疼,然后再问他要不要再摸一下试试,他却怎么也不肯了,从此再不碰水壶。又如爬树这件事,不少人会紧张地叫孩子不能爬,会摔坏的!紧张地阻止孩子的一切攀高行为,孩子在郁闷中下来了,内心却实在不甘。遇到此类情况,我的做法是告知危险,量力而行。可以攀高,但须更小心踏好每一步;在路上可以放开妈妈的手,但要在马路口等着一起过;可以奔跑,但遇陌生环境要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预知危险,引导尝试,鼓励探索,又要懂得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

高尔基说:“爱孩子,连老母鸡都会。”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给予孩子过分的溺爱,不注重探索意识与自立能力的培养,便混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默认自己什么都不敢什么也不会,而且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好像全世界都该欠他宠他,永远不会懂得感恩。

三忌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张泉灵说:“如果父母可以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那太可怕了。”我们生养了孩子,但并不等于拥有孩子,他永远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许多父母却怎么也走不出这个心结,总想按自己的规划给孩子定制一个完美人生,总要为孩子选择。其实于父于子,选择这种事,真是无可替代的,须得他自己进行。

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要从小开始,从细微处入手。如在超市,孩子想要A,也喜欢B,此时不可以喜欢的都拿,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而应让他二选一,取什么舍什么,父母可以给出建议提供参考,尽量做到不贪心,不遗憾。此外,诸如周末是游泳还是去游乐场、母亲节要给妈妈送什么礼物等大小琐事,都有意识地让孩子选择做决定,但家长正确有度地引导必不可少,引导其知轻重、明利害、晓得失。

四忌父母放弃自我成长

许多父母始终困在“无私父母爱”的道德绑架里无法挣脱,为了孩子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一切围着孩子转,却往往事与愿违,内心苦不堪言,何故?一切只因为父母者放弃了自我的成长,丧失了自身的魅力。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要知道,成长从来都不是耳提面命,也不是叫嚣撕扯。父母的成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无穷的,为人父母的责任不应止于给孩子关爱,更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以激励,让孩子去尊重,去欣赏,去学习。否则当我们已全然退步时再向孩子痛心疾首地哭诉“这辈子我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懂事呢”这样的话,会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我还一直认为跟孩子说“你快去看书”远不如跟孩子说“我们开始看书吧”效果来得好,所以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从不敢放弃自我的成长,利用好零碎的时间,每月读四本书,读到有趣的内容会跟孩子分享,遇到好诗也会拉着他一起朗诵;我写字,孩子也在旁边调墨涂鸦……哪怕我的书房会因此而一片狼籍,我也乐在其中。这种场景像极了杨绛先生看书时女儿钱媛也在一旁圈圈点点、胡乱涂鸦的模样,我亦常常以此自我调侃,自娱自乐。

《目送》的扉面页上写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自知无法做孩子的上帝,像世界末日拯救者一般的存在,只能做孩子生命的贵人,做他的导师、朋友。只有一起成长,才能一路同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