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跌倒?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孩子容易跌倒?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首页休闲益智保持平衡大师更新时间:2024-05-09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孩子走路时不慎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个踉跄,眼看就要跌倒了,可是在摇晃几下后,他竟然化险为夷,身体又保持平衡了;然而有的孩子却不能保持这种平衡,跌倒在地;

上体育课时,有的孩子能够在平衡木上轻松自如地走动,有的孩子却战战兢兢情绪紧张,摇摇晃晃地前进,一个不慎就掉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种差异?

其实这些情况都和孩子的平衡能力有关。研究发现,平衡感发育不良不但会造成儿童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躁、好动不安、眼睛不能盯住目标、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脑机能不全,还会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逻辑能力等。

平衡感可以说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训练这项能力。

1 什么是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

每当我们做一个动作打破平衡时,大脑就会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神经之间不断连接在一起的神经能够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被传到大脑。

因此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敏程度,是一个人身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2 平衡能力发育进程

平衡能力的发展会随着个体发育的自然增长而增长。根据研究结果表明,3~6岁是孩子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突增期:

●3-4岁: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同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5岁: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6岁: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3-6岁: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两次生长高峰期之间,是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快速突増期。

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把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作为动作的发展目标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开展丰富多样、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坚持下来,培养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3 锻炼平衡感的游戏

以下提供一些在家就能玩的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不但能锻炼宝宝的平衡感,也能增进亲子感情:

1、走直线

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与宝宝在室内玩这个游戏,特别有趣。

具体的玩法是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开始时允许宝宝可以走出外界,但随着玩耍时间久了后,尽量让宝宝不要走出界外。平时带宝宝上街时,也可以让他沿着人行道的一条直线走。不过要注意,在户外玩这个游戏要特别注意安全。

2、跳格子

家长可以在家里的地板或是瓷砖或是一些户外泥地上,画上方格子。有一些是一只脚着地,有些是两只脚着地,最后有一个目的地,当然这个游戏也可以不断升级,让平衡性训练越来越难。

3、踩“石头”

小时候踩石头过河过小溪,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家长可以把彩纸剪成圆形图案,散布在地板上。玩耍时,带动宝宝一起发挥想象,“踩”着石头走到“湖”的对面。刚开始玩这个游戏,家长可以牵着孩子一起走,帮助孩子明白游戏规则,熟悉之后再让他自己走。

4、拍气球

追逐泡泡和气球,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也能锻炼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宝宝的快速反应的能力。

5、金鸡独立

这个小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有一点难度的。开始时,家长可以先教会宝宝用双手扶着椅子靠背站立,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慢慢的,再让宝宝尝试更长的时间甚至是不依靠任何东西站立。

平衡能力是整体的能力,它的发展是其他感觉发展的基础,因此宝爸宝妈千万不要忽略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