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加点料|善待“熊孩子”的博物馆,传递了怎样的智慧和暖意?

晚餐加点料|善待“熊孩子”的博物馆,传递了怎样的智慧和暖意?

首页枪战射击蛀牙破坏者更新时间:2024-04-26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姿正腔媛小姐姐原声朗读)

万象皆有味,与君共品尝。朋友们好,这里是晚餐加点料。今天是这个新栏目的第一期,我们《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姿正腔媛工作室的小姐姐们,希望在这里和您一起畅聊近期的社会热点、趣点与槽点,品读个中滋味,补充晚餐谈资。我们希望能给生活更有温度的视角,更有情怀的关照,更有品质的思考,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今天的料有点甜,但说不定也有点齁,还请根据口味,适量取用。

前段时间,上海玻璃博物馆永久性藏品梦幻城堡惨遭“熊孩子”的“毒手”,两位小朋友翻越展区围栏追逐玩闹,不慎撞到展柜,导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网友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支招,有人说该让孩子家长吃个教训,有人说该永久禁止这俩“熊孩”再入展馆。出人意料的是,博物馆方面在后续处理中,对孩子与家长宽容以待,并表达了让“未来一代成长为好观众”的美好期待。

是展品不够珍贵,不值得大光其火么?显然不是。这件花费了艺术家500小时心血的精品之作,据说价值高达45万元。是博物馆自身理亏,想息事宁人么?也不是。馆方设置了围栏与玻璃屏障,尽到了保护职责,并没有过错责任。那么,这番“教科书式”处理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和理念呢?

思来想去,答案是爱。

无论是亲戚家的“捣蛋鬼”还是不知哪儿来的“熊孩子”,都让人爱不起来。对你恶作剧,弄坏你珍藏的手办,划伤你的爱车……这些孩子人小能量大,并且打不得、骂不得。找孩子家长说理,一句“他只是个孩子”就能堵得你心慌。应该说,讨厌“熊孩”是正常的反应,强行要求人们原谅每一个“熊孩”,过于慨他人之慷。 具体到个例,要求“熊孩”家长依法赔偿损失,是当事人的正当权利;但社会舆论对“熊孩”,还应以关爱为主。呼吁“熊孩”禁入博物馆、勿进电影院,尽管背后有不少案例的支撑,但“逢熊必反”对孩子整体是极不公平的。我们不妨想一想,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甚至鼓吹“封*”,这种“一杆子打翻”的思维方式,符合我们社会的价值导向吗?一次犯错就处处受限,是我们对待未成年人应有的态度吗?

上海玻璃博物馆处理“熊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事归事、情归情。他们既没有轻描淡写以博同情,也没有上纲上线大做文章,而是用人文关怀,体现出对下一代的爱。“孩子决不是潜藏的‘破坏者’,通过引导,他们也可以是博物馆的‘守护者’”,这句话真好!孩子需要文化艺术的熏陶,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看待“熊孩”,包容和引导是我们社会最正确的选择。

其实,舆论不宽容的对象是部分“熊孩”的家长,简称“熊家长”。个别家长一味护短、不讲道理,这种行为比起“熊孩子”的破坏来说更令人生气。换言之,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教育引导。有的“熊家长”是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有的干脆就是“不爱孩子爱自己”:怕承担赔偿,就以孩子为掩护胡搅蛮缠,全然不顾对孩子成长的不良示范。这次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闯祸的“熊孩子”能得到大众的谅解,也有家长的功劳:让孩子主动认错,肯正视己方过错,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对“熊孩子”的善待?

“如果能重来我想做熊孩”,每个人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的“熊”过,但今天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昂贵的豪车,珍贵的展品,精密的设备,“皮一下”的代价极高。因此,虽说博物馆善待“熊孩”的新闻很甜,还是要请各位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免得糖吃多了蛀牙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