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政治体制角度上讲,两者似乎不太具有可比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宗法制向集权制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宗法制一方面在华夏族定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因为其在华夏族人文性格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影响而导致退出历史舞台阶段必然是漫长的。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形成仅仅是唐代末期藩镇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唐代衰弱灭亡所致。
站在社会哲学角度上讲,两者似乎也不太具有可比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社会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爆发期。其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的塑造方面发挥了原生性的影响。而,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一点上几乎是空白。
由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民众与统治者思想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战略格局不同。
先说思想问题,春秋乃至战国初期,众诸侯还是尊奉周天下为天下共主,无论做什么都还是会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比如春秋争霸都要周天子对其承认,此时民众和统治者的思想是还是真正的封建思想,天下一个共主,众多诸侯。
随着秦朝之后的天下统一,中央集权的施行,大一统思想形成,到了五代十国大家都不忘统一,虽然割据政权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但最后被实力超群的梁唐晋汉周逐一攻灭,到宋时实现了统一。
另外一点就是战略格局不同,春秋时期格局是大国之间诸侯争霸,齐晋楚吴越争夺众多小诸侯的领导权,到了战国七雄的合纵连横是为了达到一个战略的平衡,到秦始皇统一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吞并某个大国的想法。
五代时期的局面是一个实力超群的中央政权带着众多割据政权,只要中央政权稳定,割据政权的实力对梁唐晋汉周形成不了太大的威胁,最后由代替后周的宋完成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