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儿童认知发展的十个小实验

测试儿童认知发展的十个小实验

首页休闲益智布娃娃实验更新时间:2024-06-03

最近猪爸爸看了李永乐老师的《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的课程,很有意思!原来,孩子是那样的“小傻瓜”,他看到世界与成年人完全不同!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从出生到12岁左右,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十个小实验了解孩子的认知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孩子刚出生时,无法区分自身和外界,认为看得见的就存在,看不见的就不存在。

实验1、捂脸:孩子的妈妈把脸捂住,孩子就会愣住,手一拿开,孩子就会笑。

实验2、盖东西: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拿布盖上,孩子看不到就以为玩具不在了,会哇哇大哭,他不会去拿开盖着玩具的布。家长把布一拿开,孩子看见玩具就不哭了。

11个月之后,孩子开始逐步有了“物体恒存”的概念,就是不管看不看得见,东西始终在那儿。这时候,拿布把玩具盖住,孩子就知道把布拿开了。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也有了“物体恒存”的概念。但是,只能单一维度地认识世界。比如看一个东西时,孩子注意到它的颜色就会忽略它的形状,注意到了形状,就会忽略它的颜色。

这阶段的孩子没有“守恒”的概念。李永乐老师介绍了三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3、水杯实验: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装满水,问孩子哪个杯子水多?孩子一般回答一样多。

再拿个高一些的杯子,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去,再问孩子:高杯子里的水和另一杯水哪个多?孩子就会回答:高的杯子水多,因为高就是多。再把高杯子里的水倒回去,问孩子哪个多?孩子又会说一样多。

实验4、硬币试验:十个硬币分上下两组,上面五个和下面五个对齐的时候问孩子,哪个多?孩子会回答:一样多。

把下面的一排间隔加大,问孩子:哪排硬币多?孩子就会回答:下面的多,因为长就是多。

实验5、饼干试验:这个实验最“坑娃”。拿三块一样大的饼干,给孩子一块,自己留两块,问孩子满意不满意?孩子肯定不满意。然后你把孩子手里的饼干掰两半,然后问孩子这下满意了吗?孩子就满意了,因为他有两块,你也有两块。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明显的认知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说在孩子眼中,我看到的东西,也一定是别人看到的。李永乐老师介绍了两个实验。

实验6、三山实验:这是皮亚杰发明的一个著名实验。皮亚杰设置了一个实验台,实验者和孩子分别站在实验台的两端。实验台上有三座遮挡视线的山,孩子一侧有一头牛,实验者一侧有棵树和一个布娃娃。

实验开始前,实验者带着孩子到自己的一侧看了山这边有棵树和布娃娃,然后让孩子回到自己的位置。实验者问孩子:你看了什么?孩子回答:三座山和一头牛。实验者再问孩子:你觉得我看到了什么?孩子的回答还是三座山和一头牛。

实验7、果汁实验:这个实验也很“坑娃”。实验者用果汁盒装上白开水,拿给孩子喝,问孩子里面是什么?孩子回答是白开水。实验者再问,别的小朋友没喝过,他认为里面是果汁还是白开水呢?孩子回答还是白开水。

这两个实验都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只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转换角度,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还有一特点:不可逆性

实验8、兄弟实验:比方有兄弟俩大明和小明,实验者问大明:你有兄弟吗?大明回答:有,我的兄弟是小明。接着再问大明:小明有兄弟吗?大明回答:没有。

大明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兄弟,但是不能理解小明的兄弟就是自己。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孩子已具备“守恒”的概念,也有可逆性思维,还可以多维度地观察世界。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思考,没有具体的事物,他就无法思考。

李永乐老师举了个例子,问孩子:我手里有3个苹果,给了别人4个,原来有几个?孩子能够回答:7个。但是问孩子:X-4=3,X等于几?孩子就不明白了。这也是小学阶段不讲方程和代数,只用具体例子来教孩子数学的原因。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及以上)

这个阶段已是认知和思维的成熟阶段,孩子可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逻辑、演绎等。

实验9:单摆实验:让孩子观察一个单摆的摆动周期与它的摆锤质量、摆臂的长度和夹角的关系。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单摆的周期只与摆臂长度相关,与质量、夹角无关。如果孩子通过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明他已具备了形式运算的能力。

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孩子具备了可能性、假设性、前瞻性的思考能力。我们成年人的认知和思维也是形式运算模式。

皮亚杰在提出儿童认知四个阶段理论之外,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以及测试这四个阶段的“打碎盘子”实验。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0~4岁)、他律阶段(4~8岁)、自律阶段(8~10岁)和公正阶段(10~12岁及以上)。

实验10:打碎盘子:比方说,妈妈对大明、小明兄弟俩说:不许吃柜子上面的饼干。小明趁妈妈不在,就踩在椅子上偷偷拿饼干,结果打碎了一只盘子。大明听妈妈的话,没去偷拿饼干。但是大明在开门的时候,不知道妈妈抱着一叠盘子在门后,一下子打碎了十五个盘子,问:谁的错更大?

前道德阶段(0~4岁)的孩子没有对错观念,所以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他律阶段(4~8岁)的孩子以结果为导向判断对错,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认为大明的错更大,因为大明打碎的盘子更多。

自律阶段(8~10岁)的孩子以原因为导向判断对错,认为小明贪吃,不听妈妈的话错更大,而大明是无心之失,所以错小。

而进入到公正道德阶段(10~12岁及以上)的孩子,也会得出小明错更大的结论,这时的孩子更有同理心,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以上是十个测试儿童认知发展的十个小实验。李永乐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有趣。猪爸爸认为:了解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傻瓜”们“异常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关于认知,猪爸爸认为:认知就像头脑里的一面镜子,它是我们观察、理解外界的工具。然而,每个人的认知并不都是平面镜,大概率会是个哈哈镜,它会导致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产生扭曲、夸大或者是遮蔽。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里列举了一系列认识谬误导致的愚蠢行为,像盲人摸象、郑人买履,等等。精明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华生,有时也会“蠢”得可爱!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认知,提升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最后问一句:你脑子里的镜子是哈哈镜吗?

猪爸爸爸的达人课,与您共同关注孩子成长遇到的难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