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球场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指点江山”的人,这些“懂球帝”经常以组织核心位置自居,对所有人都指指点点,这类人一般具有一定的控球能力,但是怎么判断他是不是真的懂球呢?我的指标就是:让他踢一脚长传球。
注意,这里指的长传球是指在比赛中进行长传转移,而不是场下的技术对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长传球呢?我认为长传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阅读比赛的真实能力,如果一名队员队员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运用合理的长传球技术,完成有效的长传转移,而且每次长传球都能做到上述几点,起码说明该队员有过系统的训练,对于比赛场景具有基本的辨识能力。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那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而稳定的长传球输出呢?
其实市面上有关长传球的技术贴有很多,这些技术贴普遍是从踢球的五个步骤来进行分解教学的,它们分别是:1.助跑 2.支撑 3.摆腿 4.击球 5.随摆。
没错,踢球的基本步骤就是这五个方面,可是“明白了这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了这么多技术贴,我们依然踢不好长传球。
长传球犹如你兵器库里的一把利刃,可你就是不会用,没有拿到正确的“长传说明书”,你当然无法在竞争激烈比赛场上做到稳定输出。
今天我就从一名教练员的角度和各位讨论一下,如何稳定的进行长传转移,希望我的见解能对大家有用。
目录
目的:为什么要踢长传球?
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不宜长传?
技术指北:应该按照长传球出脚前球的状态来分类
1.球向正前方滚出时
2.球向自己滚来时
3.球向身体两侧滚出时
总结
目的:为什么要踢长传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传多远才算是长传球?FIFA(国际足联)给出的标准是25米及以上的的传球被称为长传球。我们经常看到标准足球场地的草坪被划分成深浅不一的许多条“走廊”,每条“走廊”的宽度就是5米,也就是说你如果站在场上任意一点纵向传球至少要跨过五条“走廊”才算是完成一脚长传球。
有了距离感就方便我们更好的理解了长传球的定义了,那就是:在球场上任意一点,将球以最快速度转移至较远位置的另一地。这就是长传的直接目的,至于最后你的传球是否形成助攻,是否造成了反击,那都是直接目的的边际效益。
那么重点来了,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长传球而不去选择更稳更准的地面短传球?
- 为了躲避拦截
当我和我的传球目标之间人员相对密集且距离跨度较大时,长传球是你唯一的选择,尤其是需要传球需要通过中场时。地滚球虽然精准,不过传球线路上人多腿杂,极有可能拦截下你的传球。这时候利用长距离的空中打击,能让皮球成功越过众人头顶,精准找到目标对象。比如中后场队员可以利用长传球过对方后卫的顶寻找前插的锋线队员。
- 为了长距离加速
当我们在球场上对长距离的转移有速度需求时,长传球是首选。
试想一个场景,加时赛最后一分钟,对手和你所在的队伍战成了平局,对手几乎全军压过了半场,这时他们丢球了,你在后场拿到了球,抬头一看你们队的“西城区CR7”正在边向你挥手边向前插,对手也看到了他正在迅速的回追。在没有越位担忧的情况下,这时候你怎么选择?是慢条斯理的短传给身边的队友,由他慢慢地转移,还是朝着“CR7”的方向抡圆了来一脚再说?
答案不言自明,肯定选后者呀,兵贵神速嘛!
那有人会说,我直接给地滚球不是更好吗?先不说长距离的地面转移会不会被拦截,仅是草皮的摩擦力也会让你的传球在二十米左右“熄火”,满足不了你对速度的追求。
- 为了改变传球的节拍,使进攻更加立体
能看到这一步,你对足球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了。
首先,阵地战中,对手的防守一般是有序的组织形态,阵型呈网状结构,根据球的传导进行移动防守。那么,我们在中前场的控球和组织进攻应该以撕开对手防线上人与人之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为目的。如果我们一直延续一种节奏的短距离横向传递,对手的防线很容易适应这种节奏,防守阵型跟着短传球横向摆动就好。
这时如果忽然有一脚平快的斜长传打向边路或者打向防线身后,整个防线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就会出现一个突然地改变,从而使得防守阵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拉扯,形成短暂的防守失序,方便我们向前推进。
所以我们总说组织进攻时要合理利用的场地的纵深和宽度,何为合理?就是要学会长短结合,及时改变节奏,多角度多方向不断调动敌人,防线的空当总会暴露出来的。
条件:什么情况下我们长传
长传一时爽,但不是一直长传一直爽。许多情况下选择长传球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些情况如同交通规则般,看似把你锁在某个范围内,但其实是为了让你有更安全的行车环境,把车开得更远。
- 防守队员离你比较近时不宜长传
原理解释:
试想一下,防守队员距离你不到5米,且站在你的传球路线上不断向你靠近,这时候你硬要起脚长传,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你的传球还未来得及升空就被拦截下来。
德赫亚这次失败的后场起球就是个例子。
长传球的轨迹是呈抛物线状的,在足球的爬升阶段,其飞行高度与飞出的距离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过近的距离会导致球的飞行高度越不过防守人的头顶。
提供方法:
此时的正确选择是控住球,先不丢球,然后再通过近距离的短传球间接转移,或者摆脱防守重新制造传球角度,避免干扰。
就像画面里这个球,皮尔洛有长传球的意图,但是有人上前逼抢,睡皮选择假动作摆脱,然后短传分球,保存实力
切忌一意孤行,球场上不丢球,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赌式的的盲目出球损害的是你和球队的利益。
- 不清楚接球队员的位置及其周边状况不宜长传
原理解释:
这一条几乎从意义上否定了此时长传球的必要性。要知道,我们并非为了长传而长传。
经常有队员问我:为什么在场上我的长传球总是踢得不够准?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球员经常在不清晰知道队友位置的情况下就盲目起脚。更何况足球场上的形势都是在动态发展的,在全国青少年的联赛中我经常看到以下状况:边锋将手指向身前,提示中场队员传球要给提前量。而中场队员头也没抬,直接把球踢到了边锋启动时的位置上,此时的边锋已经跑出去五米了。在不确定队友意图,不清楚了解队友位置的情况下起脚,怎么能不失误呢?
卡帅应该是懵了,强如高拉特也有不看队友就传球的时候
还有种情况,你只是大概知道在前场有一个支点,他身边有多少防守队员你也不太清楚,这时候已经有防守队员像你冲来,于是在仓促之间你选择把球长传给前场的队友。在你的队友看来,你这脚球就是在“甩锅”。因为也许他身边此时正有两名防守队员盯防他,由于你的强行起脚,这名队员不得不与周围的防守队员争得“头破血流”还面临着大概率抢不下来的可能性,这种球就是俗称的“刀山球”。
武磊也很无奈,175公分的身高却不得不经常为了球权参与到空中肉搏。
如果是这种情况,球的落点在对方半场还好说,但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就危险了……想象一下,假如你在后场边路拿球受到压迫,为了解边路的城池之困,你想也没想选择大脚把球传向中路的队友。殊不知,对方中场队员早有埋伏,而你的中场队员面对飘忽的高空球,也是束手无策,于是被对手断下皮球,使得己方的整个大门正面暴露在对方的进攻火力之下,可以说你一个人打了自己全队一个措手不及。
提供方法:
- 提前观察:就算是寄快递,你也要准确知道收件人的街道地址门牌号,更何况有的时候队员会给你手势,你起码要知道对方想在什么位置接球吧。如果有可能,我会尽量观察两次,因为也许一秒前他的身边十米没有人,一秒后就有人了,这时你应该从重新做传球决策。
睡皮的传球前观察是出了名的
- 宁可在边路被抢球,也不要往中路盲目传球。中路是所有场区中中最容易制造进球的位置,也往往是人员最为密集的区域,这一点你知道,你的对手更知道。其实你在边路丢了球,对手仍需要将球转移至中路,才能对你方的球门形成实质威胁,而且你身后的队友也会做好丢球的准备,并及时过来补防。但如果你直接毫无征兆的长传寻找中场,相当于间接为对手制造方便,而且自己的队友将毫无准备。
- 不了解就不长传。如果真的忘记观察队友的位置,而且也来不及再去观察了,那就选择稳妥的做法,控制住球寻求帮助,优秀的球员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不见兔子不撒鹰,记住:无目的的扫射就是在浪费子弹。
- 球和自身状态不稳定时不要长传球
解释原理: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为何状态不稳定时不常传?因为这样会影响传球的精确度,文章开头我们提到过,踢球的5步骤:助跑,支撑,摆腿,击球,随摆,这5个阶段都需要相对的稳定状态,才有助于踢出准确的长传球。如果球的状态是蹦蹦跳跳的,我们就很难掌握住击球部位,从而影响传球的稳定性。如果,同样你没有站稳,光找回自身的平衡就已经消耗掉你大部分的力量,你又如何指望能传出一脚40米的精准长传呢?
除非你是博格巴,有这样的能力,否则我建议大家还是把球拿稳再说。
提供方法:
这里我们要对症下药,球的状态不稳,我们就把球停好,或者把球控制在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下,身体不稳定我们就站稳之后再做传球准备,总之不要仓促间选择出脚,也不用担心调整好之后传球机会的消失。球场上的每一次有把握的行动,将会造就有把握的局面,最终才是有把握的结果。
技术指北:长传球应该如何分类以及技术关键点的纠正。
有队员问我:私下训练的时候和队友长传球传的挺准的,为何一到比赛时就秒变“国足”?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训练时和比赛当中球的状态特别不同。
比赛当中,我们多数是在球的滚动状态下完成长传球(定位球除外)。也就是说在击球之前,我们和球是一种动态相关的关系。而到了训练时,我们往往是将球摆好位置,退两步再助跑上去击球,这是一种稳态下的击球。两种状态下处理球的方式自然也不同,这个区别就是技术与技能的区别,所以在对长传球进行分类时,我更喜欢从击球前的状态入手来进行分析。
按球的的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球向你的正前方滚去时
这个时候的足球比较方便处理,只需要稍微调整身位就容易击出好球。
误区与调整:击球前的助跑踏点问题。击球前的最后一步的步幅要足够大,立足脚支撑的位置要超过球。这样,你击球时它刚好滚到与你立足脚平行的位置。
2.球向你的身体滚来时
这个时候要充分借助球的滚动势能。不需要大动作发力。
误区与调整:依然选择去击球的底部。这个时候击球的底部,传起来的球会见高不见远。因为两个是能相撞,本来就会产生第3个方向的力。我们就尽量不要再助推一把。其实这个时候脚内侧轻推球的中部,借助球滚回来的弹性势能,球自然而然就会向你击出的方向飞去。
3.球向你的身体两侧滚动
其实当球真的在你的侧方时,你是不方便起脚的。大部分时候我们会把球处理到向侧前方,然后再传球。
误区与调整:击球方式不对。这个时候球是在向外滚动的,如果我们依然选择击球的中部,会踢出外旋球。
我的建议是:击球时脚内侧包住球,尽量包裹出内旋的弧度。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就是边路传中。球向底线滚,而你的传球目标是90度方向的罚球区。
贝克汉姆就是踢侧向滚动球的佼佼者。
总结:
再次强调一下,所有你在场下认真钻研,刻苦练习的东西,都叫做技术。只有在比赛中,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理的使用该技术,这才叫做技能。
长传球可以说是检验足球真实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足球运动员应熟练应用的最基本技能。
读完本篇文章,希望大家使用长传球技术之前能够想清楚:此时此刻,我究竟需不需要长传球?我应该怎么来传这脚球?长此以往,这样使用技术的方式会录入你的大脑,逐步形成条件反射,你的长传球稳定性自然会提高。
END
谢谢大家的阅读,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记得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足球领域的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