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王”的心愿:永远不开枪

“枪王”的心愿:永远不开枪

首页枪战射击枪王之战更新时间:2024-06-04


前言:

前段时间,我们推送了杭州特警女排爆手沈晋侃的故事《知道我是女排爆手,保险员把我拉黑》,热议背后收获更多的是感动。

殊不知,杭州特警“利箭”突击队里还有个“枪王”陈明。陈明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警察,可惜一波三折成了普通院校的“文科男”,失望之时,幸运女神又为他衔来橄榄枝……

今天,“枪王”陈明为你讲述他这些年在“利箭”突击队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神秘故事,这些故事又是怎样激励着他战胜自己内心的挣扎,最终突围成功,成为了全国的“枪王”。成了“枪王”之后,陈明的心愿却是“永远不开枪”。

“枪王”陈明

我喜欢枪,喜欢扣下扳机的那一瞬间。

每一次击发,我似乎都能体会到子弹的底火瞬间爆燃起来,紧接着就是振聋发聩的一记“呯”的声音,子弹在枪管中高速旋转,随后离开枪膛,朝着远处的靶心飞射而去。

我叫陈明,80后,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利箭”突击队队员。

现在许多人喜欢称我为“枪王”,可能是因为我在全国特警射击比赛中得过第一的缘故吧。可他们或许不知道,在杭州这座城市,我们从没有在抓捕的时候开过一枪。

1

光荣时刻

2016年,是我加入杭州“利箭”突击队的第十年。

也正是在那一年,全国特警要在山东滨州进行一次实战技能大比武。

陈明的日常训练

苦练十年,必当破釜沉舟。我报了“长短枪互换应用射击”项目,这个项目要求结合模拟实战场景,交替使用微型冲锋枪和手枪射击。

最终代表浙江省去参加“长短枪”项目的选手,只有一个名额。这意味着我不仅仅要战胜杭州所有的选手,也要战胜全省的选手,才能最终站上全国的赛场。

报名后,先在杭州特警内部进行了比赛筛选,我闯进浙江省队进行统一集训。集训的一个月中,我几乎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之中,每天打掉几百发子弹。

经过一个月的淘汰选拔,我从浙江省队胜出,终于登上了山东的决赛赛场。

陈明在全国特警比武山东决赛现场

比赛开始的时候,我穿戴好几十斤重的装备,检查手枪和微型冲锋枪,然后站在赛道的起点,等待指令。

我的射击教练李健也陪我一起来到赛场,他一大早还对我说,一定要稳住,参赛的都是全国高手,枪法上不分伯仲,重要的是“心力”的比拼,稳得住,就会赢。

不夸张地说,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悟透李健的“心力”理论,那是李健关于特警枪械教学的独门秘籍。

指令响了,我稳稳地拍击了一下计时器。

计时开始,我迅速举起手枪,朝着目标靶快速地打了第一枪。

“呯!”

枪响之后,我并没有放下枪,因为我看到50米外的目标靶岿然不动。按道理,目标靶如果被击中会自然倒下。

第一枪不中,那就再来一枪吧,最多浪费一颗子弹。

陈明在射击中

我没有迟疑,紧接着又击发了一次手枪,这一次目标靶应声倒下。

我立即迈开步子,迅速来了一个50米折返跑,回到原地,马上换了一支微型冲锋枪。

“砰!”

新的目标靶应声而倒。

接下来的1分多钟里,我穿过一条10米长的过道,跪射、前进、折返跑、匍匐射击、左右手射击、持盾绕桩三圈并单手连击10靶。

移动目标靶虽然变化多端,但在“心力”大智慧的护卫之下,我做到了几近极致,而每一枪的击发,都来自于肌肉记忆。

16个靶标,实际用弹19发。

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惊呆了。

2分06秒,第一名!

这是浙江省“长短枪”在全国第一次夺冠。

“恭喜你成为‘枪王’。”

李健在领奖台边向我祝贺,我朝他笑笑。没有李健,就不可能成功练就“心力”。

陈明获得了“长短枪交换射击”全国总冠军

李健曾说:“射击手需要体力,耐力,最为重要的是心力。”

刚开始我很难理解何谓“心力”,后来在长期的特警突击队工作中,我慢慢才悟出一点道道。“心力”是自信、随机应变,终极便是大智慧。

在高手如林的“利箭”突击队,其实想要在队里拿个第一都很不容易。我觉得我的枪法在我们队里并不总是最好的,我能最终获胜,更多的是因为李健传授的“心力”。

其实,突击队的生涯里,我不仅仅“玩”枪,大多数时候也和队友们一起处置应急状态,比如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反恐、防暴、警卫、勤务等等。

正是在这些实战中,我获取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参与的,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我都会积极思考,悟透李健所说的“心力”,同时将这些人生经验融合到我的射击训练当中。

陈明射击训练

事实证明,“心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体会的,要不然我也不会等了十年才戴上“枪王”的桂冠。

回想起刚刚进入特警队的时候,其实我只是一名“先天不足”且略显木讷的“文科男”,要不是有李健一直在身边鼓励,我早就想放弃了。

2

任凭我怎么努力

都没法让我找回自信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因为觉得身穿制服的警察特别酷。

15岁初中毕业那年,我说服了父母去参加杭州警校的新生招考体能测试,结果在“4X10米”往返跑的时候,意外撞到了其他考生,导致我手中的计数木块滑落,最终测试成绩无效。

那天我落寞地离开警校的考场,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实现警察梦了。

杭州特警支队

大学毕业之后,我偶然发现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面向社会招考特警。

看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中瞬时浮现起少年时的梦想。

经过公务员考试、笔试、体能测试环节,我最终从一千多人中胜出,进了特警支队。

进入特警支队的那天,我倍感荣耀,觉得成就了人生大梦想,新发下来的警服上印制的“特警”二字,便是我小时候对于警察形象的所有期待。

进入特警队,我被分到了一大队,一大队便是后来被命名为“利箭”突击队的大队,那时候还被叫作“攻坚突击队”。

作为“利箭突击队”前身的“攻坚突击队”队员日常训练

“利箭”突击队前身:攻坚突击队最小作战单元

本来对我来说,分到突击队是件荣耀的事情,可等我了解到一大队里那些队友来历的时候,我心底里直打寒颤。因为他们有的曾经是特种兵,有的来自于*部队,甚至还有亚运会散打冠军……

我忽然有种绝望的感觉,心里暗暗地想,要是想在这群人面前抬起头来,这实在太难了。

紧接着,队里组织了一波体能训练,长跑,越野跑,俯卧撑,杠铃……

我发现我在大学里很有信心的体育专项,比如跑步、跳远,在这儿一下子就失去了优势。

速度不够快,力量不够强,耐力不够好,枪法不够准……

训练中的陈明

如果这时候像游戏人物那样给每人制作一张“功能属性卡”的话,我这张属性卡上各项分值实在有些不好看,差不多便是最衰的那位了。

虽然我有着“先天不足”,但我还是依然很努力地投入训练。

我在训练中忍受着各种煎熬,有一天我值班,晚上没事躺在值班室的床上看书,后来成了我师父的李健忽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3

钓鱼和射击

真的是一回事吗?

李健在特警队里担任枪械教练,可他外表看起来倒像是像个文绉绉的学者,说话细声细气的,很冷很刚毅,也许对某项东西研究着迷的人都是那般神情吧。

听说李健不仅精通各种枪支构造和技巧,还曾经拿过全省比赛第一,是枪械理论家和实战派的完美结合。

李健教练在指导枪械使用要领

我见李健走过来,赶紧从床上坐起来向他问了声好,李健不紧不慢地轻声问道:“怎么一个人看书呀?”

我搔搔头说:“我没什么爱好,除了训练,便只有看书。”

李健走到我床边的一条木凳子边,然后坐下说:“哦,看书好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让人变得安静。”

我点头称是,但没有说话。

“小伙子,我观察了你一段时间了,成天闷闷不乐的,是不是对特警生活有什么想法呀?”

这段时间以来,我的各项训练都有提高,我自己感觉蛮好,可还是达不到教官的预期。李健的话似乎一下子点破了我心中之不悦,我说:“我好像来错地方了。”

李健朝我瞅瞅,还是语气平和地说:“你一个普通大学生,突然考进特警支队,而且进的还是我们王牌攻坚突击队,当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既来之则安之,你呢,心不要太急,要相信自己,慢慢会跟上步伐。”

“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是达不到要求,往后我根本没法混呀。”我有些怨气地说。

李健教练带领突击队员训练

李健轻拍我的肩膀,“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特警队的情况。特警队里有很多常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想你准行;你要是想做出点不同的,那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要是能抓住一项特长集中训练,一定可以出成绩。”

我知道李健是在安慰我,但我也从他的话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我问道:“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李健两眼一瞪,“射击,你看射击怎样?”

李健的眼睛像极了瞄准时的神情,不愧是个神射手。我说:“射击?我还是喜欢的,可是这里人人都是射击高手,哪里还有我的位置?”

李健耐心地说:“我看人就看个性,我觉得你比较沉稳,在训练之余还能静下来看书,这种品质在我们特警队里难能可贵,这便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我觉得你非常符合一个射击手的气质。”

我从未想过,像我这样的“文科男”个性,在李健的眼里还带着射击手的气质,我说:“如果你肯教我,我愿意去尝试。”

从那以后,我成了李健的徒弟,在其它科目繁重训练之余,每天跟着他专攻射击。

李健教练在指导学员射击

就那样,时间一转眼过了两年,每天打掉的子弹多则数百发,少则几十发,弹壳堆成了小山。

说实话,成绩其实还不错,可是跟那些顶级高手相比,还是逊色,而且成绩忽好忽坏,不是太稳定。

我失望了,去找李健谈心,李健却问我:“你喜欢钓鱼么?”

“什么?钓鱼?从来就没有喜欢过钓鱼。”我心里想,李健是在分散我的注意力吧。

“对了,你除了看书,没有其它爱好,所以钓鱼也不喜欢。”李健抖着腿,皱皱眉又说,“不过,不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去尝试尝试,改天跟我一块儿去钓鱼吧。”

我在特警队各项训练已经早就进入了深水区,有时候带着全副装备野训,有时候穿着皮靴爬山,更多时候是攀岩、速降,匍匐过铁丝网,甚至着衣带枪游泳……这钓鱼,我还真没兴趣,碍于师父的情面,我勉强答应下来。

陈明在进行射击训练

一个周末,李健开车带我去郊外的鱼塘钓鱼,我看他甩杆的样子便知道他是个钓鱼高手。

李健没看我,眼睛只是盯着浮标,“这钓鱼,你说跟我们的射击有没有相似之处?”

我很纳闷地说:“钓鱼?和射击?有共通之处吗?”

李健那时候有着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的沉着冷静,他说:“其实钓鱼和射击是完全相同的,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相通的,不仅仅是钓鱼,就要看你是怎么去体会的了。”

我还是听不懂李健的话。

李健接着说:“你看这抛杠的动作,像不像我们的据枪?需要冷静,不能心烦;然后紧盯水面上的浮标,像不像瞄准?需要专注,不能走眼;最后浮标动起来需要快速提杆,像不像击发?需要敏捷,不能犹豫。”

哦,原来是这样,射击绝不是据枪、瞄准、击发那几个动作,最要紧的是要明白其中的要领。

陈明参与模拟射击训练

“最要紧的是要领悟射击的灵魂,要想做一个好的射击手,灵魂要和枪支合二为一。人枪一体,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李健说完这句话,就开始专注钓鱼,不再理我。

我握着钓杆,揣摩着李健刚才说过的话,还是不能完全体会。

这次钓鱼回来,就发生了汶川地震,我迅速切换了工作模式,前往汶川抗震救灾。等我从汶川回来,人生体验已经完全不同,以前明白的就更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也都明白了。

4

20多天的地震救援

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当天午夜时分,我接到特警队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归队集合,并且备好睡袋、帐篷、食品等必需物品,随时赴四川灾区支援。

我跟家里道了别,便匆匆回到特警队。那时候的心情是起伏不定的,稍稍有些莫名的紧张,因为我从未经历过地震,也不知道到了灾区之后会遇见什么。

特警队前往地震灾区的路上

第二天,我和百来位队友奔赴灾区。

从成都往前走,海拔逐渐上升,一路上基本都是上坡,路况非常不好。到了中途,路面损毁严重,根本不能行车,只能改为步行。

行路之难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我们的队伍沿着江边的一条路向前挺进,时不时就可以看见地震造成的裂缝,路的另一边是绵延的山峦,山体上随时都可能有石块滚落下来砸在路面上。

灾区的路面上出现巨大裂缝

沿途走着走着,前方遇见了一条隧道。隧道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明显可以看到已经扭曲变形。要是在通行的过程中遇到塌方,那整个队伍的安全都可能出问题;如果停驻不前,我们无法抵达指定救援位置。

经过汇报磋商之后,指挥员还是决定冒险通过那条隧道,当我跟着队伍一起进入隧道的时候,感觉隧道里冷气逼人,明显比外面的气温低了好几度,身体忍不住直打颤。

我们碎步往前,走了很久都没有走出隧道。时间仿佛凝固了,在隧道里的时间过得特别慢,按照平时的步数计算,这隧道至少有几公里长。

走出隧道,抵达目的地都江堰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暮色下的都江堰满目疮痍,四处都是残垣断壁,近乎一座空城。

救援队伍徒步前往救援

第二天我们接到公安部的指示,要求我们进入震中汶川县漩口、水磨、三江等受灾严重的乡镇开展搜救工作。

因为所有的路断的断,裂的裂,我们只能全部靠步行进入灾区。

震中的破坏极为严重,道路塌方,山路扭曲断裂,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真可谓是跋山涉水。

在路上,我们看到许多受灾群众往外迁移,一位同事将自己身上携带的火腿肠和巧克力拿出来塞给一个看起来饿坏了的孩子,可孩子身边的妈妈说:“我们不能要,叔叔们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们更需要吃的,叔叔是去救灾的,没有体力可不行。”

我在一个救援现场嗅到屋内有了腐败的气味,那一刻,我明白了“时间便是生命”的真正含义。

特警队员全力救援中

我们起先用生命探测仪搜索幸存者,搜完之后还是不放心,最终还是决定对全村进行人工滚地毯式的全面搜索,不让一个幸存者落下。

每搜索到一个疑似有幸存者的地点,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我们就用手挖,有的同事手指挖出了血。如果遇上屋内有重要物资的,也一并挖出,用肩扛到安全的地方,交给当地的村民。

这次救援我们待了近一个月,离开灾区的时候,当地的群众自发列队送我们回家。我想起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心情特别沉重,那次送别,是我人生中最为难过的一次。

群众的送行队伍

回到杭州,我思考了很久才明白,生命是一次艰难的旅程。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情,挫折、困惑等等与生死离别相比,都不值得一提。

队里的训练秩序很快又恢复到从前,我又开始默默地进行我的射击训练。

5

每一次出枪

都需要随机应变

汶川救援之后的几年里,我参加了几次杭州特警的射击选拨赛,但都失利了,没能冲出杭州去参加全省比赛。

李健跟我说:“一个好的射击手,出枪的时候应该已经完全凭借肌肉记忆。”

我知道,在比赛的赛场或者实战中面对歹徒时,留给我的时间不会很多,出枪、射击完全靠感觉。如果不能随机应变,还停留在训练时或计划中的一招一式,那么必将失败。

射击训练时的陈明

突击队的射击手和奥运会射击比赛完全不同,奥运会使用的大多是稳定性好的气枪以及相对固定的目标靶,而突击队员使用的全是实战火药枪支,目标靶千奇百怪,射击手需要适应各种变化。

事实证明,最后的“枪王之战”中,我第一发子弹没有打中目标,这种情况我是极少出现的,好在后来没有惊慌,随机应变,及时补射成功。

此前,我从队友的经历中体会到随机应变是“心力”养成的重要一环。

孙高峰是我的中队长,说起他的经历,一本书都写不完。他曾经只身抓捕过腰缚疑似炸药的嫌疑人,也曾在缉拿一名劫持人质的嫌疑人时徒手去抓一把弯刀。当然,他也带着我一起成功处置过一些现场。

陈明在地铁中训练

不过,我最想说的一起案子是许多年前发生的,孙高峰说那个案子要不是在处置的时候随机应变,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活下来。

一个晚上,我们突击队接到了突发任务,某区发生了一起绑架案,刑警已经摸清嫌疑人藏匿的位置,但抓捕有困难,需要“利箭”突击队派人实施抓捕行动,抓捕的地点是在一个居民小区的套房内。

孙高峰带着我们的人去了现场,经过秘密快速的侦查,发现现场条件相当差,套房位于三楼,房门紧锁,客厅阳台安装有保笼,一时难以突击进屋。

但情形非常紧急,上面要求必须尽快控制住嫌疑人。孙高峰当机立断,决定破窗而入。他二话不说就爬上了目标套房的阳台位置,用特殊工具剪断了阳台保笼的几根钢管,制造出一个可以爬进室内的窟窿。

陈明在突击队模拟训练

孙高峰刚刚爬进窟窿,在保笼的底部站稳,室内客厅的灯突然亮了。右侧卧室的门里走出一个人,正是嫌疑对象。万一被发现,嫌疑人只要轻轻推他一把,他就会掉下楼去,后果不堪设想。

屏住呼吸的孙高峰目不转睛地盯着客厅内发生的情况,还好,嫌疑人上完洗手间就回房间去了,并没发现他。

等客厅的灯熄灭、卧室的门关闭之后,孙高峰才蹑手蹑脚爬进客厅,打开客厅的大房门,将埋伏在大门外前来呼应的队员放入屋中。

三人对接后,默契地冲进嫌疑人的卧室,将嫌疑人死死地摁住。就在这个时候,孙高峰听见隔壁卧室有一声响动,他怀疑隔壁还有一名嫌疑人,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情报显示套房里只有一名嫌疑人。

孙高峰灵机一动,迅速将床上的嫌疑人用手铐铐住,然后挥手示意,带着一人冲进隔壁卧室,隔壁果然有另一名嫌疑人正要出逃。

突击队开展综合实战演练

这次成功的抓捕发生了两次意外转折,但都因为孙高峰随机应变而得到化解。

我从孙高峰的故事里体会到了随机应变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出枪,也是同样。

现在的射击比赛都是模拟实战的,在运动中射击,有时候奔跑,有时候跪立,有时候俯卧,同样在远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靶子,有移动靶,甚至还有旋转靶。

每一次射击都可能遭遇不同的情况,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想要致胜绝无可能。

6

“心力”的终极是大智慧

射击手最终需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一味地蛮干。关于这一点,我是从徐庆升身上悟到的。

突击队开展综合实战演练

徐庆升是我的队友,平时一起训练的时候,总是一副直男的样子,看不出他在实战中非常睿智。

一天,徐庆升休息,夫妻俩拉着孩子刚走出小区大门。一个年轻人从徐庆升面前飞奔而过,随即又跑来一个年轻人,不过这人跑得不是很快,一手还捂着胸部,衣服上可以看到殷红的血迹。

“不好,这人受伤了!”

徐庆升心中快速地闪过一个念头,这人应该是被人刺伤了。徐庆升正要上前询问,那人突然倒在了地上。

这时候,后面又追上一人,一脸凶相,手里还拿着一把匕首。

陈明在路面执勤

徐庆升这下全明白了,这人是在追*!

“站住!”

徐庆升大喝一声,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就在这一瞬间,徐庆升已经快速地整理出思路:如果在小区门口赤手空拳直接上去,隐患多多,路上的行人、身边的妻子和孩子,还有自己,都可能会陷入危险之中。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人引开,在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再找机会将对方制服。

徐庆升见对方愣住了,赶紧对妻子说:“你带小孩离开这儿,然后马上向110报警,我暂时留在这儿处置。”

妻子带着小孩赶紧撤回小区,徐庆升朝那人挥挥手,那人果然被激怒,骂骂咧咧着挥刀朝徐庆升追来。徐庆升拔腿就跑,但又没有跑得太快,并且嘴里喊道:“你看你把人都*翻了,要是现在去自首还来得及!”

利箭突击队雨中训练

那人不听劝阻,继续追徐庆升。徐庆升平时训练有素,身轻如燕,主动地控制着节奏,喊着“来呀,追呀”,将那人牢牢地吸引住,那人追了一阵已经气喘吁吁。

徐庆升跑了三五百米,又绕了个弯慢慢跑回原地。他非常担心倒地的伤员有生命危险,想顺便回去看看,也正好将那人拖累之后趁机制服。

徐庆升折回的时候发现,一名下班的护士正好路过,已经对躺在地上的伤员进行急救。

徐庆升回头看,那人手上的刀不见了,右手紧紧地捂着裤袋,他判断那人将刀藏在口袋中。

执勤中的陈明与队友

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徐庆升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将那人的右手抓住,另一手快速地从那人裤袋中搜出匕首扔在一边。

那人被徐庆升控制住之后,旁边的保安也冲上前来帮忙,同时也有热心行人一起上来将那人死死扭住。

随后110、120都来了,那人被警车带走,地上受伤的伤员也被送去了医院。

临场需要大智慧,射击场上也一样。

在射击场,一把枪,几发子弹,所有人都一样。如果你想获胜,最终拼的是大智慧,这“心力”的终极。

7

一座没有开过枪的城市

成为“枪王”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追求卓越一直是对自己的要求。

拿到全国第一之后,我忽然发现,有些事情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突击队开展综合实战演练

首先,我自己对射击的看法与以往迥然不同,因为以前不管自己达到什么水平,都觉得不够完美,但现在已经开始接受不完美,因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完美。

这一次,从第一枪失利,到16个靶用了19发子弹,最后拿下全国第一。这本身就不是“百发百中”的完美。

再者,我回来之后发现,全省的射击手都在研究我的训练,我的打法,似乎非得超过我不可。

作为射击手,我的年龄已经偏大,“利箭”突击队来的年轻人明显在体力和敏捷度上胜过我。

除了自己更加努力的训练,我开始转型做射击教官,教导队里的新人,希望杭州特警后继有人,后浪推前浪,继续在射击场上保持优势。

陈明为学员讲解射击技战法

在做教官的时候,我才发现,担任教官不比做射击手来得简单,要不断地向学员讲解射击技法,还要善于发现射击手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讲解,直到射手在实践中得到纠正提高。

让我欣慰的是,最近我的一个徒弟在全省实战比武中拿到了射击冠军。

有一天徒弟问我,我们的训练到底是为什么?只是为了比赛拿冠军么?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也曾想过,为什么“利箭”突击队从来没有在现场开过一枪,但还需要我们如此刻苦磨难地进行训练呢?

不过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这是一座城市安全的底气所在。

杭州“利箭”突击队

最好的状态是,一座城市有最优秀的射击手,但从来不需要他们在现场开枪,因为枪响的那一刻,一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没有正面回答徒弟,只是笑笑说:“你以后会懂的。”

编辑:蒋雨彤

摄影:陈亦默 等

视频: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人物介绍:

陈明,男,生于1982年,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民警。他所在的一大队便是被命名为“利箭”突击队的一支优秀队伍。

陈明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国贸专业,经公务员考试进入“利箭”突击队。面对比他优秀得多的高手同事,他克服了自己的“先天不足”,在枪械教练李健的指引下,独辟蹊径,专注战术射击,最终在2016年的全国特警比武中获得“长短枪互换应用射击”项目全国总冠军,这是浙江省特警在全国个人项目中首次夺魁。

陈明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教官,他希望能将自己的宝贵经验继续传承下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