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指导、微生物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六届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届大会以“突破与突围——肥料生产和应用中的微生物技术”为主题,来自全国微生物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经销商、种植户等300余人参会。会议深入解析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与会人员共同探讨合作与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大会凝聚了很多微生物肥料相关企业,在此平台上交流经验、信息互通、增进发展。对于“突破与突围”的主题,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孟庆伟在会上解释:“当前正是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健康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依然有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我们要突破瓶颈成功突围,正是由于大家的不懈努力和无私付出,才有了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大会的蓬勃活力。”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进一步给微生物肥料行业指明方向,积极推动生物创新技术快速落地、共同实现微生物肥料行业梦想,为我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土壤健康、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国战略及人类大健康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新时代迎难而上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左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左右。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在会上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国耕地的质量现状与土壤退化治理情况。我国耕地存在区域性问题,包括土壤侵蚀、土壤养分贫瘠、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设施土壤退化、土壤污染,针对土壤问题,他介绍了“改、培、保、控”四大措施。马常宝说:“针对土壤生物退化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两个体系,一是构建多样化的生物网络体系,二是构建微生物高效能驱动体系,来推动土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土壤健康,为整个土壤可持续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孟庆伟
现阶段,“行业面临着比如微生物菌发酵难、产品保质期短、活菌种属不分、产品应用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建议想做又想做好微生物肥料的企业,一定要做好微生物菌的发酵和试验,不仅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还要从生产工艺定位微生物菌与载体。”孟庆伟在会上不仅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能定位,还着重重申了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生物科技助力农业强国、生物肥料维护土壤健康”的初心和使命。他强调,微生物菌的规范、高效生产是产品质量的基石,选择功能强大的菌株是核心,加快液体产品在大田作物上的高效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微生物菌剂与复合微生物肥料液体产品将是大田作物主要肥料开拓者。
微生物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仝振刚
在新的农业发展形势下,深入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发肥料产品是行业的新机遇。仝振刚表示,“十四五”以来,随着化肥农药“双减”行动、“秸秆还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深入,微生物肥料已经成为改善、提升、保障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键投入品之一。众多肥料企业面临着如何正确掌握微生物技术,如何确定产品在土壤修复、植物营养、生物防治、提质增效四大应用领域中的定位问题。他希望参会的企业管理者可以汲取会议精神,利用科学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使企业从红海中实现突围。
激发内生动力,生物防治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世东
李世东阐述了微生物肥料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土传病害提出了防治指导思想,即“有所为”——不放任病害发生,不退回原始农业;“有所不为”——正确对待“病”和“病原物”存在,改“*”为“养”,跳出农药谈防治,同时强调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他说:“从广义上来说,生物防治就是用生物的办法来诱导植物的抗性,生物防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于生防菌组合方面,李世东认为,不能走进一个误区就是生防菌组合不能太多,加太多,它们之间“互现打架”,效果反而减弱,合理适量的生防菌组合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效果显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杰
李少杰在会上分享了土壤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土传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及生物防治微生物筛选。在针对土传真菌病害生防微生物的筛选方面,李少杰强调,除了微生物菌种具有高效性外,该菌种还要有生产性能和货架期,否则都是“一票否决”。
湖南省农科院邹学校院士团队农用微生物组负责人、生物学博士(后)李鑫
李鑫围绕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库建设以及应用向与会人员进行详细的介绍。目前,构建了包括15000余株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库的实体库建设,其中已鉴定8000株,包括有112属1000多种,其中新发现70多种。李鑫说:“我们发现,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比土壤源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抑制菌率更高。我国的内生微生物用的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发酵浓度问题。对此,我们在微生物里面找到一种代谢物,可以极显著地提升发酵浓度。”李鑫还重点提出,在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开发中,基于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库建设要进行种内复配、种内复配 种间复配,也就是即便是打造单一菌剂的产品,也要兼具促生等功能的混合发酵。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与兰州宝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宝悦农科总经理库斯力说:“虽然我们公司是农业领域的‘小学生’,但我们深耕生态修复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一定要为西北的土壤修复作出我们的贡献。”
下沉终端,微生物技术各显其能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马德英
“微生物施用到田间不是越多越好,通过对虫砂多年的试验发现,1/2剂量的虫砂复合生防菌既经济又有效果。”马德英说,“下一步我们将从高效利用源头治理和降低传播风险、农业资源循环以及治理棉田绿色防控角度建立农业资源的循环模式,同时优化虫砂半量机施,增加生防菌追施来进行棉花黄萎病技术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燕淑海
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在恢复土壤微生态平衡、提升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化肥用量、消减化肥污染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燕淑海认为:“土壤出现问题与其说是营养不协调不搭配导致,不如说是由菌剂的不平衡造成,如果培养好土壤,一些菌种自然就能生存下来。”他还强调,未来微生物肥料的方向要挖掘出具有作物亲和性、地域性、针对性、精准性、效果稳定和生产性能优良的菌种,将打造从单一的增产增效发展到增加品质、防治病害、土壤修复等兼具多功能的微生物肥料产品。
北京绿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崔文靖
崔文靖分享了《定向微生态及其应用体系在农业种植上的应用》,他强调,定向微生态经由功能、营养、工艺、生产四大模块实现功能微生物就地标准化生产和应用,旨在精准服务微生物领域产研端需求,推动功能微生物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助力产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亚农慧种(杭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伟
章伟详细介绍了数字化农服解决方案。他们设计的APP不仅可以智能设备监测作物生长环境,还有AI识别功能,即通过对植物叶片特征的提取分析叶片颜色差异来识别作物缺素症状和病虫害症状。
何钢龙
与会专家何钢龙对土壤胶体的作用以及人造胶体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土壤修复误区进行阐述,提出了改善微结构、控制有害菌、精准增加有机质、增加有益菌等土壤修复路径。
保定多微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黄思迪
黄思迪围绕着常规微生物肥料检测、微生物肥料检测标准及设备展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微生物肥料检测常见问题解析及登记证办理情况。
一公里品牌策划咨询机构CEO王标
王标从种植户思考的差异化角度,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功能型微生物肥料市场推广方法。
当前微生物资源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微生物资源及其技术的开发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相关企业一定要在技术应用上创新突破,提高我国微生物技术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保障,更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编制 | 炼 晨
审校 | 雷雅茹
监制 | 陆 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