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这是过去老北京浴池业常用的一幅对联。过去,市民家里没有洗浴条件,只能来澡塘子痛快地洗上一回。
那会儿,在北京开澡堂子的多是河北定兴、易县人,说话口音有一股子怯了巴唧还带拐弯的味,听起来挺有趣的。澡堂子都开在居民聚集区,方便周边人前来洗澡,内设池塘区和淋浴区,一进门就有“串塘”的伙计迎客,“来了您呐,您几位脱筐(人多没有挂衣服的地了,只能把衣服、鞋袜脱在竹筐里储存)吧您呐,今儿客人满座了……”
进得门来伙计会发给每个人,一条毛巾、一块灯塔牌肥皂和一副木质踏拉板。我小的时候,常跟父亲到牛街北口的“同华园”洗澡。三个池子里分烫水、热水和温水,供不同需求的人泡澡。那时的老人首选热水池泡上一会便移到冒着热气的烫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出来整个人的皮肤通红,这就是老人们喜欢的“烫澡”,告诉说它能活血、化瘀、驱寒气。可我们小孩只拿手沾了一下那烫池的水,就像猴子摸了红煤球直抖了爪子。小孩洗澡主要是戏水、乱扑腾,最后还是需要爸爸从头到脚给洗干净。
那时的澡堂里三教九流一个小社会,赤诚相见无分高低,洗浴出来的人,伙计都在消毒桶里用夹子取出一条热毛巾供客人擦汗。在休息区的长条床上,躺着、坐着的顾客人人披着一条大白围巾。人们在此修脚、刮痧、拔罐、喝茶、聊天、下棋、斗蛐蛐,干什么的都有,而且还不限时间,门票却只收二毛三分钱(后来涨到了三毛)。后来我搬家到了东城,要洗澡只有去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了。这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来这洗澡感受是多了一些文艺范儿,淋浴喷头下的小青年,闭着双眼引亢高唱“牡丹之歌”、“我的太阳”,池帮上坐着的老人用嘴拉弦唱的京剧“三家店”很有滋有味。最逗的是有一回我跟北京人艺老艺术家张瞳(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老刘的扮演者)同泡一池。高度近视的张老师摸索着坐进浅池边台阶,嗖的一下又站起来“这谁这么缺德,硌着了我了!”随即举起了一块搓脚石向大伙比划,哈哈哈哈一片笑声爆响……
王府井是北京人烟最为稠密的地方,“清华园”也永远是顾客盈门。记得过去我每次来这洗澡时都一如继往地要“脱筐”。现在随着城市建设这些老澡堂都已不复存在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