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关,青春飞扬

戍边关,青春飞扬

首页枪战射击未来霓虹战士更新时间:2024-06-05

曾有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守雪域边关的战士却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火热军营戍守祖国雄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

巡逻路上、点位哨所,年轻的士兵用闯关夺隘的拼劲、中流击水的担当、默默无闻的坚守,书写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青春之歌。

雪山巍峨,映衬着这群年轻士兵奋力拼搏的身影。仰望浩瀚星空,“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的誓言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编 者

最美的“勋章”

初春时节,一路向西,雪山相伴,峡谷相随,颠簸十余个小时,才能走到位于西藏察隅竹瓦根的边防连队。

步入营区,橱窗内战士们与界碑合影照中那一抹耀眼的“中国红”,格外引人注意。指导员饶雄新介绍说:“界碑,诉说着边防军人的忠诚和信念,那一抹红色更是连队最为厚重的底色。”

全连官兵正在为第二天的巡逻紧张忙碌着。通往界碑的巡逻路,遍布沼泽密林、悬崖峭壁,最高点海拔4738.6米,巡逻一趟来回需要3天。

巡逻路上,上士李翌神情专注、言语不多,只是时不时地提醒战友注意脚下、小心滚石。

“别看我们这位是个‘边防通’,刚入伍的时候可是天天盼着退伍回家呢!”途中休息时,连长谭千丽笑着说起李翌的过往。

1991年出生的李翌,家境不错,入伍前没吃过苦。2010年初上高原,机场到连队还没有现在的水泥路,500多公里坑坑洼洼的土路,车泥滚滚、尘土飞扬,加之晕车,一路下来,李翌感觉自己刚从死亡线上走了一遭,整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一样。

离开,成为李翌心中最大的期盼。

此后,李翌开始浑浑噩噩混日子。

改变来自一次清明祭扫活动。英雄坡纪念园内,一座座墓碑犹如他们的主人生前那样,庄严列阵、静静无言,仿佛在等待祖国的再次召唤,也震撼着李翌的灵魂。

从那之后,李翌仿佛变了个人,学习坐前排,训练使全劲,冰雪狂风、乱石险滩等以前痛恨的一切,都被他当成是训练的“磨刀石”。

2010年7月,李翌第一次巡逻,翻雪山、穿丛林,艰难跋涉30余小时,眼看就到达目标点位,鞋子却在过乱石滩时被锋利的石尖刺穿,脚也被刺伤,鲜血直流。

为了亲眼看一看心中的界碑,李翌没有吭声,偷偷地用毛巾对脚伤进行了处理,强忍剧痛,继续前行,直到迷彩鞋被鲜血染红,才被连长发现。

“连长,这是我的第一次巡逻,就是爬,我也要爬到点位!” 李翌咬紧牙关,表情坚毅。最终,在征求军医意见,连长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指派人员陪同他原地休息,待返程时再接他回到连队。

看着战友们逐渐远去的身影,李翌的泪水瞬间流了下来。第一次巡逻就没走到点位,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如今,每次巡逻李翌都抢着去。他说:“能亲眼看到界碑完好无损,能亲手为她描红,是我最大的满足!”

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巡逻分队顺利抵达点位,为界碑描红,展国旗宣主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这里有我,强军固边,山河无恙……”

夕阳的照射下,战友们黑里透红的皮肤,显得那样的耀眼夺目。李翌说:“西藏海拔高,离太阳近,高原红是雪域高原赐予我们最好的‘勋章’。”

心声

担起责任

■李 翌

从最开始想当逃兵到现在每次巡逻我都抢着去,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心中有了信仰的丰碑。革命先烈为了祖国不顾生死、奋勇向前的英雄事迹给了我极大震撼。国旗下界碑前, “中国”二字在我心中是那么具体。

指挥所的“眼睛”

边关寂静安宁,晨雪将夜幕“洗白”,新的一天来临。

忽然,空中传来“隆隆”轰鸣声,四级军士长文利祥循声望去,脱口道:“××型直升机,做好取证准备。”观测哨迅速忙碌起来……

情况处理完毕,文利祥凝视着远方,思绪回到了自己刚到观察哨的时候。

2006年,文利祥刚来观察哨报到,一脸茫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观察、一天观察几次,他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听声辨型”了。

在一次演习中,与文利祥一起值班的老班长皮厚林因身体不适临时离开,留下文利祥一个人,恰巧此时,蓝军侦察机盘旋而过,文利祥顿时懵了圈,等他清醒过来飞机早已无迹可寻。面对上级电话问询,他无从答起。

“那么大的飞机,连机型都没看出来,还怎么做连队的‘眼睛’?”事后,班长皮厚林的一句话深深刺激着文利祥的心。

为了练就“火眼金睛”,文利祥每天要求上哨,时刻缠着老兵,认真学、深入思、反复练……他还自购书籍进行研读,晚上多媒体教室里经常看到他一个人观看影像资料到深夜……

几个月后,当“敌情”再次来临,文利祥快速准确报出机型等其他要素。

那年深秋,观察哨接到命令:“接新装备上山并完成架设。”

时间紧,任务重。文利祥带头铲雪开道,自清晨到深夜,装备到达,连夜展开架设。

第二天清晨,当崭新的雷达天线在观察哨矗立起来那一刻,文利祥嘴唇乌黑,头疼恶心,叉着腰直不起身,但他内心充满了欣慰。

今年,已是文利祥在观察哨的第13个年头,观察哨的装备也早已更新换代,文利祥却仍然坚持每天的“听声绝技”训练,他说:“未来战争依靠高新技术,但不能依赖,我们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做最坏的打算”。

心声

假如战争来临

■文利祥

那次“失败”的经历让我至今回忆起来都后怕不已,假如战争真的来临,我们却没有做好完全准备,付出的必将是惨痛代价。作为指挥所的“眼睛”,我们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透明雪亮、快速准确,方可不负信任、不辱使命。

巡逻路上

“祖国交给我一条边防线,我把使命扛在男儿双肩。爬冰卧雪不惧风寒,枪林弹雨冲锋向前……”

一曲《我爱边防线》,回响在藏东南的高山峡谷间。一列哨兵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穿越攀爬。走在最前面的还是他:有着“藏东牦牛”之称的四级军士长陈永国。这是他第15个年头带队征战这条艰难的巡逻路。

自2005年底入伍以来,陈永国凭着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扎根在巡逻线上: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

新训结束后,有人想去轻松一点的单位,或去学技术,而他却坚决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边防连队去。

第一年,陈永国便申请参加巡逻。按惯例,第一次巡逻,只需徒手跟着队伍了解情况,熟悉地形,陈永国却主动要求和大家穿一样的装备、背相同的物资,别人笑他自讨苦吃,他却反问一句:“当兵死都不怕,还怕吃苦?”随后便整理行囊,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巡逻路。

激情和勇气固然可嘉,但巡逻最终靠的是经验和实力,异常艰辛的六天五夜巡逻,翻越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穿过10多公里的沼泽地、20多公里的塌方地段,蹚过8条冰河、通过7处泥石流冲沟、攀登11段千层梯……这一系列的“连贯作业”,给了这个初生牛犊一个“下马威”,崎岖的山路、险恶的峭壁、刺骨的冰河、危机四伏的密林搞得他晕头转向,疲于奔命。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风雪铺天盖地,陈永国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在一截暗冰路段,没有经验的陈永国脚下一滑,顺着山势往下滚去。“伸手抓东西!”大家齐声提醒他。慌乱中,他抱住了一块突出的石头,躲过了一劫。望着深不见谷底的万丈悬崖,陈永国后背感到阵阵发凉。

第一次巡逻就差点丢掉性命并没有让他害怕和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苦练本领在这条边防线上走下去的决心。

回到连队后,陈永国认真研究地图,多方查阅资料,主动向老兵求教,再后来,每次巡逻他都主动要求走在前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地一张张巡逻3D图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怎样估算站立点到最近山口的距离”“如何在风雪弥漫天气下判定方位”……一个个数据包清晰地存储进他的脑海。

在年轻战友眼中,陈永国是连队的老大哥,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跟着他走就什么都不怕。一次巡逻途中,首次参巡的上等兵吾金多布杰东跌西撞,掉进雪坑,被战友们救上来之后仍心有余悸,不敢迈腿。陈永国就用绳子将自己和吾金多布杰拴在一起,“两个人,一条命”,吾金多布杰瞬间有了底气,跟着闯过天险。

虽然长期的巡逻让陈永国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疾病,但他始终保持高标准的训练强度。“只要部队需要,我会继续巡逻下去!”陈永国坚定地说。

心声

走下去

■陈永国

每次走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无论条件多么恶劣,路途多么危险,展国旗宣示主权那一刻,都是心潮澎湃。我愿意一直在这条边防线上走下去,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好祖国的锦绣山河。

哨所就是家

夜深人静的时候,四级军士长韦晓飞悄然离开铺位,走上哨位。

雪花被大风卷着漫天飞舞。尽管有着雨衣遮挡,可风雪太大,他的衣袖和脖颈很快钻进雪粒,冰水打湿了内衣,曾经受伤的右腿开始隐隐作痛。

那是2009年7月,刚上哨所的韦晓飞跟随哨长执行巡逻任务。4公里的距离,官兵却要徒步翻越3个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头才能到达。行至一处积雪路段时,韦晓飞不慎跌倒,从脚后跟到大腿划开一道长长的血口子,顿时鲜血直流。

军医张林洪连忙过去为韦晓飞紧急包扎伤口。时任指导员杨树海一边通过卫星电话与哨所联系,让人前往接应,一边安排人送他回哨所治疗。待韦晓飞3人出发后,他们则继续前行,向点位进发。

那次意外,韦晓飞腿上留下一道疤痕,天气恶劣时,会隐隐作痛。但在他心里,那是青春的烙印,只有坚毅的军人才能拥有。也是那次意外,加深了韦晓飞对哨所的感情。

11年来,哨所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韦晓飞都坚守如初。每次都要与连长“据理力争”,“这里情况我熟悉,还是让我留在这吧”,让连长无可奈何。

2017年9月,韦晓飞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媳妇早产进产房啦!指导员知道情况后立即给韦晓飞批了护理假。当天,韦晓飞就往家里赶。路上,情绪渐渐平缓的韦晓飞给哨所打电话:“让副班长刘有泽尽快给我回电话,我休假走得急,还没来得及交接”。

“晚上一定要记得将国旗收回哨所;站岗的人一定要系好保险绳;晚上发电机一定要盖好;睡觉时宿舍使用柴火灶,一定要检查通气口……”电话中韦晓飞一件琐事一件琐事地交代着,生怕遗漏了什么细节。

休假归队时,他装了满满三大箱哨所紧缺物资。家人笑他把家都要搬走了,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哨所本来就是家”。

哨所每年10月进入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期。以前,生活物资只有提前冬屯,战士们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好多同志因长期缺乏维生素导致头发脱落、指甲凹陷、嘴唇干裂。近年来,韦晓飞和战友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建大棚、养鸡鸭……现在,哨所的冬天呈现出别样的生机。

戍边生活辛苦,官兵报之以歌。“戍守在祖国西陲边关,把青春磨成藏东利剑……”假日里,官兵围在火锅旁,一边涮着自产的禽肉和蔬菜,一边哼唱着自编的歌曲,国旗在哨所迎风飘扬。

心声

精神故乡

■韦晓飞

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中的故乡,另一个是精神上的故乡。对于我来说,自从穿上军装告别爹娘,自从站上边防远眺家乡,哨所就是我的家,战友们就是我的家人,我愿一直戍守在这里,为祖国站岗放哨。

本期撰稿:李金惠 何 勇

蒋漫漫 文 韵

版式设计:孙 鑫 傅楼超

图片摄影:何 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