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不同枪种为什么要用不同形状的发射药?
A4:不同形状的发射药,它们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压力大不一样,就其燃烧时面积发生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减面、增面和等面三种。由于各种枪的战斗性能不同,所以对发射药也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枪管较短的枪种,如手枪等,一般采用球状、杆状、方片状、带状等发射药。这类发射药燃烧时,面积逐渐变小,属减面燃烧。开始,药粒表面的燃烧面积很大,产生的气体数量很多,膛压升高很快,这时弹头在膛内运动的速度也很快。随着药粒的燃烧,表面面积逐渐减小,加上弹头在膛内开始向前运动,使膛内空间增大,因而膛压下降很快。由于这类发射药开始时膛压升高很快,可以保证子弹在脱离枪口时有较大的初速,所以只适用于短枪管的枪支。如果枪管较长,鉴于膛压下降过快,就难以保证子弹在脱离枪口时能有较大的初速,影响枪支的战斗性能。
圆柱七孔状发射药燃烧时面积的变化;花边形七孔药粒
枪管长的枪支,如大口径机枪等,一般使用圆柱七孔、十四孔颗粒状发射药。这类发射药属增面燃烧,它和减面燃烧的情况相反,药粒的表面面积可以越烧越大,火药的气体压力也逐渐增高。因为在燃烧时,除了药粒表面迅速燃烧外,每个孔内的表面也会随着燃烧。外部的燃烧面积虽然逐渐减小,但孔内的燃烧面积却在逐渐扩大,由于药粒是多孔形,孔内面积增加的数量要比药粒外部减小的数量大,所以子弹虽不断向前运动,但膛压下降较慢,使枪口有较高的压力,保证弹头在膛内前进时有足够的能量。
这类发射药的不足之处是燃烧不够彻底,容易产生残片,即棱角。为了减少这种药粒残片,可以把圆柱形改成花边形,这样可使残片减少一半。
较长枪管的枪支,一般使用管状、圆柱单孔状等发射药。这类发射药的燃烧情况介于减面和增面燃烧之间,所以叫等面燃烧。其燃烧时,面积的变化以及膛压的变化和膛压对枪弹的影响也在二者之间。不同火药的膛压曲线,请看下图。
不同发射药的膛压曲线
Q11:击针撞击子弹底部,为什么能引起底火燃烧?
A11:子弹能不能打响,底火是关键。射击时,击针尖撞击子弹的底部,里面的底火为什么会发火呢?这要从底火的构造谈起。
我们先把子弹剖开来看一看,从下图可以看出,底火包括火帽、击发(起爆)药、底火砧和传火孔等几部分。底火的火帽用黄铜冲压而成,一般位于弹底的中间,有的在弹底的边缘(如小口径步枪弹)。火帽里装有击发药,上面盖着锡箔或涂虫胶漆,既能防潮,又可以把击发药固定在火帽上,并使击发药对正底火砧。
子弹的构造
射击时,由于击针受力,便向前挤压火帽,火帽则向弹壳内挤压,这时,固定在弹壳里的底火砧挡住了火帽的去路,于是夹在火帽与底火砧中间的击发药受压发火。底火主要是起点火的作用,弹头前进的力量要靠发射药供给。
Q12:实弹射击时出现不发火、迟发火和自行发火的原因是什么?
A12:实弹射击的时候,偶尔会遇到子弹打不响的现象,叫做“不发火”(瞎火);或者是击针撞击子弹底火到弹头飞出枪口,中间相隔一个短时间,由于它超出了正常情况下的时间,大家把这种现象叫“迟发火”。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机械故障。如复进机的簧力不足,击锤打击的力量过小,击针尖的长度不够或折断等。二是子弹受潮或底火有毛病。子弹里的火药(击发药、发射药),在制作时,虽采取了防潮措施,但是如果保管不好,沾了水,底火中的起爆剂或弹壳中的发射药也可能会受潮,这样,火药燃烧的速度就慢或者不燃烧。所以,枪弹在淋雨浸水以后,要及时进行擦拭、晾干,但忌火烤、曝晒,防止子弹里的火药产生化学变化而发生意外。三是子弹底火内无传(导)火孔或底火不正等,也会产生迟发火或不发火。
在射击时,如果遇到有不发火或击发后声音不正常现象,要停留几秒,或拍打枪托,确实证明子弹是不发火,再拉枪机,退出膛内子弹,千万不可看枪口或将枪口对人,防止因迟发火而发生事故。
射击时,偶尔也会遇到子弹上膛后,虽然还没有击发,但子弹却子弹飞出了枪口,这种现象叫自行发火。自行发火的主要原因是枪膛的温度过高。膛内温度的高低,根据发射子弹的多少而变化。一挺重机枪,如果连续发射250发子弹,膛内的温度就可以使枪膛里的子弹在10秒钟左右自行发火。
枪弹自行发火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误伤。为了防止自行发火,必须设法控制枪膛内的温度。一般的方法是,长时间射击后要稍停一会儿(实战时例外),或者把枪机拉开,排出火药气体,使枪膛内的热量散发。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上期链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