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逆温现象(二)

首页游戏大全冬日黎明更新时间:2024-06-01

第二章 难点(大气)

第三部分 (大气)逆温现象

一、逆温的概念

1.逆温=气温逆转现象

对流层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本来:通常情况下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发生区域:对流层

二、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中高纬~大陆~冬季黎明前)

条件:①因为~晴朗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②所以~近地面气温下降迅速 高空大气降温较慢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差

2.平流逆温(中纬~沿海)

条件: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地面/冷气团

3.地形逆温(盆地/谷地~夜间)

条件:①因为~山坡散热快,②所以~冷空气下沉谷底,③造成~谷底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

4.锋面逆温(锋面活动区)

条件:锋面之上暖空气与锋面之下冷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明显

三、逆温的形成与消失过程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1)正常情况(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

(2)变化情况(不同地点 不同时间):递减率>/<0.6度

(3)变化原因

①递减率小(气温降得少)=大气对流运动微弱

②递减率大(气温降得多)=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2.过程/原理(晴朗少云)(各阶段~示意图)

(1)逆温出现(夜晚~自地面开始):

①因为地面冷却快,所以贴近地面的大气随之降温~形成逆温层

②大气离地面越近则降温越多/大气离地面越远则降温越少

(2)逆温层扩展/加厚:

因为地面冷却加剧,所以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最厚)

(3)消失(日出后):

①因为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所以地面增温很快,造成逆温层消失

②消失形式:自下而上

四、逆温的规律

1.逆温层厚度:数十米-数百米

2.出现区域:大陆常年

3.消失速度 原因

①夏季~消失快:夜短=逆温层薄

②冬季~消失慢:夜长=逆温层厚

五、逆温的影响

(一)有利

{理由}阻碍空气对流

1.抑制沙尘暴发生

沙尘暴发生条件之一=强对流

2.有利于飞机飞行(出现在高空)

①对流运动减弱=颠簸少=平稳飞行②晴空=提高能见度

3.有利于越冬农作物生长=少受冻害(气候资源)

冬季~山坡/河谷:因为~冬季逆温层厚 消失慢,所以~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小=气温降得少

(二)不利=①降低能见度 ②加重空气污染

{理由}所造成的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垂直运动~造成大量污染物质(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积聚在空气下层

1.对大气:加重大气污染

2.对天气:易产生不利天气(大雾)

{举例}平流雾

福建泉州(沿海):每年冬春时节,暖湿空气(来自台湾海峡)向西平流到较冷的大陆下垫面(泉州)~暖湿空气冷却形成浓雾~浓雾围绕建筑物(仙境)~与大气逆温现象有关

3.对交通:影响行驶安全=①降低能见度(大雾) ②地面湿滑

4.对农业:易形成冻雨=农作物减产

六、山谷的逆温

1.原理:夜间冷山风吹向谷底~谷底形成逆温层

2.影响: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3.应用: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七、雾霾(示意图)

(一)雾

①形成条件=逆温

②主要成分=微小水滴

③颜色=偏白

④有雾≠有污染

(二)霾

①形成条件=过多污染物附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

②主要成分=空气污染物颗粒

③颜色=偏灰褐

④有霾=有污染=空气质量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