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诗、赏诗、写诗,成为人们工作之外的一项活动。诗,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是高考不可缺的一部分。
唐诗宋词,带着读者回到几百年前的历史生活中,欣赏那清澈无污的小河淌水,美如仙境的湖光山色,品尝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诗词,是藏着百变历史生活的五味瓶,去打开它,给人快乐与伤感。
许多学生都很怕做诗歌鉴赏——赏析题。古典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词浅意深,文字简明内容丰富。学生做题时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地分析词意。
诗词鉴赏不外乎就是建立在对诗词、句的理解、想象、分析综合基础上的鉴别欣赏。它需要诸如文学、文体、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及诗歌常识等为背景知识、属于语言文学较高水平的能力层次,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我们做诗词鉴赏,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做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如曹邺的《官仓鼠》中写“官仓鼠”的诗句“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创始亦不走”。如果不了解曹邺生活的年代的历史,历史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那么对“官仓鼠”也就作表面上浅意的理解,它就是一只真正的活生生的在粮仓里偷食的老鼠,但了解了诗的背景,那“官仓鼠”也就不是一只大老鼠,而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是具体指贪官污吏。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极端愤恨之情。鉴赏作品的语言要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中写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就非常精练,用“见”字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归园田居》中的语言都有“平淡质朴”的特点。
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对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的确认和分析,就是分析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如刘禹锡的《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的方法将皓月银辉之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山水浑然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深。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不可随意贬低或无限拔高,它不外乎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古代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不外乎就是忧国忧民、国破家亡、游子逐客之悲、抱国无能等的思想感情,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热爱、赞美、思乡等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卢纶的《送李端》则抒发了诗人和友人分别后的凄凉之情。
诗歌鉴赏,就是对作品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只要多读几遍,了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的社会背景,结合诗中所写的事物和时代背景作分析评价即可。
对作文《听:历史的回声》的点评
梁永忠
垓下·大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冰冷而美艳的脸庞静静地藏进霸王的怀中;曾经历占沙场的长剑闪烁着最后的寒光;四面楚歌,无奈的霸王是可悲的,因为他没有听从鸿门宴上*刘邦的计策。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七兮守四方。”
成者为王,败者寇。这是历史亘古不变的定律。项羽的失败成就了刘邦的成功,成就了大汉朝的兴盛,但更重要的无疑是太祖的广招贤才,虚怀若谷,善于听取谋士的计策。这样,他才得以从鸿门宴上逃脱,才得以建立大汉王朝,才得以成就了一番霸业!
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注定的孤独,注定的失败;不善于听取意见的民族,注定的落后,注定的受辱。
当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用尖船利炮轰开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大门时,一个民族的落后崭沉于世,一个民族的屈辱历程从此泛滥。历史的车轮碾过我们腐烂的躯体,如同斜阳照地的黄昏,如同秋天落地的黄叶,深深地刺痛着整个民族的心灵。打开禁门吧,只有善于听取、与时俱进民族才是有希望、有明天的民族。
穿过时空,让我们再回到古代的强盛,去寻找一个涅槃的诞生,或许,将有新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涛涛江水,谏者如流。
“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之博水,虚情纳谏。于是,成就了一个镜子的故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晓得夫。
①评:开头:引用史例对比加以描写、议论。扣题。对“听”与不“听”的利弊作了对比性描述与分析。
②评:承接段,点明主旨——“听”的意义深远。主题升华,立意高远。
③评:结合实例,引用警句、夹叙夹议,对听的意义之深远作了说明,对听者所应具备之条件作了说明。
再于是,就成就了大唐盛世,成就了贞观之治。
历史的轮回,千古一叹!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何走出历史的兴替咒语,是今人应当仔细思索的问题。
垓下的大风,冰冷地吹过,满地的黄叶在枯萎,被碾碎。
梧桐落一叶而天下知秋。春秋更替的自然规律,固然难改,但如何发挥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却是每个人思考的课题。
垓下的大风,还在吹;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
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是沉是浮,仅凭一听。
④评:结尾:叙议结合,归纳总结,由个别现象推出一般规律,回扣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总 评:
①本文立论高远,主题鲜明。不论个人还是集体、还是国家、还是民族都要善于听。
②文气贯通、流畅明快、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③或叙或议、或描写或抒情、或举例或引用、表达特点明朗,用语自然贴切。
④首尾照应、前后一贯。
⑤本文善于“比”:排比、对比、纵比、横比、类比兼而有之,比比皆是。
⑥句式整散自如,用语古今结合,文白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