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困扰家族近500年的迷案,姓氏寻根之旅:寻踪于宗德(二)

破解困扰家族近500年的迷案,姓氏寻根之旅:寻踪于宗德(二)

首页游戏大全狄仁杰之迷案寻踪更新时间:2024-05-09

寻踪于宗德 (二)

03 蛛丝马迹

《任丘县志》是必须要查阅的文献,更何况一民叔已经提供了相关信息。查阅《任丘县志》电子版,相关内容如下:

清乾隆二十七年《任邱县志•选举志》载:

于宗德,弘治五年壬子科举人,光禄寺少卿。

继续查阅该志,在《任邱县志•人物志•政事》中又发现一条记载,让我喜出望外:

于宗德,字子崇,弘治壬子举人,历官光禄寺少卿。乐易平恕,时推重之。

在县志里不但发现了宗德公字子崇,并且知道了他原来是一个乐观平易、宽容仁厚的人,深受世人的敬佩和赞誉。

实际上,在宗德公中举的弘治壬子年也就是公元1492年,还有两个人需要我们注意,可以为我们提供宗德公生活年代的人物参照:

在这一年,同样中举的还有一个王守仁,另一个是这一年被立为太子的朱厚照。

——他们三人都在这一年上了一个新台阶。

王守仁就是后来著名的王阳明先生,他创建儒家心学流派,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被认为是儒家真正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物。朱厚照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日后他和王守仁交集颇多,因为平定朱宸濠的叛乱他们之间还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爱相*的历史大剧。而宗德公也是在正德年间到著名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家乡汤阴任知县的。

然而,我最为关心的问题却没有在县志中找到答案,那就是于宗德公究竟是任丘县哪个村子的人?因为知道了他们家族的村名,就知道他们属于当地于氏的哪一支,去实地探访就知道了目的地。

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的非分之想,因为在地方志里,一般对人物籍贯只记载到县一级,因为县在历史上是最为稳定的行政单位,人们对外报家乡籍贯大多是报县名,比如余姚王守仁。而对于一些重要人物,人们还会用县名来代称本尊,比如严嵩严分宜、袁世凯袁项城。

我当然还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跟任丘市有关部门取得电话联系,请他们帮助提供线索或寻找,但我觉得现在还不到时候,别给人家添不必要的麻烦。

继续查阅《任丘县志》,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关于任丘于氏家族的。

《任丘县志•选举》记录了任丘历代通过举荐、科举等方式取得功名的人名,我发现从明朝天顺三年到万历三十七年(1459年-1609年)150年间,任丘县考中举人以上的于姓人士至少有13人,贡生也不少。也就是说,任丘于氏平均十来年就出一个举人或进士,而且很有可能他们来自同一个大家族。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明朝中叶以后,任丘于氏不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就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或者是耕读传家的典范,爱文化懂教育,家风淳正,代代出人才。

然而,从清朝恢复科举考试到修县志时的乾隆二十七年(1645年—1762年)近120年里,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于氏子弟少之又少,只有一两个人,几乎绝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急剧衰败的现象?

我觉得原因不外乎这几点:一是科考成名、仕宦各地的人比较多,很多人举家迁往了做官工作之地,开枝散叶;二是家道中落、文脉中断,崇文重教的家风不存。三是因清兵入关,任丘又离北京不远首当其冲,于氏家族不堪离乱,大部分迁往外地。四是可能于家有明朝遗民情结、不愿迎合清人,因此受到打压或获罪,以至于家门不兴、文脉不继。

想到这里,我内心扰扰。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宗德公的直系后人都可能在清代就离开了任丘。天各一方,时间一长,家族之间的联系就可能中断,谱系就可能不清晰,那么也就无法准确追寻到宗德公的先人,也就无法厘清我们这一支于氏家族的来历。

但无论如何,还得继续追踪宗德公。

04 柳暗花明

要想查清楚宗德公在任丘的祖籍地,还得继续查地方志。接下来就从地名入手吧。

打开电子地图,看到任丘市有个于村乡,我再次喜出望外。

按照历史上村庄定名的一般规律,于村一定跟于姓有关。但继续查阅,却看到了当地政府网站上这样的表述:

于村乡因乡政府驻于村而得名。宋代建村初期,村的形状似“鱼”,故起名鱼村,后来把“鱼”字写为“于”字。

又一次希望破灭。继续!

好在网上就有《任丘市各村地名由来》,真是方便。一条一条看下去,又有了新发现:

小于庄:建村于元末明初。因靠近白塔村,故名前白塔村,后有于氏二兄弟迁居于此,因弟居此村,故名小于村。

大于庄:建村于元末明初。因靠近白塔村,故名前白塔村,后有于氏兄弟二人迁此居留,兄留此村,故名大于村。

这次砸实了一件事情:大、小于庄跟于姓有关,是于氏兄弟的创业居留地,他们在此扎根繁衍,于宗德会不会就是他们的后代呢?

继续看,又发现一个村子跟于姓有关:

籍屯:建村于唐朝。因姓季的建村,故名季屯。以后迁来于、籍二姓。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姓籍的当伪村长,改名为籍屯。

籍屯也很早就有于姓人家扎根,也是要考察的对象。至于村名,没想到伪村长的权力居然有这么大。

有了这几个村名,寻踪任丘于宗德就有了初步方向,如果能跟他们取得联系,找到他们那里续修家谱的热心人,即便他们不是于宗德的后人,也一定会把任丘其他于氏家族的联系方式给找来。对此,我坚信不疑。

同时,我以同样的方式在网上查阅《文安县各村地名由来》,也有了新发现:

辛村:原名于家村,建于唐朝,系以姓得名。清道光年间,大清河决口,村庄被毁,遂迁移原址东0.5公里处立庄,改名新村,新字演化为辛。

前于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于姓迁此立庄,起名于家屯,后发展为两个,这村以方位名前于屯。

后于屯:村名来历含义见前于屯。

我长长长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是文安县的于氏村庄。只要找到于氏家族的聚居地,就一定能找到一些线索。

文安县的前、后于屯应该是我们汤阴于氏家族这次寻根的主要目的地,而任丘市的大、小于庄可能是理清于宗德家世渊源的重要站点,但于宗德一脉是否跟文安于氏有关,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是直取文安还是绕道任丘?正当我纠结于是先想办法联系文安县的前后于屯还是先联系任丘市的大小于庄时,手指一动,轻轻一划,顿时眼前一亮,感觉如云开雾散,刹那霞光万道,我心花怒放,瞬间呆若木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