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奖”颁奖现场。
获奖后,李海生格外忙碌。18日,李海生接受东北网记者采访时,正在湖南岳麓书院领略湖湘文化的魅力。华南师范大学向李海生发出到该校为研究生讲座的邀请。同时,中央民族大学也发出盛邀,计划与李海生共同编撰中国民间故事大系东北卷。
我省民俗文学作者李海生(中)获“山花奖”。
东北民俗文化,随着“山花”盛开而烂漫。作为民俗文化的守望者,李海生获奖后说:“带着雪花去,捧着山花归,这是我的荣光,也是东北民间故事的幸运,更是对东北民间文化的认可与褒奖。东北民间故事,也叫东北瞎话儿,是民族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艳丽山花。几百年来,伴随着一代代东北人顽强绽放,今天已经变成了纯正东北大碴子味的口耳相传的人文活化石。保护好这块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这代人的义务和责任。”
李海生1981年毕业于克山师专中文系。1984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息影泣血》、散文集《陈芝麻烂谷子》、民俗研究专著《草莽文化》、诗词集《老海诗草》、随笔集《微言大义》等。
李海生作品《东北民间故事》。
谈起《东北民间故事》的写作初衷,李海生说,过去,东北各个村屯都有无数会讲民间故事的老人,俗称“瞎话儿篓子”。只要时间允许,无论是农闲猫冬,还是夜晚雨天,这些“瞎话儿篓子”不拘于地点场合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在这种悠闲安祥的氛围中,一个个精怪的传说、古老的故事,从“瞎话儿篓子”的口中流淌而出,这种简简单单的娱乐方式,给单调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很多美好的色彩。
然而,那些飘着乳香、缀满欢乐记忆的民间故事已经渐行渐远,慢慢尘封面临失传。很小的时候,李海生就是个货真价实的“故事迷”。为了不使那流传千年的东北民间故事消失,李海生萌生了“打捞”民俗的念头,致力让“瞎话”重现“江湖”。
于是,2009年李海生开始用业余时间走村串屯,收集民间故事。有一次听一个80多岁的老人讲“瞎话”,本是睡眼昏沉的年纪,可讲起“瞎话”,老人似乎重回年轻时代,精神头十足。那些渐渐消失的方言也在一个又一个老人的讲述中复活,于是李海生突发奇想,干嘛不用东北方言讲东北民间故事呢?于是他的采访多了一个要求,就是被讲述者要重听一遍他整理的“瞎话”,看还是不是那个味儿。揣着小本子走村串屯找“瞎话”的李海生出名了,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送“瞎话”。
2017年8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海生用4年时间收集整理的一套民俗文学《东北民间故事》。该书出版后,省文史馆员、省民俗学会主席、红学家、哈师大教授丁广惠称:这本书是用智慧和超现实的表现方法,劝人们向上向善,是老东北人正能量的延续。
李海生告诉记者,在颁奖活动期间,他与文化部非遗保护中心民俗鉴定委员会专家评定组专家、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中央民族大学林英富教授等座谈,建议保护抢救东北民间故事,建立东北民间故事主题博物馆,把海伦建成“中国民间故事之乡”等想法得到赞同。
“我做为民俗文化的守望者,‘山花奖’荣誉应该归结于东北民间故事本身的辉煌,成绩来自东北文化自身的伟大。今后,我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扑下身子,全心全意,继续在民俗文化的百花园里耕耘劳作!”李海生说。
链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