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背筋”到“攸牯佬”,从两个诨号趣谈攸县人的气质

从“青背筋”到“攸牯佬”,从两个诨号趣谈攸县人的气质

首页游戏大全蛮王棋牌更新时间:2024-04-28

诨号又称绰号、外号,大多带有幽默、戏谑、嘲讽色彩。

聚居在攸水之滨的攸县人,自古以来就被外人赠送了两个绰号。一个是在明朝初期,被毗邻的古代江西人,安了个流传六百多年的绰号——“青背筋”;另一个就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被株洲人安了个很快就传开的绰号——“攸牯佬”。

多年前就自嘲攸牯佬的富喜老刘,先妄言之,读者诸君姑听之。

“咯蟆崽”和“青背筋”

攸人的“青背筋”绰号,始于明初,其最初俚语是:“江西咯蟆崽,攸县青背筋”。指的是一路货色:青蛙!

这绰号与元末明初的“血洗茶攸”之说有关。

血洗茶攸”之说由茶陵、攸县老百姓口口相传几百年。但史志并无明确记载。

我东鳞西爪梳理的史实是:元末众雄竞争天下,对“胜者王”朱元璋威胁最大的是陈友谅农民军。最后,两军存亡大战在鄱阳湖展开,陈友谅水军强悍。朱元璋处弱势、眼看走麦城。意外发生,陈友谅中暗箭而亡,兵败如山倒。陈友谅儿子陈理率“虎死不倒威”的残部,退回茶攸,顽抗多年。惹得朱元璋十分恼火,于1364、1368年两次亲率大军征剿,受连累的醴陵也“十室九空”(大障杨氏族谱语);元朝人口超十万的攸县,“田卒污菜”“民不满万,复改州为县”(县志语);对茶陵则全县加赋税(时全国减赋税),且专设茶陵卫,屯兵五千!

在“人口锐减”的湘东,明初实行“赣填湘”大移民。“行尽西街无故友,四远新来户六千”。(北平布政使彭友信回攸县赋诗句)。

新迁徙而来的赣人,竟然比战后残存的原住攸人多很多,其占地争利之举让原住民反感,原住民讥讽新移民为“江西咯蟆崽”,其意大体是指,江西老表抛家离祖四处迁徙,像刚出世的咯蟆崽,到处蹦跳乱窜,不讲道理。

新移民则反过来讥讽原住民是“青背筋”,其意大体是指,原住民死板保守,是青蛙背有裂筋(顶牛之意)。那么,新来的“咯蟆崽”与原来的“青背筋”,彼此彼此,都是青蛙!于是,世人说攸人像青蛙,就成了古今戏谑话题。

分析青蛙的生理、行为特征,其突出的有:卵生,繁育力强,贱生贱长;变态发育,水中卵孵化为蝌蚪,尾巴没了变青蛙上岸;眼球鼓鼓,视觉敏锐,四肢发达,弹跳力强,四处觅食,捕食敏捷;蛙声洪亮、远传,“呱呱”不停,往好说“歌唱家”,往坏说“烦死人”。

比比看,攸人像青蛙,是贱生贱长会生存吗?是处世灵活善变通吗?是行动敏捷取实效吗?是敢为敢闯走天下吗?是能做能说声洪亮吗?等等。这些人文气质是否体现在攸人身上?如是,体现得越多则越好,那就该以“攸县蛙人”自豪!

实际情况怎样?仅说改革开放以来,攸人像蛙成群结队、四处蹦跳,先后进军湘潭布市、北京菜市、长沙超市、深圳的士,被媒体描绘为“攸县现象”。确实具有“蛙人”闯荡、敏行、谋求生存发展的本能和气质。

回到绰号最初的讥讽面。所谓“咯蟆”,即“咯咯”叫的蛤蟆。所谓“咯蟆崽”,即水中游的蝌蚪刚脱胎而成可上岸蹦跳的小青蛙。因刚出世而嫩得很,没见世面,不讲规矩。外人说攸人是江西来的“咯蟆仔”,似乎小瞧攸人,却直指某些坐井观天攸人的软肋——视野还没打开、看不远!

所谓“青背筋”,表面看青蛙背上有几条线,类似于“筋”。而世人将“筋”用于贬义时,就有“一根筋”认死理、性子倔的意思。“一根筋”而倔,不会全方位看,不会换位思维,仍然是某些攸人眼光局限累及性子太倔的软肋!

那么,世人说攸人“咯蟆崽”,其潜台词是:没见过大世面!世人说攸人“青背筋”,其潜台词是:倔得只认自已知晓的死理!

这样糟蹋攸人,攸人服气吗?自省反思,不能不服。为何?你说当年全国南方水稻会议在攸县现场开七天,桃水比华西还有名,而华西人后来眼光远得很、魄力大得很,干成中国第一村,可攸人马后炮没放响!你说攸人走南闯北遍中国,可有温州人世界眼光闯遍天下?你说攸人像犹太人含辛茹苦敢打拼,可有犹太人那样多的精英和人才?等等。不比不知道,一比确实差了、甚至差远了!

“攸牯佬”的气质

攸牯佬这绰号是今天的株洲人取的。缘由在于,八十年代初,国家试行市管县之时,调整行政区划,把自古由长沙、衡阳管辖,新中国归湘潭地区署理的攸县,划归株洲市。攸县刚纳入株洲市,适逢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很有个性的攸人,一批接一批地涌入城市,纷纷攻城略地,盘踞布市、超市、宾馆、菜馆、茶馆、棋牌馆、服装大市场等,打破了这座城市的宁静,抢走了部分本土人的生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时划归株洲市的另三个县的人们,即醴陵人、茶陵人、炎陵人,就没有这样强势。株洲本土人觉得攸人太异样了,看不惯,不顺眼,不知谁第一个以鄙夷的心态直呼:“攸牯佬!”一下子引起共鸣:似乎攸牯佬像美国佬一样不讲理,到处占地盘!

城里人最初呼唤进城的“攸牯佬”之时,兴许藴涵丁点儿褒义:这帮攸人勤奋,敢为,有劲,舍得,不简单。所以,攸县人能接受,不见怪。

但更多的是贬义。用佬称呼成年男人,带有轻视之意。佬前面还加牯,牯是小雄牛,既有乡下土包子的含义,又有涉世不深见识浅的含义,还有好斗不蛮讲理的意味。那么,世人说“攸古佬”,其潜台词是:土气霸气见识浅!同样击中某些攸人软肋。

对攸牯佬这宝贝绰号,我觉得还需深思自省一番。在主编《话说攸县》时,我提出一个思考题:绰号攸牯佬的攸人,到底有什么突出个性或曰独特气质?

原《攸县报》前后任主编胡铁钢、刘大元,县文化局原局长周东阳和我,四个七旬老人,在茶馆议、用微信议,议出结论是:攸牯佬进取性特别强,伴之以性子特别倔。

刘迪恺同志生前提炼书写攸人气质

《话说攸县》修订出版时,另一个七旬老翁刘迪凯饶有兴趣加进来,他对原来四个七旬老翁的议论予以提炼,挥毫题字曰:闯劲谋事,倔劲做事,灵劲成事。

刘迪凯牵头联络在株洲市区的攸县老乡,筹资20多万元,将修订后经中国文联出版社审定的《话说攸县》,印制15000册,无偿馈赠攸县。在我的心目中,这位已故老友亦算攸古佬的典型代表。

行文至此,忍不住侃大山,先侃侃攸牯佬的极强进取心!

攸人心里想着“取”,行为体现“进”。这种进取之心“极强”。可谓之想取愿进,敢取能进。且目标明确:争先走前,争上创优,争强好胜。

想“取”吗?既想更敢!事业取得成功,个人取得进步,家庭取得兴旺,高考取得好成绩,儿子娶得好媳妇,连领导年终作报告也总喜欢讲“明年取得新胜利”……总之,什么好的、强的、优的,都想要,都敢取,“头心”蛮大,期盼蛮多。这种“头心”,就是走前头之心。而“头心”大,就绝不愿落伍、落后!

愿“进”吗?既愿更能!攸县人不尚空谈,“想”清了就自愿行动,就能够朝着想的目标挺进!在行进中,攸人会拼搏,去实干,能吃苦,不怕难!而且法子想尽,办法用尽。

因想取愿进、敢取能进而心志“极强”,所以攸人就“不服输”!就是输了也不认输,往往口里不哇,心里较劲:今年冇搞好,明年一定要搞好!咕回冇搞赢,下回硬要搞赢!你屋搞得好,我屋比你屋还要搞得好!你比我强,我会比你还强!

“争我气”和“讲我筋”

那么,又是什么理念支撑着攸牯佬这种极强的进取心呢?我左想右想,从最土的攸县话里找到了自认为不错的答案,那就是:“争我气”和“讲我筋”。

在攸县土话中,“争我气”的“争”的读音同“庄”,“我”的读音近似“饿”,“气”的读音同“系”,三个字连起来,读音“庄饿系”,体现攸县土话的韵味。

俗话说,人争一股气,佛争一炷香。攸县人秉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做人做事要争气。而这种“气”,都是与“我”有关。先是“我”,如我自家、我崽我女、我婆娘、我爷娘、我屋里,再扩到“我边”(复数“我们”),如我边家族、我边组里、我边村里、我边乡里、我边单位、我边县里等等。凡与“我”、“我边”有关的“气”,都争!争什么“气”呀,争个人之志气、家庭之福气、事业之运气、单位之景气、为人处事之正气等等。

有了这种“争我气”的理念,就会很想取很愿进,“进取”就有强大的内驱力,乃至于进取心“极强”。

而“讲我筋”,在攸县土话里是读做“港饿筋”的。攸县话有一种对“筋”的表达,认为人身上的“筋”很重要。如果坚忍不拔,就话有“硬筋”。如果会思考,就话有“脑筋”。如果办法多有门路,就话有“路筋”。如果不勤快,就话有“懒筋”。如果偏不这样做,就话是“裂筋”。如果总顶嘴,就话“翻牙背筋”。如果你有些鬼点子花样多,就调侃“你咕只百脚筋”。如果你稀里糊涂不清白,就讥讽“你咕只烂布筋”。如果你扯横咯巴蛮不讲理,就嘲笑你是“横筋”。如果我啥也不懂还要装懂,你就会话我“横筋不懂直线”。

“讲我筋”中的“我筋”,其意是说我身上有一根很强调“我”的很重要的筋。现在的攸县人在许多情况下把“我筋”当贬义词,用以批评那些过分自信的人。其实,“我筋”最初意义或本来意义是褒义词,说的是自信的筋。正因为我有了这根筋,我才信心十足、劲力十足,那就我能、我会、我行、我敢!“我气”与“我筋”连在一起,就是:我争气,我有劲,一定能!

所以,有了“讲我筋”的理念,“进取”就自信、就有劲、就有力,就会很敢取很能进,就会不达目标绝不罢收。

有道是物极必反。进取心极强本是攸人的优势,可是,当它滑向极致,就衍生弊端,又变成了攸人的软肋和伤痛。

当“进取”走向极端,心态就有些变样。突出表现是:输打赢要,样样占强,处处逞强,不甘吃亏,总不认输,死不认错,极端的争强好胜。

倔强的攸牯佬

进取心特别强之外,攸牯佬的性子还特别倔,“倔”得牛牯般有活力、劲力和毅力,或曰倔得厉害的“攸牯佬”,比绰号“湖南蛮子”“茶陵牛”还吃得苦、巴得蛮、耐得烦!!

其实质在于特别执着。

执着初心、执着信念、执着目标、执着事业,一心奉献,尽力而为,心无旁骛,何其难得!!

对一心正能量执着、满身牛牯般活力、劲力和毅力的“攸牯佬”,咱内心极为认同,极其敬重,为之骄傲,为之膜拜,为之鼓与呼!!

这样侃侃而谈,似乎抽象。下面,咱就列举几个倔得厉害的攸人,以增加感性认识,让我们再见识见识:什么才是攸人的“倔”!

革命烈士蔡会文

参加过北伐、秋收起义、五次反围剿的红军将领蔡会文,长征前临危受命赣南省军区司令员,艰苦卓绝坚守红色根据地两年多,1936年春被敌匪用大刀砍*于桂东八面山,以28岁生命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秉持信念、倔守理想之歌,留下一首“林密坑深惊敌胆,莫辨西东。血染遍山红。士气豪雄,餐风饮露志如虹。倦卧茅丛石作枕,若醉东风”的绝唱。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

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文革中倔持真理不动摇,置个人安危荣辱于不顾,第一个站出来直批“四人帮”搞的那一套:“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形而上学!!”这位被诬为“二月逆流黑干将”受批斗的“攸老谭”,显示出何等的铁骨铮铮和倔强!

中国美学“客观派”领袖蔡仪

著名美学家蔡仪,从新中国之初七年论战的立论,到向西方开放时遭排斥、再到后来回暖,一直秉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人类审美,倔守在客观现实中探求美学本质的初衷。

“当代愚公”过德生和亲友在江背山隧洞工程前留影

当过矿工、掌握凿石爆破技能的过德生,1979年被炎陵县中村聘请承担隧洞引水工程。过德生立下誓言,焕发倔劲,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叫上工地,一家人在江背山11年凿山不止。除夕晚上,老百姓听到爆破声,自发打火把上山送来春节礼物。他的倔劲坚守,终于使千米花岗岩隧洞竣工通水。《人民日报》的日本读者被感动得当即来信,称赞“过德生是中国真正的愚公”。

同理,“倔”也是双刃剑。我们在为“倔”唱赞歌的同时,也应谨防 “倔”的个性走向极端。不能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罩住了自己的视野。不能什么苦什么难什么祸都个人扛,在现代社会,需发挥团队精神,需学会共处互赢。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刘富喜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343331570(唐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