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锁龙井故事,一些没人探测过,有的曾有人探测,有几个共性:一是拉动铁链很长后,井水出现翻滚现象,二是腥味涌来,三是井底传出牛鸣般声音(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里异物死亡前也是牛鸣声,这个我之前微博里有详说营口坠龙事件的。另外古书说龙声如牛)
四是井水有陈香味(如新加坡电视台曾考察的某龙井及昆明市中心东西双塔之间被封闭之前的井)
一般传说锁龙井里的“龙”是指蛟龙或蛟。在中华文化里蛟与龙其实是有区别的,所谓“蛟五百年化龙”
从古至今就一直有锁龙井传说的记载
一、拉上来怪兽的记载
大家都想知道铁链下是什么,这确实是很让人好奇的问题,可惜没人知道。看一段拉上来怪兽的记载:
摘自《戎幕闲谈》(可直接下滑看译文)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
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尔时,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
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陇西人李公佐游览湘江和苍梧山,偶然遇见征南从弘农人杨衡在一个古老的河岸边停船休息。他们就结伴在佛寺里尽情地游览。到了晚上,江面宽广空旷,水面飘浮着明月。他们在船上互相讲述奇闻异事。
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有个渔夫夜间在龟山下钓鱼,他的钩被什么东西挂住了,拽不出水面。渔夫善于游泳,迅速潜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见一条大铁链,盘绕在山根下,寻找不到铁链的端点,于是报告给李汤。
李汤派那个渔夫及几十个善于游泳的人,去打捞那根铁链。这些人提不动,又加上五十头牛,锁链才有点晃动,当时并没有大风和波浪,但是快要将锁链提到岸上时,却突然翻滚起高大的波浪,观看的人们非常害怕。 只见锁链的末尾有一个动物,样子像猿猴一样。雪白的头发,长长的脊毛,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样子也和猿猴一样。但是它的两只眼睛不开,似乎没有知觉地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眼睛鼻子里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里的涎水腥臭难闻,人们不敢靠近。过了很久它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两眼忽然睁开,目光象闪电一样四处张望围观的人,好象要暴发出疯狂和愤怒,人们吓得四散奔逃。
那怪兽竟慢慢地拖着锁链,拽着牛回到水里,再也不出来了。当时楚地有才智的名人与李汤互相惊异地看着,不知道这个怪物的来历。当时只有渔夫知道锁链的位置,那个怪兽再也没 有出现。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在常州为去朱方的给事中孟蕳饯行,廉访使薛公苹在客店里准备礼品。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全都在同一个客店里。大家在炉旁围成一圈,交谈整宿。李公佐又说起前面那件事,同杨衡说的一样。到了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游览古时的东吴一带,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登上包山,住在一个道士周焦君修炼的地方。他们进入山洞,翻阅古籍,在一个山洞内找到一本《古岳渎经》第八卷。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有的地方被蠹蛀了,不容易理解。李公佐和焦君一起详细地阅读研究这本书。
书上说,大禹治水时,三次到桐柏山。桐柏山刮大风,响惊雷,石头呼号,树也鸣叫,神怪 五伯兴波作浪,天志起兵作乱,大禹调动不了他们很生气。大禹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和龙,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请求任务。于是大禹囚禁了鸿章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又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名字叫“无支祁”的水神。无支祁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和平原沼泽地带的远近,样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头发,眼露金光,牙齿雪白,脖子伸出来有一百尺长,力气超过九只大象,攻击、搏斗、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只是不能长久地听声音、看东西。大禹奏乐曲给它听,降服不了它;把它交给鸟木由,也制服不了它;把它交给庚辰,才
打败了它。上千个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无支祁,庚辰用武力把它们打跑了。他给无支祁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金铃,送到淮阳县龟山脚下,是想让淮河水永远平安地流到海里。从庚辰以后,人们都画着无支祁的图形,就是想免除淮河上风雨波涛的灾难。李汤所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与《古岳渎经》上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二、 为什么要放置如此匪夷所思的超级铁链
评:
至于龙井的传说,本来不打算作为龙的真实经历,现在就算给大家讲点传奇故事。 但不管链子下面到底连着什么,故事还会继续流传。即使将来人们不再相信龙的存在,这些故事也是一种历史文化。
传说虽是这样,但也有人说大禹时期没有铁链,我也觉得铁链不能保留那么长时间,就盼望有识之士帮解开这后面的谜团了。 假设下面没有龙,为什么这些井要放置如此匪夷所思的超级铁链?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制造这种超级铁链放到根本没人会用的井里是为了实现什么实际作用?
又一个未解之谜 ...
三、 最新线索——电视报道过龙井铁链
电视报道过龙井铁链
一个有关茶的纪录片,当时他们是到一个天然的井或泉头的地方,那里真的有一条长长、生锈的铁链!镜头拍到采访者去拉那条铁链,也有当地的民众叫他们别拉。在那人拉了好一段时候,链子真的很长!镜头内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水面波浪翻滚,水好像涌了上来!然后就听到类似轰隆、轰隆的巨声。摄影单位怕了,赶快离开现场。
那个节目是香港的,说一些关于茶的典故和由来。那集提到的是龙井茶,节目到取龙井水的地方拍摄。 地点不记得了。那龙井或龙泉是个不大的天然井口,
大概八尺乘八尺大小,相当小。是在一个山坡旁,相当荫凉。铁链就串在山壁上,一些就摆在井口旁。 当时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时,节目的旁白是说:怕
触动一些机关或水闸之类的,所以放弃拉铁链。 但在节目里,的确看到水开始翻滚和涌上来,那是个小水泉,水面不太可能会翻滚,太小了。那声音来得太忽然!那位拉铁链的摄影工作人员,还有拿摄影机的,都匆忙跑掉!
节目到了那,也就结束了;没有交代到底是什么事情发生。 节目也提到那里的水质香甜,是造成那里的茶叶闻名的原因。
**如果报道和龙井茶有关,那此井应该在苏杭地区或
西湖附近
禹王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有三处,一是位于禹州市区,禹王庙山门之外,古钧台街路东。据禹州县志记载.明朝时候有一个新官上任.听说著名的禹王琐蛟井就在此地.没来得及换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师爷提醒怕把帽子掉进井里.县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头去看.只见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响动.隐隐有龙啸和大浪的声音.师爷想起老辈人说过的传说.再一看.那红彤彤.黄灿灿的官帽放在石头井眼上.可不就象是石头开花了吗.赶快抢过官帽拉起县官老爷就走.井里才慢慢平静下来了.后来这口井就被封了起来……
还有一段不知出处的记载
我听我姥姥讲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有一天跑到禹王琐蛟井边把井盖上的大石板挪开了后十几个人一起拉井口的铁链.拉出了十几米长后.井里开始
往上涌出水来.还泛着血沫.象一口大锅里的水开了一样.红小兵都吓的不敢再拉了.也不破四旧了.赶快把井口又用石板封住了.从此以后这口井就成了一个大迷.
但是没有人再敢去碰它.现在井的上面盖了一座亭子.天花板上绘的就是禹王琐蛟的故事.经常还有许多老太太来这里烧香.
二是山东济南市的舜井,也叫舜泉,历史上名气很大,欧阳修、苏辙、元好问、曾巩等文学大名家都曾诗赞。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降伏了一条破坏河道的蛟龙,锁在井内,并说待到铁树开花时才释放它
三是江苏淮阴的大禹锁无支祁,(无支祁和文章前锁龙井拉出怪物描述的很类似,值得一说的是:它很可能是西游记内的孙悟空的原型)《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形若猿猴,
金目雪牙,轻利倏忽”。大禹治淮时,巫支祁做恶被其击败,锁于淮井之中。
具体地点,《太平广记》传说是在淮阴之龟山足下。
还有一个重庆市巫山县的锁龙柱
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的错开峡。(叫锁龙村的有重庆巫山县的,还有甘肃岷县锁龙乡的及江西省于都县小溪乡的)
传说大禹在巫山错开峡一带治水之时,有十二条龙顽固不化,危害生灵,将洪水越变越大。后被大禹擒住,锁龙于一石柱(锁龙柱),斩之,故名斩龙台。位于巫山县城西八十公里的锁龙村的错开峡处。
传说龙门山原先是一条阻挡黄河入海的恶龙。这恶龙有个最小的龙儿,叫做“蛟”。别看蛟小得象条七寸蛇,可魔力大得能掀起平地三重浪。
恶龙挡河的时间,蛟就常常盘在洪水头上,使大水象猛兽一样吞没田地,伤害人畜。黎民百姓早就对恶龙、恶蛟恨之入骨,人们一见发大水,就知道又是蛟在作怪了。至今韩城人把遍地洪水还叫“平地起蛟”。禹王凿龙门那当儿,把那条恶龙拦腰斩断了。恶龙临断气时,唤来了它那恶贯满盈的“蛟儿”,要它毁坏黄河河岸,叫洪水再次泛滥成灾,使禹王治水大业前功尽弃。蛟领会了龙父的恶意,暗藏在黄河滩的马蔺草中,伺机兴风作浪。
六月到了,黄河又发大水。只见那黄浪滚滚触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突然间,河水掀起几丈高的滔滔巨浪,浪头却不再前进。本来由北向南流的河水竟然向东西两岸横冲直闯,直冲得岸边的高土崖大块大块地向下倒塌,一片片良田,一个个村庄直崩到黄河水里,人畜死伤,不计其数,父老兄弟,叫苦连天.
同百姓患难与共的大禹和难民们一块儿站在黄河岸边。他望着眼前这片凄惨景象,脸上罩满愁云。于是,他就向身边的一位白须老石匠打问黄河崩崖的缘由。老石匠说: “保险又是恶蛟作怪。”大禹问他如何制服恶蛟。老石匠抬头一看,认出他面前站着的人就是万民爱戴的大禹,便说: “禹能治水,必能锁蛟”大禹一所,即向老石匠深深一拜,说:“若要锁住蛟,还需当地佬。”老石匠也拜倒在禹王面前,说:“锁蛟急如火,我愿献石锁。”言罢,,二人相扶同起,共同商讨锁蛟大事。这时,虽然有了大石锁,但用什么缠缚蛟身呢?要知道,那时人还不会种麻合绳呀!正在作难时,难民中有人说: “龙门山上长的葛条,可以绑蛟。”这话当真,后人还常用葛条抬大老瓮哩!大禹辞别众人,到龙门山请当地人割来葛条,又命水手把木排放入黄河洪水中。他第一个跳上木排,带上
十几名水性好的壮士,乘风破浪,直奔向恶蛟掀起的几丈高的浪峰上。这恶蛟一见大禹带人破浪而来,气得象蛇吞了蛤蟆一样,肚子圆鼓鼓的。它使尽全力,一摔尾巴,只见滔滔恶浪向大禹所乘木排冲打而来。恶蛟张嘴伸舌,正要伤害大禹,大禹却利用靠近恶蛟的机会,抛出九十九条葛条,冷不防把个恶蛟缠绑得死死的。恶蛟还想挣扎,那知葛条湿水,越勒越紧。这阵儿,黄河的巨浪便“哗”的一声退了下去。河岸不崩了, 良田村庄保住了。禹王和水手们把这作恶多端的孽蛟用大石锁锁在龙门出口河心的巨石上。大禹上岸后,要拜谢献石锁的白须老石匠,可到底再没找见这位老人,他想:这大概是山神显灵,便朝龙门山三拜九叩。
天长日久,葛条腐烂,恶蛟便被锁着流入大海。后来,听人说蛟长成了庞然大物,但仍被锁在海底,这就是古小说中听说的“海底蛟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