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四四三”法则帮您提高免疫力
保健时报记者 楚超
内通风换气是抵御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当防疫成常态,掌握科学的通风换气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上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均提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此外,针对居家通风的时间点选择、通风时长、通风方法以及天气条件等,疾控专家也总结出了一套“四四三”法则。
幼儿园、中小学通风,至少每天3次,每次30分钟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指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包括食堂、学生及教职工宿舍)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不少于3次。除特殊天气情况外,教室、办公室应保持全天开窗通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指出,托幼机构的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师办公室、音乐室、洗手间等场所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也可采用机械排风。
另外,此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建议,公共场所要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通风增加室内空气负离子,提高人体免疫力
一项对学生宿舍的研究显示,开窗10分钟后,室内空气菌落总数较未开窗通风时下降36%。室内无人情况下,开窗通风两小时后室内空气菌落总数下降74.3%。可见通风的效果很明显。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专家介绍,开窗通风还能够增加室内有益身体健康的空气负氧离子。空气负离子在山林、海滨的空气中的含量最高,每立方厘米中约有2500个;农村原野中较高,每立方厘米中约有1000个;城镇较低,户外约有600个,室内只有300个;在冬季密闭的房间内只有几十个。空气负氧离子可以调节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和肺的换气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室内空气不流通,增加呼吸道和其他疾病风险
相反,如果室内空气不流通,则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专家举例说,以室内的二氧化碳为例,正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0.0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含碳物质的燃烧都会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5%时,人体就会出现不适感;浓度达到8%~10%,人体就会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肌肉抽搐。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的氧气不足,久而久之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居家通风的宜和忌,可参考“四四三”法则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针对居家通风的时间点选择、通风时长、通风方法以及天气条件等总结出一套“四四三”法则。
●4个时段要通风
早起后
早晨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居室需通风换气。
做饭时
煎炒烹炸等烹调方式会产生大量油烟,此时应保持窗户与抽油烟机同时开启,促进室内污染物排出。烹饪结束后,要继续开窗通风10分钟以上。
打扫时
打扫房间时,室内的灰尘、细菌、尘螨等物质会飘浮在空中,需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睡觉前
天气适宜时,睡前半小时开窗15分钟左右,可增加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有利于睡眠。
●4个最佳
最佳时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 8:00~11:00及13:00~16:00
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其中以10:00和15:00左右为最佳。
最佳时长——每次20~60分钟,每天3~4次
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每天开窗通风3~4次。
最佳方法——穿堂风
通风方法以形成对流为最佳,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也就是俗称的穿堂风。
最佳效果——夜间窗户开小缝 夜间睡觉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将窗户开一小缝,以使室内氧气得到补充。
●3种天气别开窗
雾霾天
在雾霾和沙尘天气,室外大气污染较重,应关闭门窗。
小雨天
下小雨时,风速和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形成湿沉降,加重空气污染。应等雨下过一段时间以后,或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再开窗通风。
大风天
大风可造成扬尘,且易使空气中污染物扩散,风力五级以上时应关上窗户,等风力较小时,将窗户开一条缝即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楚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