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好人吴翔
一、从汉城战地照片说起……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92岁的母亲叮嘱我:把父亲70年前在汉城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放大并挂在客厅墙上以作纪念。
1951年1月父亲拍摄于汉城前沿阵地
70年前的父亲任志愿军39军116师346团团长。1951年1月4日346团率先攻入汉城(一个多月前最先收复平壤的也是他们团)。
1951年1月4日116师先遣部队攻入汉城
虽然父亲在汉城的留影非常有纪念意义,但原片太小,放大后清晰度较差。老妈见我犹豫不决,颇有不满之意。为了满足老妈的心愿,只能勉为其难。我让老妈再多找些老资料,整理一个纪念册不是更好吗?
老妈从箱底翻出一个很不起眼的大信封。打开一看:十几页信笺大小不一、纸张发黄。再看落款日期,我眼睛一亮,均是志愿军入朝后最初的几场战役中,父亲在前线及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
这些信件以其说是信,有的只是便条,均没有写信年份,个别日期明显笔误;写信的间隔没有规律,零散无序;不少信写完后无法及时发出……
如果不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若脱离战场背景,很难真正读懂这些信的内容,更无法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这些写于戎马倥偬的文字,言简意赅,平谈无华。但片言只语、字里行间却有刀光箭影,更有家国情怀。
整理和还原尘封70年的战地家书,是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能了结母亲长期的心愿!
二、介绍信(证明信)也是“信”……
介绍信(证明信)不是“家书”,但也是“信”,与“战地家书”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这两封介绍信就不会有之后的战地家书。
介绍信的日期是1950年10月16日。恰在这一天,首批赴朝参战的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列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天后的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介绍信开据单位是39军116师346团政治处(政治处主任毛蔼亭,下一节将提及)。母亲任该团医助。首批出国作战没有女同志参战,母亲当时正怀有近8个月身孕。因此,父亲为安排母亲去她的原籍齐齐哈尔待产,才分别开据了这两封证明信和介绍信。
父亲所在的四野部队,从东北一路南下打到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又突然受命回防东北进驻海城。父亲长期在作战部队,身经百战并两次负伤。当时部队的团职干部大多新婚不久,从短崭的和平生活再次走入战场,而且首次出国与美军为首的外军作战,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父母合影拍摄于入朝参战之前(经老妈提示,才看出她穿裙装拍照是因为当时已有孕在身)
听老妈讲过,由她做媒介绍给团政治处毛主任的北京女大学生新婚燕尔,因没经历过战场的生离死别而担心哭泣。老妈和团领导的家属都来做工作。可是不论谁处在这种情况下不都会有同样的担心吗?
父亲就是用这两封介绍信安顿好母亲及尚在腹中的我哥哥,在六天后告别亲人,离开国土,按部队开进序列,于1950年10月21日晚从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
十天之后,父亲所在部队将首战美军骑一师的王牌部队。
战争序幕正式拉开。
三、“战地家书”只是便笺和纸条……(待续)
预告下一节的三封“家书”(字条)。
这几封信均写于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父亲所在部队与美军第一次交手。父亲的346团派出尖刀小分队穿插入云山城里中心突破,最后与兄弟部队全歼城内美军。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有父亲给尖刀连下达任务的场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1封信的日期是云山战斗胜利后的1950年11月4日,误写成24日。信中提到的因负伤流血过多牺牲的毛主任,即前面提过的346团政处主任毛蔼亭(11月2日突入云山城里巷战中不幸中弹),是志愿军出国作战最早牺牲的几位团职干部之一。
详细解读静待后续。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二)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92岁的母亲叮嘱我:把父亲70年前在汉城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放大并挂在客厅墙上以作纪念。
拍摄于汉城前线阵地,父亲时任志愿军39军116师346团团长
为此,老妈从箱底翻出十几页大小不一、纸张发黄的信笺,均是父亲在前线及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
这些写于戎马倥偬的文字,言简意赅,平淡无华。但片言只语、字里行间却有刀光箭影,更有家国情怀。
整理和还原尘封70年的战地家书,是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能了结母亲长期的心愿!
三、“战地家书”只是便条……
父亲入朝后最初的三封家书,都是用小小的便笺写的字条,完全颠覆了了我对“战地家书”的概念。怎么还不得壮士出征,激情万丈,豪言壮语,洋洋洒洒……可实实在在的就是几张便条。
第一张便条(先不说是家书了)写自第一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出国第一仗的云山战斗战场。作为后人很难想象当时写信的战斗环境。有幸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有非常形像的演绎。
(父亲上了电视,事先一点儿也不知道。还是千里之外的一个战友告诉我的。)
00:32
可是第一封信的日期却明显有误。这封信的落款是1950年11月24日。
信中提到的“毛主任负伤”是11月2日凌晨在攻入云山城的巷战中不幸中弹。毛主任即上一节提到的346团政治处主任毛蔼亭。官方记载他的牺牲时间是1950年11月4日。
对毛蔼亭主任的牺牲父亲在第二封信中有记载。
第二封信写于11月9日,那前一封信不可能是24日。 24日似乎是4日的笔误。按常理落款日期的错写不可思议,但在残酷和激烈的战斗中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信的日期虽然有误,但父亲一个战壕的亲密战友、团政治处毛蔼亭主任的英勇牺牲却是真实的。多种版本的战史记载了毛主任身先士卒,亲率穿插部队最先攻入云山城,在激烈的巷战中不幸负伤。还有因警卫员不熟悉战场止血而流血过度牺牲的种种说法。但父亲这封信中关于“叫一个骑兵送了四五十里,不幸毛主任因流血过度牺牲”的文字无疑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
对于这位未曾谋面的毛叔叔一直怀有崇敬和好奇,终在百度中查到极为有限的资料。
年轻、英俊、文静、潇洒的毛蔼亭叔叔“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是在告别新婚的女大学生妻子(由我母亲做媒)后,出国参战的第13天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是志愿军中最早牺牲的几位团职干部之一。实在可叹、可敬。
敬爱的毛叔叔永垂不朽!
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两封家书中的 “还是如前,不必顾虑”;“除毛以外别人都很好,勿念”等谈谈的文字,却蕴含了多少无言的深刻内容和无尽的军人情怀!作为后人,不是身临其境,怎会真正懂得这“家书抵万金”?!
写于11月16日的第三封信仍是便条。
这封信是写于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期间。父亲的部队正处于西线诱敌、排兵布阵,准备打好出国第二仗的战役行动中。这封看似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信,在深暗什么是真正的“战地家书”之后就能够读懂它的内容和情感。
“珠玉同志……”,是这一对结婚两年、聚少离多、刚团聚又分别的“革命夫妻”“战争夫妻”的特有称谓。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不乏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特殊情感!
“很想看到你一封信。可是没有这样机会吧,太可惜。别不(多)写,保重身体”。没有恨别离、长相思的缠绵,但有“很想”“可惜”“保重”……这不是就父母爱情吗?难道不是战地“情书”吗?
“不知是九日还是十日给你的信……”。连上封信日期都记不住,能算是“情书吗”?。可第二封信是“正在开会中,简单给你一封信”。写于11月9日的上一封信,是在第一场大仗结束,第二战役开始(11月7日)的第二天,会议开始之前(团长的会应是军事会议吧)草草写就。记不住日期当不为过。看似无情胜有情!
为伟大的父母爱情、战地“情书”而感慨和动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