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上海各个角落,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都有着怎样的历史?上海最大的石库门群落是哪一个?上海的第一条新式里弄在哪里?丁香花园真是李鸿章为小妾“丁香”所建的吗?爱神花园与爱情有关吗?马勒别墅是商人马勒再现了女儿梦中的城堡吗?以“百年上海建筑:历史、人性和审美”为题,作家王唯铭在行知读书会为读者解读上海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
“所有故事要从1843年开始说起。”某种意义上来说,1843年是上海近代建筑的起始点,至今已有175年历史。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中,近代中国被迫打开了大门。上海华洋杂处、五方杂居的城市形态也从此开始。这一阶段的突出表现是诞生了外廊式建筑和石库门建筑。外廊式建筑在上海留存不多,今天的外滩经过三次改造,而外廊式建筑就是第一代的代表。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打破了上海租界的社会秩序,大量人口进入租界,产生了新的居住需求,在“简屋”的基础上进化出了石库门。石库门正面最吸引人视线的就是两扇黑色的木门,木门中间有一个铜环。“你要进门的时候,不是直接敲门,而是用这个铜环敲打。这是海派文化的一个小细节。”王唯铭说,木门边上的一圈石条,就是石库门概念的来源,石条上可见雕花,根据雕花的不同,可以判定这是第几代石库门。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的石库门是“江南民居与西方排屋的混合体”,具有“递进的私密性”——石库门里弄一定有个作为公共空间的主弄,主弄边上一定有支弄,是为半公共空间,推开一座石库门的房门,进入的是半私密空间,走上后面的亭子间、客堂、厢房、前楼、一楼、二楼,才进入到真正的私密空间。
时至今日,石库门已经成为上海的象征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但王唯铭认为,最能说明上海人生活方式的不是石库门,而是新式里弄。新式里弄堪称石库门升级版。1920年出现的亚尔培坊是上海第一条新式里弄,上世纪30年代前后,银行资本推动下,新式里弄进入全盛期,分布在陕南村、上方花园、新康花园、威海别墅、江宁别墅等,经过“黄金十年”,新式里弄展现了上海格调和上海气质。
上海还诞生了以张园为代表的花园别墅。位于原沪江路、今南京西路威海路的张园最早是一个英国商人建造的格农花园,做的是苗圃生意。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接盘,购地40亩,新造60亩私家花园,取名“张氏味莼园”。张园一方面符合晚清文人士大夫的东方审美,另一方面又拥有过山车、电气屋、抛球场等西方摩登设施,更重要的是,它与黄浦江边的公园不同,张叔和下定决心要对华人开放,因此每天门前都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最厉害的是,1897年6月4日,张园第一次播放了“电光影戏”,也就是电影。孙宝煊在《忘山庐日记》记述道:“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亡其为幻影。”那一时期,上海的花园别墅还有“徐园”、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已不复存的哈同花园等,古典主义建筑达到了高峰。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西方“冒险家”纷至沓来,以买办为代表的东方“新阶层”持续崛起,上海工业推高了上海地产。1930年,上海地产在建项目8836个,主要目标是豪华公寓——以刘吉生住宅为代表的城市公馆。刘吉生住宅是邬达克的代表作之一,整栋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意味无穷。去过这座建筑的人一定会对盘旋而上的楼梯和通贯三楼的水晶吊灯印象深刻,作为宁波才子刘吉生送给妻子陈定贞40岁生日的礼物,陈定贞要求建筑中要体现她对丈夫的“永恒的爱”,楼梯间的设计正是“永恒的爱”的体现。花园中最著名的爱神雕像则是邬达克特别在意大利定制的,作为一份贺礼赠送给了刘吉生夫妇,也是对他们将这样一张不同凡响的订单给予他所表示的感谢。如今的爱神花园是上海作协所在地,经过时间洗礼的爱神雕像见证了历史的烟尘,也见证了上海文学发展的诸多细节。
距离爱神花园不远的马勒别墅则是在上海靠跑马发家的马勒家族的遗存,马勒别墅门口留下的那匹青铜马塑像正是这段家族故事的见证。
近年来,王唯铭尝试从建筑角度切入,阐释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他的三部纪实作品《与邬达克同时代》《苏州河,黎明来敲门》《十个人的上海前夜》正是这一线索上的成果。在王唯铭看来,上海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因为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上海是鲜活的,而且这种活力还在不断发展。上海建筑的发展,其实也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发展。在行知读书会上,他透露自己已经开始新系列“上海命运三部曲”的写作,第一部名字暂定为“发生”,这个系列将是对上海1843年以来发展历程的纵览。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由主办方和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