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大连湾
宁静清新
岸线绵延之处
一片蔚蓝
在几十米深的海底
18节沉管“紧密”相连
从北向南
贯穿整个海湾
像“海底穿针”一样
将东港和梭鱼湾连接在一起
2022年,国家重点民生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进入最为关键的冲刺年。
8月5日,经过20个月,18个航母级沉管精准安装任务完成,创造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安装最快、用时最短的新纪录。
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国内跨海通道超级工程即将亮相。
讲述:
13年间只干过两项工程 都是超级工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测量队办公室内,队长徐良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参加每天早上项目部召开的视频会议。
今年是徐良从事沉管测量工作的第13个年头。与许多同行一两年完成一项工程不同,工作十来年,徐良只干过两项工程:
港珠澳大桥和大连湾海底隧道,都是超级工程。
2018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任务的徐良,从珠海来到大连,承担起我国北方高纬度首条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18节沉管的测量任务。和徐良一起转战千里的,还有经过船体上坞改造保养后的两艘安装船——津安2和津安3。
徐良:“‘津安2’和‘津安3’是姊妹船,是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沉管安装专用设备,是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的‘功勋船舶’。”
20个月完成18节沉管安装,这两艘姊妹船再次创下世界纪录。
徐良:“从港珠澳到大连湾,这两艘姊妹船已经累计出运沉管51节,成为世界上安装沉管最多的施工船组。出运沉管总重量超350万吨,总行程相当于从青岛到武汉的距离。
”
回忆:
从四天三夜到十七个小时
此时,已经完成沉管安装任务的这两艘姊妹船,正静静地停靠在大连港北岸港池边。
跟随徐良登上“津安3”,来到三楼控制室,这里就是沉管安装时的“指挥作战室”。
在操作台前,徐良来到自己的工位处,熟练地打开电脑,系统中显示着最后一节沉管对接时的参数。
徐良:“沉管在沉放和对接过程中,管内无人值守和操作,所有操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操作台的后方,有一面荣誉墙,墙上挂满了锦旗和荣誉牌匾,中间一张建设港珠澳大桥时的千人合影,格外醒目,徐良也位列其中。
回想起建设港珠澳大桥那6年多的经历,徐良感慨良多。特别是9年前安装第一节沉管时的场景,徐良至今记忆犹新。
“
2013年5月2日,我们开始安装港珠澳大桥的第一节沉管,当时因为缺乏经验,我们在‘津安3’上整整待了四天三夜,大家几乎没咋合眼,直到5月6日才对接成功。等到了大连,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12月9日,大连湾海底隧道第一节沉管我们只用了十七个小时。
”
测量:
24小时坚守 完成毫米级对接
大连湾海底隧道海底沉管段全长3035米,由18节沉管和一个最终接头构成,标准管节长180米,单节沉管重量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
沉管安装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测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每次测量工作当天,早上5点,测量人员便会登上“津安3”。在船上的十几个小时,徐良和同事负责测控系统维护与精度比对。傍晚时分,管节实现高精度定位,安装工作基本结束。
次日凌晨时分,负责贯通测量的小伙子们依然会在管内作业,将近24小时未合眼。管内运输条件有限,背着近40斤重的测量仪器在长达2000多米的管内来回穿梭,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直到凌晨4点,测量工作才全部结束。
历经3年,测量队进行模拟试验5次,编制技术方案3项,施工测量风险排查百余次,克服北方气温低、天气条件恶劣、电台信号波动等难题,安装的18个管节,精度全都是毫米级。
向
未
来
“海底变通途”
东港到梭鱼湾间
车程仅需5分钟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继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后又一“超级工程”。这座平均深度水下23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的海底大通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建成通车后,将与光明路延伸工程及已竣工的光明路、振连路成为又一条进出主城区、连接主城区与新市区的快速主干路。对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打造环渤海、黄海沿海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磊: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明年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岸和南岸之间车程仅需5分钟。”
策划统筹:宋伟 李娅娇
文字:毕重伟
图片:张春雷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海报设计:张欣
美编:张欣 吴兵
编辑:姜赟
校对:鞠传强 孟颖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宋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