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困境:生存空间急剧缩小,生存危机迫在眉睫,咋办呢?

中小企业困境:生存空间急剧缩小,生存危机迫在眉睫,咋办呢?

首页游戏大全缩小生存更新时间:2024-04-27

笼统地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小白酒企业”,是相对于全国白酒行业的头部和肩部大型和超大型白酒企业而言的,其本身不一定真的很小,甚至也是很大的白酒企业。

比如像酒鬼酒这样的湘西州工业巨头,2021年营业收入约34.14亿元,是湖南省湘西州最大的工业企业,湖南省唯一的央企白酒上市公司湘西州的文化名片。

不止酒鬼酒,从规模上说,年营收比酒鬼酒还高的老白干酒、水井坊、口子窖、迎驾贡酒、珍酒李渡、金沙酒业、舍得酒业等等,它们中有的规模比酒鬼酒大得多,但也都属于中等规模,处于行业腰部,连肩部都还没有达到。简单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茅台: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16.20%左右;

▶五粮液:2022年前三季度,五粮液股份公司实现营收557.80亿元,全年大概率超过700亿元;

▶洋河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4.83亿元,全年大概率超过300亿元;

▶山西汾酒: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

▶泸州老窖: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5.25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大概率超过200亿元;

▶习酒:2022年实现含税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2021年,习酒实现营收156亿元);

▶郎酒:2022年,站上年销售额200亿元台阶,同比增长33%(2021年,郎酒实现营收150亿元);

▶剑南春:2022年营收大概率在150亿-200亿元区间;

▶古井贡: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127.65亿元,同比增长26.35%。

上述行业巨头,年营收的增幅都在15%以上。增幅最低的是茅台,其2022年是在分离出去习酒的200亿业绩之后,达到1272亿,同比增长16.20%的。因为其基数特大,即使2023年增幅为15%,净增加值也高达190.8亿元,仅年度净增加值,就是酒鬼酒等中等规模白酒企业的几倍。

但这绝不是说酒鬼酒等中等规模白酒企业,也会像众多的中小白酒企业一样,面临生存危机。比如酒鬼酒,规模虽然不够大,但全国名酒的品牌高度足够,馥郁香型白酒的创始者和代表者,央企中粮集团为实控人,是属于体量不大,但名气不小,实力不俗的那一种“优势品牌”白酒企业。摆在它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上升到行业肩部甚至头部的问题,不是生存危机问题。

在全国年营收达到10亿至数十亿规模的“中小”白酒企业中,还有不少所面临的都不是生存危机问题,至少在三五年内可以这么说。

但是,占总数绝大多数的中小白酒企业,则面临着迫在眉睫的生死存亡考验。

全国约1.89万家中小白酒企业的“生死大考”,远比高考“独木桥”上的考生们,被淘汰的几率,更高。

在《1.8万多家中小白酒企业,还有生路吗?只能坐以待毙吗?》一文中,我以截至2022年7月,我国共有白酒生产企业约7.8万家,其中的约1.9万家为公司中,有约965家为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也就是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的数据计算,即以1.9万减去965,得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白酒生产企业的数量,为18035家。

实际上,在规模以上的965家白酒企业中,绝大部分仍为中小白酒生产企业。因此,我国目前的中小白酒生产企业的数量——不包括那5.9万家白酒生产个体工商户——应当至少有约1.89万家。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这约1.89万家中小白酒企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很可能要不了十年,绝大多数都将消失。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如下事实:

一是,白酒产量这块蛋糕,越来越小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为1358万千升。到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缩减到了671.2万千升,相比2021年,同比下降5.6%。只相当于2016年的49.4%,已经实实在在被腰斩。

现实是:狼太多,肉已太少;马太效应,太残酷;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铁定了以牺牲广大弱势的中小白酒企业为代价。

二是,连2016年的1/2都不到的有限白酒年产量,正在向头部以及腰部以上的优势品牌白酒企业集中。

就在距今不过5-6年前,我国白酒行业的整体集中度还并不高。2016年三季报数据显示,19家白酒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占行业规上白酒企业总营收的比重,不到20%;但仅仅过了五年,到2021财年,这一比例就已经上升到了约50%。

形象一点说,按2021年全国965家规上白酒企业计算,19家上市白酒企业的数量占比,不到2%,却攫取了约50%的总营收,超过其它占总数98%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即946家规上白酒企业营收的总额,这946家规上白酒企业只能争抢剩下的50%营收份额。

在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过程中,白酒上市公司阵营也是两极分化,旱涝不均。

2022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企业实现总营收2658.25亿元,总净利润为1000.5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6大巨头的营收突破百亿元,合计营收2218.56亿元,占20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的83.45%;净利润914.09亿元,占20家白酒上市公司总利润的91.36%。

前6家上市酒企的营业额合计,是另外14家白酒上市企业营收总额的5倍多,利润是另外14家上市白酒公司总额的10.58倍。

另外14家上市白酒公司争抢439.69亿营收额,平均每家31.4亿;14家上市白酒公司争抢86.41亿利润,平均每家6.17亿。与前6家上市公司天壤地别。

2021年,全国规上白酒生产企业销售总收入6033.48亿

元,总利润1701.94亿元。

当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1061.9亿元,占行业总额的比重达17.6%;实现净利润524.6亿元,占行业总额的比重超过32.8%。

2021年,茅台和五粮液两大巨头合计实现营收1723.99亿元,同比增长15.51%,占全行业总营收的比重超过28.57%;合计实现净利润758.37亿元,占行业总利润的比重超过44.56%。

显然,相对于营收额的向头部集中,利润额的头部集中度更高,更加意味深长。

在营收、盈利向头部集中的同时,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白酒产量被腰斩——规模以下白酒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但是,行业头部和腰部以上优势品牌白酒企业的产量,除泸州老窖外,大都逆势向上。比如贵州茅台,其茅台酒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在2019年时,分别是3.85万吨、4.99万吨,到2021年,以上数据分别增长至4.27万吨、5.65万吨,增幅分别约为10.91%、13.23%。与此同时,茅台陆续投入数以百亿计巨资,用于进一步扩大储能和产能。

除茅台外,绝大多数行业头部、肩部以及腰部优势品牌白酒企业,都不但业绩大幅增长,产量也逆势向上,而且大举扩大产能。详见我1月15日发表的《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白酒巨头疯狂扩产,是谁的噩耗,谁的福音?》一文。

白酒产量、产能、营收、盈利向行业头部、肩部、腰部优势品牌企业加速集中,对1.89万 中的绝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而言,绝不是好兆头。

三是,有限的白酒年产量,在向头部以及腰部以上优势品牌白酒企业集中的同时,正加速向白酒优势产区集中。

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白酒产量26.6万千升,2021年34.8万千升,2022年,约45万千升,连续逆势拔升。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力争全省白酒产量达到60万千升。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全省白酒产量已达348万千升,占当年全国总产量671.2万千升的51.85%。

随着茅台、五粮液两大超级白酒巨头相对于全行业的优势不断扩大,产区优势大概率有增无减。特别是贵州省,其白酒吸金指数正处于加码中。

白酒产量向优势产区的集中,对优势产区的中小企业而言,未必全是利好;而对非优势产区而言,则是不言而喻的利空。

四是,有限的白酒年产量,正在向酱香白酒板块集中。

全国酱酒看贵州,贵州酱酒看遵义,遵义酱酒看仁怀,仁怀酱酒看茅台——茅台兴,酱酒兴——茅台,是酱酒的风向标。

►仁怀市计划到2025年,新增规模酱酒企业30家以上,酱香酒产量力争达到50万千升;

►习水县到2025年,要实现“保底25万吨,力争30万吨”的产能目标;

►赤水市正在打造继仁怀、习水之后的遵义酱酒第三极。2020年以来,赤水市已新引进5000吨以上白酒项目6个,引进白酒配套企业17家,建成经开区白酒产业园、复兴园区、官渡园区、长沙白云园区等白酒产业集群;

►2021年初,遵义市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要求“做强茅台镇核心产区,加速发展习酒产区、土城产区、董公寺产区、鸭溪产区、赤水产区”。

仁怀市的一个《规划刚要》中称,到2025年,茅台集团将实现“两个10万吨”目标,营收要上2000亿台阶。

同时,珍酒、习酒技改完成后,年产能都将达到10万吨;金沙酒业、安酒、国台酒的规划年产能都将达到或超过5万吨。加上茅台的“两个10万吨”,只此6家贵州酱酒企业,未来3年的酱酒年产能,就将超过55万吨。

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0万吨。除非发生重大意外,酱酒总体产能突破100万吨,不会是很久远的事儿。

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2-2023中国酱酒产业报告》显示,酱香酒市场版图正在扩大中。不但传统的贵州、山东、河南、北京、广东等酱酒主销市场如此,长三角市场,乃至四川、安徽、湖北等传统浓香市场的酱酒消费人群,也在扩大之中。

今年2月初,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轮值会长朱伟,在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21年,河南、广东、山东等消费市场中酱酒占比,已提升到50%、41%和33%。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得到,喝酱香酒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

消费端对酱香酒利好,是白酒产能向酱香酒板块集中的源动力。

2022年,酱酒仅以全行业约1成的产能,收获了全行业约3成的收入和近4成的利润。这意味着酱香酒的利润空间远比其它香型白酒大,因而有着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为全行业白酒产量向酱香酒板块集中,蓄积了更大的动能——哈哈,这也说明酱香酒高价,是因为成本高的话术,是根本不成立的。

白酒产能向酱酒板块集中,对其它香型白酒而言,无疑是利空消息。特别是对中小白酒企业,更加是雪上加霜。

五是,行业头部,以及腰部以上的优势品牌白酒企业,2020年以来的这一轮扩产高潮,以及各地政府推动的新建白酒产能,将在未来3-5年左右时间里,陆续形成超过200万吨的新增产能。

对于这200吨新增白酒产能,我就不举例说明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下我1月15日发表的《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白酒巨头疯狂扩产,是谁的噩耗,谁的福音?》一文。

在这里,我只以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671.2万吨白酒产量,做一下简单的推演:

如果2022年这671.2万吨的白酒产量,指的是成品酒,那么,按1吨基酒/原酒转化1.3吨成品酒计算,则:则新增200万吨基酒/原酒,能转化出260万吨成品白酒,相当于2022年671.2万吨总产量的39%,这应该是很保守的估算了,还没有考虑全行业总产量的可能继续下降因素——总体而言,在中国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即50后、60后、70后人群的“酒量”必然递减,而80后、90后、00后人群,又对中国传统白酒不怎么喜欢的大背景下,中国白酒总产量的继续萎缩,当为大概率事件。

即使按着这样保守的估算,未来3-5年时间里,也将有约260万吨的白酒产量,被行业头部以及腰部以上的优势品牌白酒企业所侵吞,相对应的,会有多少白酒企业被排挤出局呢?

白酒总产量的萎缩,以及急剧向行业头部和肩部以上优势品牌白酒企业集中的意义:

我之所以特别强调白酒产量,因为需求决定产量。没有产量,意味着没有需求,销量、营收等,都无从谈起。

弱势的中小白酒企业在价格上处于劣势,不可能靠提价求生存、求发展、求突围。那么,在产量被挤压的越来越小时,生存就成了问题。

特别是,白酒产量、销量、营收、盈利的行业集中,是一个过程。在集中度上升阶段,集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何时达到临界点,要看行业均势何时出现,也就是各路白酒生产商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某种动态均势。

当市场竞争的均势出现时,全国还会剩下多少家白酒生产企业?是100家左右,还是200家左右?还是500家左右?无论多少百家,或者上千家、数千家,相对于目前的1.89万家,都是个零头,甚至连零头都不到。

同时,行业头部,以及腰部以上的优势品牌白酒企业,它们的产能扩张,也是一个过程。过了这一轮,胜出者还会进行下一轮产能扩张。被淘汰出局的越多,它们就需要扩展产能再淘汰更多,直到全行业达到均势状态。这是丛林法则,马太效应所决定的,不依哪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相对于行业头部,以及肩部、腰部的优势品牌白酒企业,弱者总是绝大多数,时刻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总体而言,全国目前貌似没有生存危机的白酒企业,很可能不超过50家,顶天了也不会超过100家。不是说其它1.89多万家白酒企业都无法生存,而是说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年营收数亿、十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白酒企业,昨天看上去很风光,今天看上去似乎也活的不错,说不定明天、后天,就可能急转直下——事实表明,在行业集中加剧的过程中,一个品牌不够坚挺的白酒企业的由盛而衰,往往只需要几年时间,甚至只有三二年时间,其颓势,就不可挽回了。

毋庸讳言,占总数99%以上的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危机,持续加剧中。

这就是广大中小白酒企业面前的形势。

2017年以来,不断有白酒企业冲击A股IPO,均铩羽而归,无一圆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定问题。

谁能为广大中小白酒企业指点迷津?

21世纪以来,白酒企业的兴与衰,总体上说取决于品牌建设,品牌高度决定胜负,但也不尽然。现实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很多白酒企业越来越丢失存在感,与其思想老旧、僵化,不能与时俱进有关,这样的企业当然品牌建设乏术,别人在加速前进、迭代、蜕变、拔高,ta们却一直在原地打转转,因而衰落了。

还有一些白酒企业的衰落,与行业头部、肩部大品牌的壮大关系不大,甚至也与腰部优势品牌的崛起关系不大,在行业头部、肩部大牌名酒市场下沉之前,就衰落了。特别是一些地方名酒,几十年来原本为当地人所信赖,但得意忘形,自以为聪明,玩起了投机取巧,酿酒车间关停了,或者转产酒精,不酿酒了,却源源不断地出品白酒。久而久之,坊间皆知,敬而远之。全国各地,都不乏这样的例子。

自作孽,不可活,死不足惜。

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中小白酒企业,他们安分守己,老实本分,兢兢业业,酿的一手好酒。但是,要么是行动迟缓,错过了机会,要么是缺乏品牌意识,要么是力不从心,虽有好酒,但品牌高度没做起来,致使步履维艰,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对于这样的中小白酒企业,谁能为他们指点迷津呢?

比如,品牌高度问题怎么解决?

客观地说,除非换品类,换赛道,换维度,变维打击,否则,在中国传统白酒的维度和赛道上,做中国传统白酒,要想从默默无闻开始,横空出世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那希望真的是很渺茫。

但是,创新品类,变换维度,变维打击;变换赛道,变道超车,是有后来居上可能的。

还有,地方品牌与全国品牌,有时是可以兼容的。二者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地方名酒在其所在地若能深入人心,同时具备社交货币属性和面子符号属性,成为所在地人们的骄傲,是有可能在所在地区做强做大的。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人文、饮食偏好、价值取向等,差异很大。某些地区的“地区名酒”,甚至也可以不是本地的“地产酒”,而由空降而来,只要能在相关地区以适当的方法,营造出该“名酒”的社交货币属性和面子符号属性,成为所在地区人们公认的名牌,也是有可能在所在地区做强做大的。

这涉及到重置品牌叙事、重塑品牌话语权语境等生态系统工程建设,非一般中小白酒企业所能做到。

再比如,横向联合怎么做到?

当下,已经不是中小白酒企业单打独斗,本事不大但独闯天下,占山为王,自得其乐的时代了。

然而,国人之间商业上的横向联合、协作,一直未能形成普遍的良性互动风尚。聚餐作乐容易,搭伙干事业难,自古如此。所以,如能找到一种或者几种即保持各自独立、合理分工,又密切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横向联合商业生态模式,在广大中小白酒企业之间纵横捭阖,就显得很重要了。

但是,这是一盘散沙,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以千计、万计的中小白酒企业,难以自发做到的。

业内不乏智慧大脑,大慧大智者,谁能为广大中小白酒企业指点迷津?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