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渤海”英雄

寻找“老渤海”英雄

首页游戏大全宝来娱乐斗地主更新时间:2024-06-16

“老渤海”说的是渤海革命老区。“老渤海”很老,1944年由其前身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初期;“老渤海”很大,东到胶莱河,西抵津浦线,北止天津南,南接胶济路,东北濒临渤海。下辖六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2个县、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114万,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老渤海”有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五大战略区之一和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可靠后方;“老渤海”不言,1950年5月胜利完成历史使命后撤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没有专门的纪念场所,直至2009年9月,滨州市委、市政府建成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

“老渤海”有多少英雄?2021年7月中旬,渤海革命老区红色作品创作采风活动举办。笔者随采风团,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在杨柳雪“不忘初心”红色教育基地、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在博兴陈户烈士纪念园、博兴高渡革命历史馆,沿着红色足迹找寻。

老区干部子弟:

父辈不提“当年勇”

采风团中,有几位年过花甲的“特殊”团员,他们是“老渤海”后代。7月9日,谈起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时代》,几个人眼中放着光,都说看到了父辈的影子。但问起记忆中父辈的“英雄往事”,他们的回答都出人意料:“没觉得他们是英雄”“父母很少说自己”“父辈的故事我们也要从纪念园里找”。

杨凯的父亲杨国夫,开国中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获得者,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旅长,清河地委军事部长,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率军征战于淄博、滨州、东营、潍坊一带,组织抗击敌伪的大小战役近百次,是令敌伪闻风丧胆的“杨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七师师长,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军四十三军副军长,参加过辽沈、平津等战役。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决战》中,有不少杨国夫指挥作战的画面。杨凯的母亲张岚是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获得者,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部秘书,受过高等教育,司令部的许多文稿都由张岚起草。

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杨凯,在被记者问到红色家庭的英雄故事时,却直接回答:“没觉得他们是英雄,父母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偶尔说起革命年代,他们口中的英雄都是别人(战友)。”杨凯说,小时候很难在家中见到父母,他们脑子里全是工作。见面了,也是各种各样的规矩。

杨凯回忆,1957年父亲任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凯随父母搬进军区大院。父亲要求他不许上军区子弟小学,只能上附近居民区小学,不准说是杨国夫的儿子,以致于差点儿放学回不了家。“大概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因新战士刚上岗,我放学回来被拦住问是哪个部的,我说不出,也不敢说父亲的名字,就一直在大门口等,直到父亲的秘书路过看见。”

说起过去,这位看起来平和、儒雅的汉子一度情绪激动,数度哽咽。“姐姐直到成年还记恨母亲。她小时候在江西革命子弟小学住校,母亲是那所学校的副校长,姐姐却说没享受到母爱。姐姐十多岁时,曾高烧三四天,母亲没过问,晚上例行去查寝,挨个帮学生盖被子,姐姐以为母亲能‘顺便’过来摸摸自己滚烫的头,可母亲竟然越过姐姐的床走过去了。”杨凯现已退休,是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渤海分会会长。他近几年常来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寻找父母的影子”。“年纪大了,我才明白,母亲有意忽略自己的孩子,是为了让革命同志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景东海的父亲景晓村,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济南乡师地下党支部*、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团政委、中国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秘书长兼青年部部长、鲁东南特委*、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政委、清河特委*、清河地委*、清河区军政委员*、清河区党委*兼清河军区政委、渤海区党委*兼渤海军区政委。1944年七八月间,渤海军区部队在杨国夫、景晓村的指挥下,对日伪军发起了夏、秋季攻势作战,策应寿光的“灭共建国军”第八团王道部2600余人反正起义,攻克利津县城。不久又先后攻克乐陵、临邑、南皮(属河北省)三座县城和沾化、青城的大部分地区,共歼灭日伪军10740人,创造了渤海区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并巩固和扩大了渤海区与胶东区、鲁中区的联系。1945年对日大反攻,率领渤海军区部队作为山东省军区的第四路大军,对津浦路沧州至济南段及胶济路西段之敌展开进攻,解放了渤海区腹地全部县城,从东北方向逼近济南市。景东海的母亲王梦林,与景晓村于1940年元旦结婚,婚后第二天就到任博兴县妇救会会长,此后始终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不随机关以及丈夫景晓村行动。她深入群众宣传抗日,组织妇女识字。1943年11月,在21天反“扫荡”中,王梦林与群众一起躲到海里,严寒中泡了一天一夜,从此一直不能*,革命胜利后才得以治疗,有了孩子。

这样的父母,算不算英雄?景东海说:“没听父母说过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他们打的胜仗,我也是从档案上知道的。”景东海说,自己小时候是没人管的野孩子,不知道父亲是干部。到了初中,才听同学说“你家老爷子是挺大的官”。景东海是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渤海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家里的晚辈们来过纪念园,看得很认真。我相信他们长大了,也会带着自己的后代来看,这也是传承。”景东海说。

景东海的岳父叫王京建,东野6纵17师警卫连副指导员,杨国夫司令的警卫员。2015年11月,在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宣传教育科采访老人,聊到抗战胜利山东老七师闯关东打下长春,王京建押送4000枪支运回渤海,在渤海完婚后返回东北。当时景东海在场,他问岳父:“完婚回东北,除了带着媳妇,没再让你捎带点别的回去吗?”王京建答:“能不带吗?当时渤海行署发动献金献粮反蒋保田运动,捐献的金戒指、金镯子、金耳环我藏在大衣里,给师后勤部缠了一腰带回去。”王京建的老伴在一旁听了很惊讶:“我咋不知道?”老头很淡定地说了一句:“这是党的秘密,能给你说吗?”顿了顿,又自言自语了一句:“党的秘密就是要一辈子烂在肚子里!”女婿调侃他:“你偷着拿出一两个来给你刚娶的媳妇也没人知道。”这句话让病中的老人马上又有了保密意识,再也不肯说这个话题,直到几天后去世。

王小豫的父亲王卓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濮阳县委委员、直南特委巡视员、宣传部长兼华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司令、政委,直中特委*兼宣传部长、中共鲁西区党委、冀鲁豫区党委委员兼行署秘书长,冀鲁边区党委*兼组织部长、冀鲁边军区政委。后任渤海区党委组织部长、副*、*、山东省渤海行署主任、渤海军区政委。王小豫的母亲也是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老革命”。

此次参加采风活动,身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渤海分会副会长的她,向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捐赠了两个绑腿。20多厘米宽、2米多长,紧密地卷成两个卷儿,王小豫小心地双手捧着,有时会凝视一会儿。记者问她有关这“两个绑腿的英雄故事”,王小豫却说:“没故事。就是柜子里的平常物件,父母去世多年后整理房间发现的。父母在家很少提到自己,从不认为自己对国家有什么功劳。母亲生病了不能工作,都会觉得对不起国家,哪会觉得自己是英雄。”

王小豫说,1962年父亲进京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母亲在同一单位的组织部门工作。战争年代,母亲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有一段时期旧疾复发,无法正常工作。母亲于是给中组部写信:“不能为组织工作了,请停发工资。”此后,母亲生病买药不用公费医疗,自己花钱。王小豫说,这些事是母亲去世后,单位整理相关材料时,听工作人员说的。

刘青冈,此次未参加采风活动。刘青冈的父亲刘其人是八路军渤海军区副政委兼渤海区行署主任。纪念园整理相关资料时采访过刘青冈。刘青冈介绍,他小时候曾被寄养在博兴吕艺老乡家里,因为与村里孩子抢泥娃娃和糖人,挨了父亲的打。“我那时候记事了,我爹差点把我打死。”也许,在刘青冈心中,这位打孩子的父亲也不算英雄。他清楚地记得,1965年10月,自己离开北京去西藏工作时父母写来的信:“要有革命的雄心壮志和实干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与藏族人民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渤海革命老区红色作品创作采风团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主展馆参观。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英雄长眠永无言

英雄不言,山河作证。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东北部,是烈士英名录碑廊,弧形,东南、西北走向,全长162米,高7.9米。廊内矗立4块巨幅石碑,每块长25米,高2.8米,双面镌刻着渤海区共55308名烈士的英名。上面有烈士籍贯、性别、出生年月、牺牲时职务、牺牲时间及牺牲地点。

在静默的烈士英名录碑廊间行走,抚摸那一行行的文字,突然明白了战功显赫的老革命家,为什么不愿称自己是英雄。

烈士英名录碑廊北侧,是烈士墓区。297位英烈安眠于此。墓碑为1954年所立,上加长城造型护墙,一墓一碑,碑碑相连,弧形排列,气势如虹。

在纪念园主展馆,笔者试图透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找回英雄的身影。

替战友赴死的英雄。李天佑,博兴县高渡村人,1932年牺牲时年仅38岁。1930年入党。1932年8月4日,李天佑参加了博兴八四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博兴党的工作转入地下。李天佑以教学为掩护在兴福镇的粉王村一带秘密活动。一天深夜,受命赴胶东请示工作归来的李相韩与其接上关系。此时,李相韩的行踪已被敌人侦探发现,两人很快便被包围在学堂中。突围时,两人一起被捕。为掩护同志,李天佑自认是李相韩。在被押往县城的途中,他机智地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使李相韩乘机潜入茂密的庄稼地,逃出虎口。在敌人的审讯庭上,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3天后,被敌人*害。

刘胡兰式的英雄。吴洪英,惠民县何坊街道牛茁村人,1946年牺牲时38岁。她的丈夫牛连奎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牛茁村成立了秘密联络站。吴洪英一开始害怕,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动员本村妇女参加妇救会,带领群众斗地主、反恶霸。1946年,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爆发后,一些逃亡在外的国民党兵痞和地主、富农分子组织了还乡团,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1946年8月8日,以特务头子牛子明为首的还乡团130多人,包围了牛茁村。他们的口号就是“打进牛茁村,活剐牛连奎”。牛连奎父子逃出,吴洪英为了转移匪徒们的视线,故意进牛棚添草。匪徒逼她说出谁是党员、农救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吴洪英咬紧牙关不说。穷凶极恶的敌人凶残地用铡刀将吴洪英铡成三段。

暗夜播火的英雄。张静源,1933年被暗*时32岁。博兴县高渡村人。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罢课、游行和抵制日货等活动,并与王尽美等爱国青年结交。1921年于省立一师毕业后,在史口(现属东营市东营区)以及崂山的九水、李家庄小学任教。曾为抢救山洪中的九水小学的师生致左手残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退出国民党,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筹集资金,建立了广益图书馆,创办了“平民夜学班”。1930年,他领导大康、银月、钟渊、宝来、富士等纱厂工人大罢工。1931年建立了高渡村党支部。后被派到莱阳、海阳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使原来只有近百名党员的莱阳、海阳,迅速壮大到四五百人。博兴“八四暴动”失败后,县委军事部长马千里等人,远避胶东,张静源安排他们打短工、教小学,隐蔽身份。1933年,张静源在牟平北河崖小学(现属山东省乳山市冯家镇)成立中共胶东特委,张静源任第一任特委*。不久,山东省委连续两次遭到破坏,胶东特委失去与省委的联系。张静源去天津,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兼河北省委)接上组织关系,并遵照北方局的指示,返回胶东成立了中共莱阳中心县委,任*。此间,他经常辗转于海阳、牟平、文登、荣城、福山、栖霞、招远等地之间,积极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10月12日,在莱阳徐格庄东的芹口沙滩被叛党分子徐元义等人暗*。

……

这样的英雄,在渤海革命老区,很多很多。

离开纪念园时,夕阳在烈士英名录碑廊上留下一抹红,也在我们眼里留下一团雾。只一会儿,原本晴朗的天空飘来一块云,淅淅沥沥下了一阵雨。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秀平 通讯员 刘树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