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百物语》:无形的妖怪最难防备

《绘本百物语》:无形的妖怪最难防备

首页游戏大全百妖物语游戏更新时间:2024-04-30

《绘本百物语》,作者:【日】多田克己 京极夏彦 编著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大凡传奇作品的作者,都在极力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从现存版本来看,《绘本百物语》的作者号曰“桃山人”,因而该书又名《桃山人夜话》。桃山人在书中著文谈及各种妖怪掌故如数家珍,当是一位通晓典籍文献,且熟知日本乡野风俗的文人,其人生平不详,也不知是何许人,有人认为桃山人即江户时期的戏作者桃花园三千麿。该书的插画绘者是竹原春泉,他出生在江户时期的一个画师家庭,几乎与葛饰北斋同时代,而声名则远不如北斋之远播。竹原春泉的父亲竹园春朝也是有名的画师,竹原春泉的画艺得自家传,擅长人物、风俗等门类,《绘本百物语》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所谓的百物语,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期的一种游戏,又称怪谈会,多选在夏日的夜晚,参与者一律身穿青衣,在室内围坐,然后点起一百根蜡烛,众人轮流讲妖怪故事,每讲完一个,就吹灭一根蜡烛,等到最后一根蜡烛吹灭时,真正的妖怪就会出现在众人面前。因为吉凶难料,所以讲到第九十九个故事的时候,就没有人敢继续,谁也不敢召唤出妖怪,活动戛然而止,九十九也成为妖怪故事的终极之数。夏夜里的妖怪故事会,令人寒意顿生,不失为消夏避暑的良方。

寝肥

百物语游戏的流行,也促成了江户时期怪谈故事的爆发,从中国引进的《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风靡一时,也有怪谈作家仿作怪谈故事,日本本土的民间故事也得以重新整理,作为百物语活动的谈资,妖怪故事遂成大观,《绘本百物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绘本百物语》的外封和扉页上,书名的“百物语”是竖排的三个行书大字,其上方还有两个横排的小字“绘本”,是“插图本的百物语”之意,可见该书的主书名应该是《百物语》,“绘本”二字只是标注其版本形态,而并非今日的“儿童绘本”之类的“绘本”概念。

从该书的绘画风格来看,竹原春泉的线条圆润流畅,不疾不厉,塑造了可爱的妖怪形象,此中的妖怪并不以凶恶忿怖之相示人,丑陋之中却有蠢笨憨态,似乎轻易就能被人降服,不必当做心腹大患,这也是人为消解妖性之一法。山中的怪物“山男”长着一张马脸,令人发胖的妖怪“寝肥”是一肥硕的妇人,而月中的妖怪“桂男”则是睡眼惺忪之态,在溪流中洗手的“手洗鬼”瞪大眼睛,须髯呈放射状四散开来。妖怪多有诙谐趣味,消解了恐怖,即便有几种面色异常凶恶的妖怪,也徒有色厉内荏的架势。

通览全书的插画,皆用套色版画形式印制,这也是浮世绘的技法之一。画师画好底稿,交给雕版师按线条镌刻线版,然后按照色块雕刻色版。用墨色印制线稿轮廓,再用色版依次印制色块,最后形成彩色的画面,《绘本百物语》即是沿用此法。青竹色和红梅色作为主色调交替出现,偶尔辅之以湖蓝、鹅黄等配色,画面整体呈现出清新雅致的风格,妖怪的妖性在这里进一步消解。通过植物的大团绿色浓荫轮廓,可以看到套色印刷的痕迹,个别妖怪身上的衣服外缘偶尔有一条白边,色彩未能全部覆盖,而另一侧则是溢出轮廓线外,这也是套色印刷时版型未能对准,呈现出一种古早的印刷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印刷的工匠调节色板的颜料浓淡,刷色时调节水的含量,使画面中的波浪、云霞等自然物象现出渐变之效果,破除了版画的僵硬,使画面层次丰富,如同手绘的涂抹,其效果是随机的,故而每一版都是独一无二的。

高超的版画技法,极大提升了《绘本百物语》的艺术性,套色印刷的视觉优势,使它比墨线版的《百鬼夜行》更具有观赏性。妖怪图典的草创时期,却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面貌,后世又有了大量的二次创作,衍生出枝繁叶茂的妖怪家族。

书中的妖怪故事同样引人注目。《绘本百物语》擅长为“无形的妖怪”绘像,实际上,正是无形的妖怪最难防备,毕竟没有人能目睹这样的妖怪,甚至眼不能见,只闻其声而已,猝然遭遇之际,全然不明就里,而《绘本百物语》所要解决的,就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严肃问题,画师的野心裹挟着一团“无用的激情”,要从虚空中摄取妖怪的本相。

比如“恙”,本作“疾病”之意,见面时问候“别来无恙”,是指一切安好,谁也没有见到恙的模样。而在《绘本百物语》中却有一种“恙虫”,生活在临水的山洞中。此虫形似蠼螋,嘴部和尾部都有钳子,能在夜间飞到家宅之中,吸取人的血液,严重者可害人性命。别来无恙的恙,本是无形之物,在这里也有了具体的形貌,恙虫神态猥琐,凝视之际确实令人生出些许厌恶之感,看来,还是无恙为妙。

日本作为岛国,与海亲近,自然不缺少海怪的传说,在《绘本百物语》中提到的“矶抚”,是巨鱼的尾部,它的头部隐藏在大海的滚滚波涛之中,难以窥见真容。它的相貌被隐藏起来,只有一条莽力无穷的尾巴,尾巴上的倒刺像铁钉一样锋利,巨尾将船只击碎,船上的人也被它尾部的倒刺勾住,瞬间送到大鱼的口中。自始至终,也不见矶抚的模样,见过其真容的,早已葬身鱼腹。日本学者多田克己认为“矶抚”是灭绝已久的湾鳄——生活在海中的巨型鳄鱼,唐代的韩愈在潮州也曾遇到过这种湾鳄,这便将妖怪的研究引入了神奇动物的范畴,同样是不可知的领域。

矶抚

还有闻名遐迩的小豆洗,据传说,是一个冤死的僧人的幽灵在作怪,在河边洗刷豆子,发出沙沙的声响,《绘本百物语》里的小豆洗是一个阴鸷的小和尚,手指和脚趾都只有三个,在河边俯身洗着一盆豆子,脸上露出诡异的笑。而实际上,小豆洗可能是一种茶蛀虫发出的声音,这种虫子在纸拉门上停留,翅膀振动的声音被当做是妖怪,因而又称之为“小豆洗虫”。人们一度还认为小豆洗是蟾蜍、狐狸、貉等奇幻生物在作怪。小豆洗是由不确定的声音想象出来的,洗刷豆粒的声音,有水声的清脆,也有豆粒的滚动,液体和固体颗粒的互相激发,还有双手搓动豆粒的摩擦,复杂的声音混合体,而且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般含蓄蕴藉,似乎更具有东方式的恐怖意味。

为妖怪赋予形象,难免带有画师个人的色彩,且一旦定型,便成为相对稳定的图式,难以撼动。譬如传说中的“小豆洗”有多种形态,最后画师只选择了其中一种,即便是选取了最大公约数,也难以弥合古老的分歧。可见妖怪何等狡猾,面对画师的丹青笔墨,妖怪仍在躲藏,幻化出无数分身,唯独不肯显露真面目。

小豆洗

用图像为妖怪驱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便具备“图像驱魅”倾向:“盖周末文人,因禹铸九鼎,图象百物,使民入山林川泽,备知神奸之说,故所记多魑魅魍魉之类。”意即认为《山海经》是禹鼎上的图像,为了使百姓知晓妖怪形状,在进入山林之时免受其害。与之相似的,还有古代的妖怪书《白泽图》,据说黄帝东巡至海滨,遇到一头神兽白泽,白泽是祥瑞之兽,能口吐人言,通万物之情,晓天下万物状貌。白泽给黄帝讲述了天下妖怪的情形,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黄帝命人记录下来,这便是《白泽图》,遇到妖怪时,便查询《白泽图》,说出妖怪的名字,即可化险为夷。

白泽

历代妖怪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妖怪的形状、妖怪的名字大白于天下。《绘本百物语》也承袭了这种传统——言说妖怪掌故,并用图像为妖怪赋形。虽则时代变迁,妖怪的新异经验仍在不断生产,当妖怪的形象在纸上定型,可供审视、品评,在众目睽睽之下,妖怪的神秘属性便会丧失大半。在久远的江户时代,旧书中的典故,似有若无的传闻,可疑的声音,身份不明的动物,无从寻觅的奇疾,都可成为妖怪,并在人们的观念中逐渐成形。从这个角度看《绘本百物语》,便可知道:妖怪在世上露面,无疑是人与妖合力的结果。

撰文/盛文强

编辑/张婷

校对/柳宝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