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玩过《纪念碑谷》游戏吗?大致是这样的:需要玩家挑战穿越难度不断升级、错综复杂的几何空间和道路关卡去到终点,完成游戏。
从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看到当中有很多“不可能图形”呈现的几何造型,美观且玄妙,让人久久回味。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与之相关的现实中并不可能存在的视错觉几何图形。
它们是在二维世界存在,而无法存在于三维的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几何图形,常以视觉错位的形式“欺骗”观看者的眼睛,就如同《纪念碑谷》中的几何造型关卡,实际上更多是视觉效果带来的错误判断。
那一起来看看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画面~
彭罗斯三角形又被称为“不可思议三角形”,是悖理与比例逆反的典型体现。将三条长方形以不同的视角使其错位地交织在一起,在三条长方体“不合理”的衔接中,不可思议地创造了一种视觉“扭曲”感,一种强力的视觉穿透力跃然于纸。
彭罗斯三角
伪三角
仔细观察分析这个三角形,便可发现我们的视觉被转换了三个角度。
按常理应得出三个不同时空的三角图形。然而,把同一时空转移为不同时空并巧妙地整合成一个三角形,一个全然是不可能的三角形,却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使“不可能”成了实实在在的可能的视觉图形。
无尽阶梯由二维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拥有4个90°拐角的四边形楼梯。可以看到有四条向上的楼梯,并且都是相互延伸的,看着像一个无线循环的阶梯,让你永远也走不到终点。
无尽阶梯
伪视错觉
由于它是个从不上升或下降的连续封闭循环图,当我们走入它时,通过两段阶梯,不论上下楼,都会回到进入它的楼层。所以一个人可以永远在上面走下去而不会下降。显然这在三维空间中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正方体1832年由瑞士结晶学家Louis Albert Necker发表。
纳克方块是个模棱两可的线条画。它以等大透视的角度绘画一个立方体,即平行的边在图中会画成等长的平行线。因为线的相交,图画没有提示这个立方体是在前还是在后,向上还是向下。
纳克方块
视错觉
在这个立方体中某一条应该靠近观察者的棱神奇地被一条应该远离观察者的棱挡在了更远处,在后面的棱跑到前面,使人产生错觉,和空间形成矛盾,只能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客观存在的。
再分享几张图
看看小朋友的大够用不~
疯狂的螺丝
楼上与楼下
恶魔的音叉
不可能的架子
以上是非常经典的悖论视错觉,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图形。由人类的视觉系统在瞬间下意识地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而形成的矛盾错觉。
当“不可能图形”与不断产生的新视觉形式相遇,那么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将会变成“可能”。
期待小朋友们的新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