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樊苏华
《扫毒2天地对决》从口碑角度看,并没有超出2013年的前作《扫毒》。题材辨识度表面上看,也没并没有超越港片的警匪动作的旧范畴,容易被判断为难以创新的固态难移的老港片,豆瓣评分也远低于第一部的7.4,仅录得6.2。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是会经常出现的,颇让电影行业的相关行家里手无数次感到困惑和难以把握。豆瓣评分5到6分,票房却惊人地弹跳出新高度;豆瓣评分8分以上,票房却不争气、不长脸,让被吊足胃口的砰砰心跳的预期砸到地板上,票房成绩非常难看。
这就是电影项目!观众自有体验方式和判断标准,用极其分散却十分有效的购票行为进行投票。
这是电视剧行业和网络剧行业远远达不到的、全世界规格标准统一的、纯市场化的运作规律。电影以故事为王,惊奇当家,不仅明星名家说了不算,豆瓣说了也不算,经常打脸,好生尴尬。
电视剧和网剧,个人认为还是半市场化行为。借前阵热议话题说,当下不仅是“去编剧化、去故事规律标准监理化、甚至有去收视率化”趋势出来,变成谁出钱谁播出谁主导的平台为大的局面。根据需要,一段时间总有敲锣打鼓高居榜首的“热播剧”准时出现,一家一个标准,裁判员和运动员合二为一,好不欢喜。可是事实上,真正的好剧,例如谍战剧里的《潜伏》、宫廷剧里的《甄嬛传》等爆款剧,都是被诸多平台数次枪毙淘汰过的。电视剧网剧市场发展不少年了,但像《延禧宫略》这样的爆款剧少之又少,能像正午阳光这样“客大欺店”的按照自己意志把控内容,有能力独立追求好剧的制作公司也屈指可数。所以近几年的电视剧网剧行业形成了一个怪现象,大家都空前重视剧本策划、修改和集体讨论,这块不论从人员到内容部门的规模,都是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的。但百般努力下来还是缺乏好剧,编剧的“好剧模式”意识和技术养成,也在这种“半市场化”大环境里消耗殆尽。
电视剧《潜伏》剧照
继续说电影。电影是无法逃离纯市场化模式的影视产品。就凭一条,票不能集体买,不能公款支付,不能像收藏古董名画那样靠大户独家买断,在小圈子里实现升值效应。只能靠观众的喜爱程度,一张一张票决定电影产品的价值。你可以说是超级分散,而反过来理解就是高票房作品要赢得最大面积受众的超级共识。因此,我们在无限困惑之下,形成电影圈流行的一句标准的免责条款:“每个电影都有它的命”,虚无主义化了。荣誉永远捷足先登,失败永远无人认领。
长话短说。《扫毒2》(下同)的市场成绩抢眼,从2.2亿港币投资规模角度看,已经平稳逾越了安全线,目前后劲还比较明显。但大家在开始的时候,不能说是没有担心的,主投公司也久旱盼甘霖一般怀着忐忑期待这部作品的成功。
如果这部作品的剧本放在你面前,作为专业的电影投资人,你敢投吗?你会不会被2.2亿的投资规模吓住,越琢磨越没有底气呢,想越多越不敢投呢?
如果我们承认两个基本点,我们是可以就这个话题结合《扫毒2》的剧本分析,发表一下看法的。
第一是我们要承认,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从历史悠久的欧洲戏剧(话剧)模式里受到根本启发和大量进行借鉴的电影故事讲述方法,在近百年的电影艺术发展史和浩如烟海的戏剧电影理论著作里,是有清晰发展脉络和少数几个杰出理论家阐述得非常清楚的。关于电影的好与不好,是有真理标准的。只不过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没有充分的实践认知和理论自觉而已。第二要承认,电影故事是全球化品种,不存在单一民族国别自己单独使用的叙事方法,否则无法解释现代电影市场的产品高度流通性。只要你实行开放性的市场经济,优势品种就会挤进来赚你的钱,理论上你也可以走出去赚别人的钱。也就是说,解释一部电影的市场成败,真理标准是很客观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它就在那里,不懂它,不重视它,轻蔑它;于是,它也会反复以“失败”、“赔钱”的方式教训我们,直到我们开始学习研究正视它。
就像去年笔者参与的小成本项目《悲伤逆流成河》,以4000万左右的投资博取3.5亿以上的票房。就像今年笔者清晰评价过的批片《何以为家》、国产青春爱情电影《最好的我们》,其实和这部上亿投资的电影比较,从投资回报比和剧本关系角度,成功的道理几乎都是一样。低成本可能演员、技术角度节约一些,高成本演员、技术角度花的钱更多一些,例如《扫毒2》的明星参与和动作场面。但你会发现,不论投资规模大小,同等质量的剧本,在回报比角度,具有高度的趋同性。那么可以和《扫毒2》对标的剧本,我印象中想起了李仁港的《盗墓笔记》和邓超的《分手大师》等。
我们可以针对《扫毒2》的电影分析,来具体阐述电影项目投资判断的一些最重要的原则。
时间关系,对于所依据的原理部分不展开,对这部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电影投资价值判断系列课程。处于中国国产电影票房金字塔尖的头部作品,无论是爱情喜剧惊悚犯罪还是奇幻动作,都毫无例外地和欧美、亚洲优秀经典作品一样,一次次从故事角度反复证明着取得优异票房成绩的“硬道理”。那么分析《扫毒2》这样的“有缺点但总体还是很优异”的作品,无论从创作制作角度,还是从投资判断角度,会更有意义。
接下来,我们用最通俗的“一看,二看”方式,来提纲挈领阐述本片涉及的几个最重要的项目投资分析判断原则。
一看电影故事核心创意的独特性
开宗明义,我们前面讲了《扫毒》系列的题材类型并不新,也不能决定本片的基本价值。直白地说,从电影故事角度思考,题材是有数的,是可以写穷尽的;同时也并不是说,别人写过的题材,就不能再度涉足了。不是的,不是由题材决定的。不是说,比如我们写个过去没出现过的律政庭审题材的戏《十二公民》,写个稀缺的悬疑烧脑的涉案题材,这就是创新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看题材的处理方式。某种意义上题材如食材,核心创意如厨艺设计操作。固然食材可以有本味惊艳,厨艺处理才更是决定增值部分的关键。
所谓核心创意,是一个好故事前提性的设定,如果从人生模拟角度看,具有别样的灵感度和特异性,就容易烹制出一道超级故事大餐,满足观看者的“口腹之欲”。
我所理解核心创意的特异性,或者叫做闪光点,是在主人公人设与社会环境制约的交叉点上的根本矛盾处产生的。核心创意亮了,故事的戏剧冲突设计所依赖的戏剧摩擦力或者叫做类型驱动力,就有了“一白遮三丑”的巧劲,色香味觉的操作空间就打开了。但凡是成功的电影故事设计,没有核心创意的可圈可点闪闪发光,是不大可想象的。
例如,我课程涉及的爱情类型片《西雅图夜未眠》,大的类型叫做爱情类型片,细致分类叫做爱情大类中的求爱型/恋爱型,必须使用爱情片常用桥段去加持故事讲述。而作为爱情类型片的故事男女主,正好体现了电影故事创作核心设计的特异性: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找到了“白马王子”的女人,遇到了一个那个时代稀缺的标准“暖心”好男人,两个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由于一次广播节目创造的机缘,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感人至深。这部影片题材不新,甚至有向另一部爱情片《金玉盟》致敬的桥段,但由于这个核心设计,在故事方向角度奠定了成功的基本格调。以至于薛晓路导演受到启发,创作了两部国产爱情片,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但薛晓路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落地性核心创意。
再比如,我经常举例的华谊国产片《天下无贼》,核心创意就是一对“盗亦有道”配合默契的雌雄大盗,女主对男主提出了“金盆洗手”的要求改变了旧平衡,男主为了实现女主的愿望证明对女主的爱和为了维护道义献出了生命。这个闪光点过去不曾见过,对故事成功也有一锤定音的功能。
电影《天下无贼》剧照
许诚毅的《捉妖记1》,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票房,就是在奇幻片中推出男主“废柴青年”的成长概念,在素有“捉妖、贩妖、吃妖”产业一条龙的社会环境规定性里,围绕能否保护一个萌萌的小妖王展开故事。在“生子、卖子、救子”简单结构框架里,出色展开了喜剧奇幻动作类型的故事主体内容。
关于我的类型片辨识课程中的《羞羞的铁拳》、《前任攻略3》、《唐人街探案》、《寻龙诀》等,都有出色的核心创意设计,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述。时间关系不展开论述。
《扫毒2》的核心创意亮点,也在主要人物身上有充分体现。主人公设计亮点在于,余顺天也有“盗亦有道”特征,是一个脱离黑社会成功“洗白”的企业家,由于父亲和儿子深受毒品之害,被赋予担纲社会民间反毒组织负责人身份对抗戏剧压力的主线功能。这是很金贵的东西,你会发现无论是与“反目成仇”的大BOSS的戏分,还是与真正警队扫毒警官的关系戏以及与黑社会老大、前女友、儿子,现任妻子伉俪关系,都会碰撞出优质戏份。
另一个检验方法是,如果拿掉了这个设计,整个故事的主樑可能就感觉被抽掉了,产生好故事的机率成倍数降低。
二看场景形态是否过关
场景设计在剧本阶段就已经定型了,绝不会是导演在拍摄现场“灵光乍现”现挂的结果。在剧本阅读过程里,基本可以体会到场景设计的质量在院线排片竞争模式中,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能产生什么样可预见的强烈吸引力。
场景是电影故事产生兴趣节奏和吸引力的基础,是故事主动推进过程里最基本的戏剧冲突叙事单元。最通俗的比方就是汽车的发动机,需要做功,故事因此才会有前进感。场景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小。
我们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影引进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第一场戏就让人惊艳,发动机效应十足。首先,围绕人物塑造的最小戏剧冲突动作(刺激/反应)异常清晰,:一来一往构成基本镜头表现基础。其次,单个戏剧动作可以生成戏剧串,让性格塑造层次递进得以深化。好的场景里包含2——5个“冲突串”,以此片为例,足足包含了6串对抗组,分别表述为“调整电视天线”、“挑战者出现”、“三次动作过招”、“最后的语言交锋”。第三,场景进点出点界限清晰,功能明确,一句话可提炼。这是一个因为家庭原因中断自己冠军梦的摔跤国手,通过一个看电视比赛的场景设计,成功给故事开头,第一组戏剧串进,第六组出,可提炼为“一言不合的较量”。这样的戏,对观众有百分之百的吸引力,屡试不爽。如果对场景质量缺乏判断,就会对故事整体结构,主压力设计带动效果和戏剧高潮主题的整体判断引发最基本的误判。这部戏由于开始的时候宣传营销排片保证不够,所以损失掉了最宝贵的首周票房峰值收益,非常可惜,不然应该是20亿级别的片子。
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我们对电影做判断,场景辨识是一个绝对的重点。不仅我的电影课所选的优秀影片都具备优质场景形态,其实在日常观影对影片早期价值判断中,都能派上很大用场,很少看走眼。作为电影投资人,也应该有基本的场景分辨能力,带着场景推进感去看一部电影。
对编剧创作一部电影而言,场景创造能力更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基本功,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如果说我们连判断一部电影基本戏剧表达单元上都缺乏基本技术和感知经验,连场景都分不出来分不清楚,我们不大相信编剧能够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在无意识状态下创造出好的场景和好的戏剧结构链条,也不大相信投资人能抓住一部好戏爱不释手,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
《扫毒2》第一场戏就做到了,余顺天和前女友的分手戏,强度和层次都还是夺眼球的。不仅如此,前五场铺垫戏,都做的有模有样,给故事打开了必要通道。
我们过去有个误区,认为好莱坞在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的那些现实题材时装戏,那些经典影片是“文艺片”和“剧情片”,这是天大的误会。其实基本的判断分野,还是在场景形态上。文艺片不可能有我前面所描述的优质场景形态特征,场景形态不好,戏剧冲突动作稀疏甚至难以辨别,要想抓住观众很困难。无独有偶,比如《老炮儿》刚出来,也有人认定为文艺片剧情片年代片,这都错了,《老炮儿》前几场铺垫戏,也是地道的商业片优质场景,是可以经得起观摩学习的。
场景不仅要形态好,而且要数量足够,然后足够数量的场景都要形态好质量好,因果关系链条粗壮结实,没有费戏无效戏。经过数年长时间海量样本验证观察,最好的电影故事场景数,一般在40——45场戏为舒服,最适合常见三幕四幕结构的延展。常见问题是场景数不足,表现为对人物、关系、主题、主线主梗、支线介入配合和对核心创意处理上,缺少足金足两的表现能力。30场戏上下,一定会造成场景超时,节奏表面快而内在慢,叙事和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主题表达不完整以及缺乏必要精彩的珍珠点呈现。
《扫毒2》没有这个问题,在三个主要人物塑造基础上,写足了必要的戏剧变化,节奏和强度是过关的。
三看主梗带入效果
好看的电影都有对观众代入起作用的主梗设计。这个设计通道,通常与故事核心设计密切相关。成为锁定观众兴趣和始终对故事主人公形成连续强烈戏剧压力的“一口气”。
一般的主梗设计,最不能缺少的环节是“激励事件”起点设计。在这个点上锁定主人公的基本戏剧压力,形成连续的“一口气”无法根除的金箍随身效应,成就场景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精气神。
我经常举例华谊的《天下无贼》。一场戏铺垫高效精彩,“敲诈宝马车”对男女主的身份职业性格,做了精彩演绎。接下来,马上就会出现这部戏的“激励事件”、“启动点”设计。女主因为*,要求男主“金盆洗手”,四句对白就有效实现了戏剧压力锁定效果,给男主带来一直存在的戏剧压力角度的“两难选择”。张家鲁在写《寻龙诀》的时候,还是采用老招数,观众还是一下子就被套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对戏剧人物命运的“八卦”兴趣点。华谊在中国电影市场化实践中,创造了不少电影故事经验,好东西真的不应该被选择性自我遗忘。
不仅是这部片子,所有优质国产片都有强烈的主梗设计。例如《老炮儿》,铺垫戏完成,儿子准时招惹了权贵。一个过时的“风云人物”,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儿子的问题,就很自然构建了通往“颐和园野湖”的必然不二的高潮戏通道。
类型片也不列外:家庭型爱情片《前任攻略3》,主梗部分我总结为“三不”。在一起不珍惜,分手之后不甘心,谁也不先认输。本来家庭型爱情类型片模式就是类型创新新尝试,婚内关系亮红灯准时打开了故事,“三不”结构性主梗,正好打在了城镇化新市民青年的婚恋关系上,哭倒了一批女观众。喜剧片《羞羞的铁拳》主梗是在身体互换下完成成长,男主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了拳击比赛的胜利,抱得美人归,给喜剧包袱翻身上楼提供了最佳荒诞喜剧框架。惊悚犯罪片《唐人街探案》,使用各自有心结的“双男主”神探组合人设,建立了“自证清白”锁定效果和“案中案”主破案悬疑梗,在喜剧手法加持下,获得出色的戏剧效果。
《扫毒2》的戏剧主梗建立,也是可圈可点的好。男主余顺天和大反派地藏,本为黑社会同门兄弟,因为地藏涉毒,男主执行家法导致兄弟反目成仇。大约5场铺垫戏之后,两人分别成为最大的毒枭和最有钱的民间反毒品组织领军人物、企业家。所以我理解的戏剧主梗,就是在香港社会法律框架之下,男主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战胜反派的动作片连续看点。设计第三个人物林正风,也是一种平衡,让主梗运行不至于太勉强,有执法权的人该出现,还是会准时出现,且有戏有性格,不干巴不造作。
所以第一段我们看到的对抗,其实是一种暗战暗线形式。事件角度可脑补可回溯,一切情节都是应有之义,并不会孤立和突兀。余顺天的动机点,采用了三层分时锁定方式处理:父亲死于毒品,童年记忆决定男主和毒品势不两立,因此不惜与兄弟结仇;前女友儿子在菲律宾戏剧性死于毒品戕害,再次给男主动机加码;第二大段结束,妻子被反派打死,决定男主与反派必有一场生死对决。
由于具有灵动的戏剧主梗设计,决定了想象中原剧本的戏份有可能有些杂芜超量情况下,最终剪辑版本保留了相对清晰的主要场景链条,并没有过多营养流失。
四看整体结构完整度
国产片最常用的表现结构,通常是三幕四幕,也就是大段落(男主/女主)价值变化峰谷效应,分为正三幕负三幕或者是正四幕和负四幕。国产片为例,正三幕包括《寻龙诀》、《唐人街探案》、《羞羞的铁拳》等;负三幕包括《前任攻略3》、《老炮儿》等。正四幕包括《失恋33天》等,负四幕电影暂时奉缺。
还有一种现象是正三幕采用“否定之否定”高潮结局样式。《天下无贼》就是精神上扬的负面结局高潮,男主死了,但实现了女主愿望,维护了正义。《扫毒2》也是如此,“否定之否定”,余顺天死了,但浩气长存,甚至加了弥留之际的“大团圆”情感高潮。负负得正,虽死犹荣。那么倒回去看,第一幕的上扬点“虎口夺人”,在警察严密看守和地藏派出的*手争夺复杂局面下,完成了对人质的营救。第二幕低点肯定是妻子被地藏*害。
一般经验而言,40场戏上下的大结构,第一幕形成的节点最舒服的位置在17、18场戏和50——55分钟左右;《扫毒2》晚了些,大约是在23场戏左右,时间点却契合无误。最后一幕直接进入了动作高潮戏,一共五场,大动作戏分为两段,一段是狭路相逢的抓捕,第二场就是正反两强单独追车对决,第三场是高潮戏,干掉了对手自己也中枪死亡,第四场则是短暂的弥留之际的情感幻念,第五场就是结局戏。缺少必要积累蓄势。
对结构缺少感觉的创作者,不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不理解,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实际上调动的是真实的感官潜能深度参与,是以大脑结构配合特定腺体打开的电信号为硬条件的,是真实的物理化学反应艺术欣赏感受过程。戏写不好写不足,难以生成合理的能被强烈感知的故事结构,观众的感官反应无法调动从而形成完美体验,几乎是必然的。
五看人物塑造功力
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只记住了事,记不住人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扫毒2》不仅对余顺天的戏份,有很好的塑造性设计,例如爱恨分明却两难于过往情谊,深明大义却难以割舍爱情,足智多谋不动声色等等,都有很好的表现点,决定了谁与男主搭戏都会出彩,无论是扫毒线还是情感线,无论是仇人相见还是面对误解,无论是斗智还是斗勇。
支线人物的塑造包括反派塑造,也都是可圈可点。例如林正风有*妻之仇,直男性格;余顺天妻子的深明大义和忍辱负重,温婉而不失棱角,长情而不失决断。反派地藏也是一株独特的“恶之花”,狠的持久和不加掩饰,性格释放非常有层次感,并不会类型化和面具化。
人物塑造好了,情感效应就会不期而遇。
例如不仅是林正风的女儿雨中请求余顺天惩治毒贩让人瞬间有泪目感,那对年轻警察情侣,寥寥白描几笔,或能激起情感波澜。女主设计也是如此,构成了短暂的美好情感高潮在男主弥留的意识里是成立的和足够冲击的。
六看类型片特征和创新元素
但凡是类型片,都有类型经验的“讲究”。
作为警匪动作类型片,动作创新是否成立,不仅决定你的钱是否值得花在特别烧钱的动作戏上,也会影响到观众类型偏好能否充分满足,从而决定口碑能否发酵。
动作片最讲究的是“关键动作”创新。
例如最著名的《速度与激情7》,大动作段落创新意识是“汽车穿大楼”,关键动作/高潮动作创新是“飞车炸黑鹰直升机”。观众会不顾槽点深爱这些动作强段子。战狼2》大动作段落创新是孤胆英雄“只身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恐怖分子,关键动作创新是“子弹配饰”手刃最强悍匪。好莱坞的《虎胆龙威》续集也有男主使用手枪穿过自己身体打死对手的关键动作。
《扫毒2》大动作段是地铁追车大战,两辆汽车从扶梯借道滑落是不常见的想法;关键动作是三人手枪大对峙中,男主和反派同时瞬间选择打死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要先有前面的“五看”,都做得好或者基本上做得好,动作创新才会起作用。否则像《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也有追车戏,拍的也不算差,但怎么也不好看,因为戏剧压力角度的“一口气”早已侧漏了。
责编 | 小土拨
>>>编剧帮现诚邀特约撰稿人,如果您对编剧行业、影视产业有真知灼见,或想向行业吐露心声、分享心得,亦或擅长影评剧评,都欢迎您微信联系我们:bianjubang002
E N D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