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死神赛跑 架设起生命通道

每天与死神赛跑 架设起生命通道

首页体育竞技死神很忙更新时间:2024-06-06

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团队部分成员。

对突发急病的马拉松运动员进行现场急救。

争分夺秒转运患者。

在一艘海上货轮上,现场抢救一名突发疾病的外籍船员。

120参与空中医疗急救,成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的重要力量。

他们工作的地点,有时在患者家中,有时在深夜的街头,有时在嘈杂的工地上,有时在荒郊野外……他们出诊要跑、楼梯要爬;要登上高山、要深入坑底;风吹、日晒、雨淋,上班、下班、吃饭、睡觉都不定时。

他们不分昼夜始终奔忙,有需要急救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行走在人群里的天使——120急救人员。他们守护着厦门四百多万市民的健康,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为那些危重症患者架起一道道生命通道。

文/本报记者 刘 蓉 通讯员 林 挺 图/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 提供

8月12日上午,湖里江头有两名男子在用工具梯下到电梯井内工作时不小心直接跌落。电梯井空间狭小、光线昏暗,伤者的同事手足无措,打电话向120求助。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第一医院急救站点黄恩美率急救小组迅速赶到现场。

作为厦门120唯一一名院前急救女医生,黄恩美顺着梯子爬下闷热的电梯井。两名伤者中有一人伤势较重,初步判断为左侧股骨骨折、右侧踝关节骨折。她立即帮这位重症伤者进行初步处理:用木板固定、完成包扎。但由于重伤者体型较为庞大,电梯井十分狭窄,中间还有基桩,人没法上担架,120急救人员从不同角度试了近一小时,都没办法出井,只能请求消防协助。井底不通风,黄恩美的衣服湿透了,满头大汗的她选择继续留在井底悉心安抚患者,一直等到消防人员到达,帮助120把患者救出电梯井。等将伤者送到医院时,已经13点,黄恩美随便吃点东西就又开始忙碌了。

这只是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护团队的一个缩影。目前,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在全市共设有22个急救站点,承担着全市范围的各类突发事件院前急救工作以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

他们坚守在全市所有急救站点上,全年365天,夜以继日守卫在市民健康的最前线。近年来,他们执行相关医疗急救任务达8万多次/年,日均两百次以上,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还经常伴有各种危险因素,要完成一次医疗急救,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炎炎夏日,他们要顶着酷暑,承受着高温,在情况复杂危险的工地、高速公路抢救伤员;在寒冬腊月,他们要冒着严寒,在海边、港口、山里、郊外救助患者……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哪里有患者求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面对风险,他们全员出击,带领急救小组,参加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热相关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接诊转运工作,为“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全部力量。

另外,在医疗急救中心党总支的指导下,院前急救医师团队还积极参加各种应急救援联合演练,全员完成直升机上空中医疗急救培训,成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的重要力量,多次顺利与多部门配合完成海上、山地等紧急救援任务,挽救许多生命。同时,该团队积极加入厦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的急救协作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与医院协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守护市民健康的能力。

医师风采

黄志伟: 急救路程30多万公里,成厦门活地图

黄志伟

自15年前入职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与天使比爱心,与死神抢速度”的急救精神就深深烙印在黄志伟的心里。目前,他已累计出诊出车20000余趟,帮助过15000多名患者,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发急危重症及复杂特殊状况。

30多万公里的急救路程,让黄志伟踏遍厦门6个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厦门的一张活地图。

“哪怕有一丝希望,也绝不会放弃!”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是院前急救最大的挑战,刻苦的专业训练让他在危急时刻成功抢救了10余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在一次工地现场抢救中,患者因触电造成呼吸心跳骤停,他只带着一名急救护士完成了急救工作,在持续近30分钟的抢救过程中,他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静脉路给药……其间,他强忍双膝因长时间跪在坚硬不平地面上的疼痛,扛住持续胸外按压带来的体力消耗和腰部酸痛,承受着患者亲属朋友情绪失控的压力……当患者呼吸心跳有反应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这是我对生命的敬佑,也是我学医的初衷。”

今年疫情暴发初期,他在第一时间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主动向单位请缨参与抗疫,专项接送“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可疑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负责这些患者从海关、口岸、居住地或集中隔离观察区转运到指定治疗医院,让患者从发病地到指定治疗医院实现无缝对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半年来,他已参与转运各类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600余人。在抗疫期间,他还火线入党。他告诉记者,他被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于是向单位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以党员的标准进一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

卓程杭: 院前急救经验丰富, 率转运组奋战一线

卓程杭

正值三伏天,酷热的阳光让急救车车身变得异常滚烫。“T3机场有一入境人员发热,请立即出车……”市医疗急救中心江头站点内,卓程杭刚和上一班的同事做完交接,还没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电话里就传来紧急调度任务。车里空调已调至最低温,依旧像个大蒸笼,十分闷热。刚上车,卓程杭的额头就已经开始冒汗了。接患者时,扛行李箱、上车问诊、记录体征、采集信息等工作,在平时根本毫不费力,但套在防护装备中就异常辛苦,没一会他就感觉浑身热气直冒、气喘吁吁。一路“蒸着桑拿”将患者送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回到站点时,消毒完车辆,卓程杭里里外外已湿透了,就连鞋里都淌着汗水。来不及冲澡,匆忙补充点水分,他就迎来新任务,坐上备用车辆,卓程杭又踏上征途。

卓程杭从事急救工作9年多,有着丰富的院前救治经验。3年多前,他就因在抗击“莫兰蒂”台风中的闪光表现,被厦门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卓程杭已经连续两年除夕轮值,今年他原本打算回莆田老家和父母团聚。但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打响,他立即取消原计划,请战加入市医疗急救中心疫情防控应急先锋转运小组。面对家人的不解,他的回答简短有力:“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医生,关键时刻,必须顶上!”作为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院前急救医师,他带领着转运小组,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担当。入夏以来,他带领的转运小组每班平均出车都在五趟以上,有时甚至需要连轴转十余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和大量的出汗,使他的体重明显下降。

姚英科: 职场新手苦练技能,入职一年独当一面

姚英科

入职一年,姚英科已习惯了120“满血对待”的工作节奏。

初入职时,院前急救对姚英科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院前急救工作内容复杂,涉及内外妇儿各种危急重症,如车祸伤,高空坠落伤、猝死、分娩、危急病人的转院,以及醉酒者。在参加院前急救培训时,他认真记录前辈传授的各项经验,希望能顺利完成每一次急救工作。

独立执行任务到现在,参与120急救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紧张、奔忙、刺激和智慧,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胆识,还需要熟练的技能及准确的判断。在一次次的出车执行任务中,他的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逐渐从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不迫。

120急救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虽然很苦很累,但当看到一个个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一刻,他认为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一次夜班值班中,一名“呼吸困难”患者报警求助,在急救车飞快地开往目的地的同时,姚英科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家属,电话中家属十分焦急,他告诉姚英科,父亲有哮喘病史,晚上突然发作,自行用药雾化治疗仍无法缓解。姚英科赶到现场时患者已呈昏迷状态,全身湿透,只有微弱的叹息样呼吸,也摸不到脉搏,姚英科立刻帮助他平躺,头侧位,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嘱咐护士尽快开放病人的静脉通道,静脉给药,并快速转移至救护车上,同步心电监护以及吸氧,通过高效配合及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在送往医院急救的途中,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心率从165次/分降至100次/分,血氧饱和度从58%升至97%),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患者已睁开双眼。

刚入职时,一个深夜,姚英科要去接一名心悸患者,在出车时的电话联系中,他了解到这名年轻女性患者独居,报警是因为半夜突发心慌气短及冒冷汗,半个多小时还未能缓解,患者很焦虑惶恐,姚英科在电话中尽力对女患者进行安抚,并嘱咐病人听从他的口令一起做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到达现场时,患者的症状已明显缓解,姚英科将她安全护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医师节来临之际,职场新人姚英科说:“一次次急救,一场场奔波,急救人的使命没有终点,风里雨里,严寒酷暑,我们守护着每一个生命。感谢在抗疫一线转运的同事们,没有你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数字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医务科现有医师7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5名,具有国际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导师资格9名。

荣誉

●2016年荣获厦门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称号

●2017年荣获厦门市青年突击队称号

●2018年荣获福建省级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