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吗?
去年有一档让观众又哭又笑的综艺。
在豆瓣上,2.7万人给它打出9.2的高分,绝大部分观众打出五星。
带着期待。
第二季,悄声回归——
《忘不了餐厅》第二季
还是延续去年的概念,请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来做餐厅服务员。
没有比拼和游戏,也没有撕逼和窥私。
踏踏实实开餐厅、迎顾客、锻炼老人能力。
店长还是黄渤。
在餐厅里,他默默退居后方,站在远处观察协助老人们。
第一季播出后,成为当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综艺。
但很多时候,慢综艺进行到第N季都会疲软。
就算是季季好评的《向往的生活》,它的模式化叙事、人设固化,也让不少观众开始吐槽。
所以,当阿尔茨海默症这一概念不新鲜了之后。
《忘不了餐厅》还能延续这股国综高分清流吗?
升级是必须的。
开餐厅,菜单首先升级。
两大拿手菜:忘不了脆皮鸡和红烧肉,稳守c位。
但其他菜也让Sir的眼泪像兰州拉面一样从嘴角流下。
△ 提示,此综艺为下饭综艺,请勿在非饭点观看
这就够暴击的了,更别说第一期还来了个外援。
美食博主“滇西小哥”。
看她作品的画风,简直云南李子柒。
这次她也带来不少云南特色美食。
员工食谱丰富度 10086。
对普通餐厅来说,菜色好基本上就成功三分之二了,但对综艺来说,菜是次要,“人”才是重点。
这季来了五个新人。
先是四个“老宝贝”。
被弹幕称作“迪士尼在逃公主”的朱奶奶。
不光是丝巾大户,且深谙当代公主的精髓:头发要蓬、皇冠要大,低下头也不能掉。
朝鲜族朴爷爷。
上一秒说“没啥特长”,下一秒拿起小号就开始吹。
△ 小号、手风琴、钢琴、跳舞这哪能算特长呢?这不应该是人人都会的吗?
“夸夸群群主”孔奶奶。
见谁都先彩虹屁开道、“过年话”收尾。年轻人都漂亮,老年人都红光照脸,唯独中年人黄渤,成为她夸奖路上的一道坎。
还有事业女性小芬姨,年纪最小,病龄最长,58岁仍然在职,还要照顾父母。
即使身上有那么多担子,她在节目里背一直挺得很直,看起来是很板正、很要强的人。
刚见面自我介绍时,和上一季一样,大家都不愿意被叫“爷爷奶奶”。
“夸夸群群主”孔奶奶和“没啥特长”朴爷爷甚至还直接让叫名字。
聊着聊着,孔奶奶猝不及防撒狗粮,介绍完自己就自然地开始聊老伴。
然后,没说几句,又开始介绍自己。
症状开始显现。
不仅如此,她还多次询问王彦霖身高,每次都像初次询问一样,感叹一番,再夸奖一句:
“漂亮小伙”。
这可是他在其他综艺里没有的待遇。
在他出现过的综艺里,王彦霖大多承担被怼的搞笑角色。
但在这里,作为“忘不了家族”的一个新人,肉眼可见他的紧张。
虽然也会出于本能抛梗接梗,但整个人是紧绷的。
或许是因为带着目的来的,比起其他纯工作的综艺,人会格外在意一些。
但紧绷,并不影响他出色的共情能力。
第一天见到老人们后,王彦霖给家里打电话。
哭崩了。
如果不是用心感受到老人们的状态,将自己的感觉与老人共情,一个东北大汉真不至于哭成这样。
打住,说点轻松的。
上季的素人嘉宾是五个,Sir咋少说了一个?
Sir可不是故意拉下他,毕竟他是“忘不了餐厅”的老员工了,不能归到“新人”里。
小敏爷爷,长相酷似《飞屋环游记》里的老卡尔。
这季被家人带来,依旧是乐乐呵呵、器宇轩昂,俨然一副老前辈做派。
进到餐厅轻车熟路,架子这就端上了。
蔑视一切刚入职的萌新。
餐厅里的老员工,除了小敏爷爷,还有两位明星嘉宾,黄渤和宋祖儿。
宋祖儿年纪小,又漂亮,Sir一开始以为她是一个花瓶角色。
但是看完上一季,Sir完全抛弃了这个想法。
宋祖儿在忘不了餐厅,是不可或缺的。
她是老一辈最需要的那种,嘴甜乖巧、性格活泼,还会逗乐的孩子。
瞪着大眼睛问老人过去的英姿,当老人忘记她名字的时候还会噘嘴撒娇,却一点也不惹人厌烦。
标准甜美孙女,哪个老人家看到会不喜欢?
另一个老员工,店长黄渤。
娱乐圈情商最高的明星之一。
在与平常人相处时他就细腻体贴、尊重人,何况这次是更敏感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他比平时更加细心。
在餐厅,黄渤时常会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比如,他会让小芬姨帮忙写今日推荐菜。
但推荐的“荐”字,她怎么也写不对。
改了一次后,小芬姨还是没写对,面上逐渐显出焦躁。
黄渤一边安慰她,一边用手机打出来给她参考。
还是没写对。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看黄渤的反应。
即使字根本没对,他也感谢了小芬姨的努力,然后趁所有人不注意,悄悄把字给改了。
挑战,同样升级。
这季老人,平均年龄比上一季大得多。
症状也严重得多。
录制中,家属也成为隐藏嘉宾,不光全程跟着,而且到节目组处理不了的时刻,他们也会出现安抚老人。
挑战,从刚见面自我介绍时就开始了。
孔奶奶介绍自己两次时,黄渤的表情就有些惊讶。
看到这里,Sir只当是这季的嘉宾忘性更大些。
但没想到,他们已经开始对时空产生错乱感。
孔奶奶自然地介绍老伴不是撒狗粮,而是她对美好回忆的眷恋。
其实孔奶奶的老伴早在十几年前已经过世,只是她的记忆停在了老伴还在世的时刻。
她老伴以前是排球教练,个子很高,所以她才会对大高个王彦霖格外感兴趣,多次询问他的身高。
也不是没人戳破她的幻想。
孔奶奶所在养老院的院长就直接抛直球。
“你的爱人已经去天国了”
孔奶奶盯着院长,表情也不是震惊,只是陷入了长达3秒的沉默。
最后憋出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然后开始自己找补。
“不要乱开玩笑”
院长只得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再也没提起过老伴去天国的事情。
最后,孔奶奶望向镜头,恢复她一贯挂在脸上的喜庆表情。
停顿的那几秒里,不知道孔奶奶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记忆。
但当她说出“你怎么知道”时,她就再次把自己包裹回那个彩色的幻想里。
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
她和老伴太过恩爱,以至于她完全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除了时间错乱,空间也开始错乱。
孔奶奶吃完饭多次让店长们把她带走,她坚信,儿子的店就在马路对面。
和孔奶奶有相同症状的,还有朴爷爷。
第一天培训时,他就表现出焦虑。
吃完饭就一直表示要回家,对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相当迷茫。
这里他用的是“扔”字,这个语气,不是赌气,而像是怀疑自己被家人卖到这里,还带一点不能在外人面前发泄的愠怒。
到了害怕的程度了。
节目里给出科普,这是“黄昏综合征”。
面对两位有这些症状的老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打岔”。
王彦霖专门负责“打岔”,当老朴刚问出“我怎么在这了”时,王彦霖就开始打太极。
先是缓兵之计,再是转移话题,然后适时开个玩笑,没几句就把老朴逗得哈哈大笑。
这可不是店长们瞎发明的办法,而是源于相关公益组织社工的指导。
Sir看到一个弹幕,记忆深刻。
希望节目能提供一些有效办法照顾老人
的确。
这正是《忘不了餐厅》与大多数综艺的不同之处。
如果当做纯娱乐——
它依然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剪辑、叙事上的趣味性也有待提高。
但Sir更愿意称它为一种实验。
人文先行,娱乐后置的综艺实验。
尽管有明星陪伴,但他们却让出了主角位置。
“退位”给两种人。
一种,节目中的患病老人;
另一种,节目外,被类似病症折磨的家庭。
这一季节目增加了专业人员参与的比重,基本是全程陪同。
并且,这季老人工作后在宿舍的生活状态、家属的处境也被记录,更加全面地展示有认知障碍病患家庭的状况。
先导片里,适老化改造专家就讲解了家居设置的道理。
在任何有台阶的地方加装栏杆。
楼梯的台阶面上贴上织物的防滑垫,让老人能分清台面与踏面,也能在万一摔倒时有个缓冲。
卫生间、卧室床边、玄关凳处都要放置或装上合适的扶手。
光说不够。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人生活,三个明星嘉宾戴上沙袋等工具,模拟老人的行动。
围上沙袋,模拟老化的关节。
用带子拉低身体,模拟驼背。
戴上带有白色磨砂镜片的眼镜,模拟白内障。
同理,还有头戴式耳机来还原听力障碍。
哦,对了,还有手套来模拟触觉的退化……
他们上楼下楼、穿衣服、进浴缸。
这些他们平时做起来易如反掌的事情,在穿戴上特殊装备时显得如此艰难。
一套下来,三人满头大汗,摊在沙发上。
实话实话,Sir一开始看到这场景,以为只是节目组的噱头,是为了让明星体验辛苦闹笑话的设置。
但看到这些工具还有对应年龄的设置时。
Sir有点惊讶,于是去查找这个工具。
老年人模拟体验装备。
还真有。
被很多社区和养老院用来科普。
还是高校的教具。
节目展现这些,目的不是卖惨,而是增加理解。
即使在培训第一天,大家的情况严重到中断培训,让老人被孩子接回家。
但第二天,没有预想的灾难现场。
每个人都很井井有条。
前一天最让人担心的老朴也迅速融入,工作上手很快。
见到孩子喜欢得不得了。
一开始还很拘谨,但被孩子“使唤”了两次后,立马像变了一个人,温柔地给孩子撕肉。
餐厅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力服务顾客,在劳动中获得快乐、锻炼能力。
这其实也是在扩大观众的理解范围:
看,我们不是病恹恹的老人,病魔不是我们生活的一切。
节目组给出一个调研数据:
全球认知障碍最多的患者来自中国,然而国内病症漏诊率却高达70%以上,67%的老年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大部分中轻度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即使被确诊也并未获得积极正确的治疗。
虽然认知障碍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但也有不少年纪不大就得病的例子。
患认知障碍3年的小芬姨,58岁;
第二期,也有一位患认知障碍的顾客,才38岁。
理解,不仅因为他们需要被理解。
更因为,他们就是不幸的我们。
这才是Sir最希望在《忘不了餐厅》身上看到“升级”。
娱乐是综艺的第一要义。
但,在笑过之后,如果能让观众思考一下现实,或者更进一步,对特殊群体消除偏见、科普疾病,是不是更有意义一点。
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第二季会崩吗?
在Sir看来,只要这一题材存在,节目组只要保持初心,静下心来,不是以它哗众取宠。
别说是崩,这样的综艺只嫌太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