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话艺 | 世界是自己的,自己是孤独的——读《塾师老汪》

文心话艺 | 世界是自己的,自己是孤独的——读《塾师老汪》

首页休闲益智暴走鱼王更新时间:2024-05-11

【语言建构的世界】栏目之“文心话艺”

刘震云很善于把握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需要,记得他在一个节目中谈到过,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平台实现自己,实在找不到的话,比如退休的大爷大妈,那还有一个菜市场,当他们提着讨价还价淘来的精选萝卜走出菜市场的时候,对世界,是一种满满的战胜感。

怪不得,我也这么喜欢去菜市场。(弘语堂按)

世界是自己的,自己是孤独的

——静读刘震云《塾师老汪》

随笔 / 千金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刘震云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最为读者熟知,《塾师老汪》节选自他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孤独”和“寻找”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老汪一生的主题。从上文的肖像和语言看,老汪是一个读过几年书、不善言辞的私塾老师。】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学费),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朽木不可雕,指的就是你们”、“我讲你们也不懂”,在老汪心中,学生不懂他。】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 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这里刘震云写了老汪第一个反常的行为——曲解《论语》。老汪读过书,应该是懂《论语》的。为什么他和书本的解释不同?因为他把自己代入到了圣人所处的情境中。他哭,不是哭圣人,而是哭自己的孤独,哭无人理解,哭知音难觅。这是老汪第一次流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时老汪第二次流泪,为失去知己、思念故人而哭。】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这里是老汪第二个反常行为——独自乱走,现在可能叫“暴走”。“走”是发泄,发散心中无人能懂的孤独郁结。没有人可以倾诉,就把这苦楚“走出去”。“走”也是“寻找”。他心里头一直有个人,可能是恋人,可能是朋友,一定是知音。无常意味着死亡,为了那个人,老汪连死都不怕。虽然无处寻觅,他还是坚持寻找。】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着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她。”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嘴像刮风似的”,老汪“何劝之有”,可见,虽然是夫妻,银瓶也是不懂老汪的。】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还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有啥正性。”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里是老汪第三次流泪。三次流泪,作者分别用“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趴到桌角上哭”、“潸然泪下”三种描写,表现失落伤心、悲伤思念、感动涕零几种不同层次的感情。通过老范的宽容,老汪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理解,虽然是物质层面上的,但是已经足够令老汪感动了——这是懂他、关心他的朋友。】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寻常人性。老汪的结局到底如何呢?他找到心中的人了吗?是否有别的朋友从远方来?如果你对老汪的孤独与寻找感兴趣,可以到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寻找答案。】

绿色字体为作者笔记,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美工:秦砖(上海)汉瓦(上海)鱼王(山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