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手册!关于地震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地震自救手册!关于地震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首页休闲益智摧毁危险物更新时间:2024-05-07

内容概览

一、地震自救手册,关键时刻能救命!

二、我们来认识地震

三、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快来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四、全球最容易发生地震和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

一、地震自救手册,关键时刻能救命!

A、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 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 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 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B、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 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C、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 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 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D、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 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 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 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楼本身就是拔火罐,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 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E、假如你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 2008年在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场所楼内的遇难者是在过道、楼梯或者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时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为后面的人逃生留下时间。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 住在一、二层楼,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F、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 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 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 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 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G、假如你在学校里

课桌就是救命草: 正在学校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有序撤离远离楼转角: 震后要按照平时的逃生训练,在老师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操场最安全: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H、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 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 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I、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 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 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 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J、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 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 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 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K、假如你在海边

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的话,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往高处跑,越高越好。如果海啸时你在船上,那么就随船往深海走,因为海啸是越边上越危险。总之,要么往高处,要么往远处。

二、我们来认识地震

01 初步认识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在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图片来源:网络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有:

①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

②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

③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

④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⑤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02 地震中的两种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破坏性大。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实际上还有一种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叫做“体波”在地球表面传播,所以叫“面波”。

03 震级与震烈

资料来自:中国地震局 由新华社记者 陈琛 编制

衡量一场地震的破坏程度有两个指标,一是震级,表示的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感地震和无感地震(弱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地震科学家又提出了另一个指标——地震烈度,并将地震烈度分为了十二个等级。衡量地震破坏程度就是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震级好像不同瓦数的电灯泡,瓦数越高,亮度越大。烈度好像屋子受灯泡照亮的程度,对同一个灯泡来说,距离越近,亮度越大,距离越远,亮度越小。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区。

烈度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

04 地震的类型

地震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法不同,如按照发生位置可分为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板内地震等;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等;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等。

一般情况下按照地震的形成原因可以分成如下几种:

上图来自网络,新华社 林汉志编制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增加了地壳的压力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世界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主要山脉带与火山地震带都分布于板块交界的碰撞挤压地带。印尼则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范围。

05 地震的预警就是预报么?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地震预报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则是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发出警告。

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优势,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研究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06 地震后为什么多下雨?

图片来源:新京报

天气变化主要是与天气系统有关,但也常会因为局地的环境因素引出特殊的天气现象。研究一明,引发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后短期内是会对降水产生影响的。简单说来,地震后容易出现下雨的天气,主要原因有三个:

1.地震时,地下储藏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地面温度会升高,这有助于地表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上升,更容易形成降雨。

2.地下本来也有一些水分,在地震时迅速被汽化,顺着大地裂开的缝隙升腾到大气中,形成很强的对流上升作用,水汽上升后受冷凝结为雨滴落下。

3.地震时房屋倒塌、大地变形、山体滑坡,会产生很多灰尘和微小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而且地震时形成的冲击波会把这些灰尘"轰”到云层中。于是这些灰尘变成了凝结核,水汽附着在这些凝结核上,再不断碰并结合,等增长到空气无法托举的时候,就变成雨滴落下。

07 地震与海啸

海啸作为怒吼的巨浪,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而产生的破坏性、灾难性的海浪,由于海底地形急剧升降等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主要类型有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等。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水下以及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我们的出现。在一次震动之后,圆圈式的震荡波在海面上不断扩大,并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引起的海浪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并伴随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高,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巨浪“水墙”,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攻击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强

海啸的特点有:传播速度快(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传播距离远(秘鲁发生地震,产生的海啸甚至可危及到日本);破坏力极大。

【注意】

海啸和风暴潮不一样哦,风暴潮通常的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而导致海水的异常升降的现象

三、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快来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何中国地震频发?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了解了地震带的分布后,我们不禁思考,为何还有很多大城市建在地震带上?是地震带分布太过密集,导致大城市无法躲开,还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因素,就像河水会引起洪灾泛滥,但平时可以提供水源和方便的交通一样?这是因为,在断层经过的地方,岩石比较破碎,容易在河流的作用下形成河谷。而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又会使河谷变宽变平,形成阶地,适于人类在此耕作生活。小阶地有小村庄,大的阶地就会有城市。所以,断层、河流、阶地和城镇是一体的。断层给人类营造了生产的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国哪些城市不会地震?应当说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不在地震带上,我们祖先的城市选址还是不错的。而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不处于地震带上就说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是会受到强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公元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台中市南投县,这也是台湾自从1904年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总计有2458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另有8722人受伤。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中国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出炉:UERDI值越高危险越大。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较为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

四、全球最容易发生地震和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

地震作为一大自然灾害,在现代,是最不可抗的一种灾害。相对于洪涝、台风、干旱等,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还可引发大型海啸,使其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

说起来,人类记录的最早地震还是在中国,《竹书纪年》中有这样的记载:“夏帝发七年泰山震”,夏帝发七年就是指公元前1831年,距今已经有38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中国也是地震的易发地区,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西区、东南沿海地区等23条地震带。

一个世纪多以来,我国6级以上的地震近800次,几乎遍布全国各省,除贵州、浙江和香港。死亡人数更是占到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53%,达到55万人之多。

这是因为我国处于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上80%的地震都发生于这条地震带上,释放的能量大约占世界地震能量的3/4。

但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却不在中国,而是位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帕克菲乐德。过去的150年里,这个小镇平均每22年就会经历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一事实让很多人带着对地震的恐惧离开了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只有小镇路口的一家咖啡馆门口上的标语:“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在默默地承受着地震的压力。

原来这个小镇正处于岩质地壳的1290公里长裂缝带,即“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上面,而该断层正是加州屡次发生地震的震源。

但奇怪的是,自从最近的一次也就是1966年的那次地震以来,已经有50年没有发生过地震了,但是当地人可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做着地震的预防工作,以防地震转眼即到。

世界上从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却是人类最少的地方——南北两极。有记录以来,南北两极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30多年,尤其是美国科学家下的功夫最深。

现在也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这是因为南北两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认为,南北两极覆盖着的厚厚的冰层对地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和地壳内部的挤压力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因此地壳内部不会产生倾斜、弯曲和裂变,这样地壳就不会有强烈的运动,地震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来源: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