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是变形金刚发展的分水岭
变形金刚这个IP,从诞生之初就与众不同。别的动漫题材都是先有作品,再根据作品反响相机而动推出玩具等周边产品。而变形金刚则是有的放矢:它的玩具来源于早已上市的日本戴亚克隆系列,孩之宝要根据这些可变形玩具进行来料加工。最终,经过添加的故事背景点石成金,一个以机械生命体为主题的科幻世界征服了全球观众的心。变形金刚的成功被誉为世界经典的营销案例。然而,经过两年的辉煌,这个经典IP将往何处去。1986年,孩之宝做出了富有争议的选择。假如一切可以重来,结果是否会有不同呢?
理念之争:产品还是文化?
创造辉煌的变形机器人世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之宝的这个选择难题。变形金刚这个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孩之宝可谓名利双收,一跃而成世界第二大玩具厂商。这些可以变形的机器人被赋予丰富的故事背景,在创造惊人的销量同时,也在广大的顾客群体中打造出一种“金刚文化”。而孩之宝作为一家玩具厂商,却还是秉持着一种“玩具是快消品”的传统理念。他们希望顾客对于变形金刚的热潮可以一浪高过一浪,快速喜新厌旧。于是孩之宝有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才有了1986年推陈出新的动作。
1984年产品封绘
1986年的局面,是顾客还对变形金刚前两年的辉煌文化意犹未尽,而孩之宝就想当然的认为顾客想要新鲜的替代产品。孩之宝低估了变形金刚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因此在推陈出新时考虑不够周全,仅用一部大电影,就想一步到位。
众多老人物在1986年电影陨落
对待老人物“草草掩埋”,对待新人物则缺少交代和铺垫,尤其是对待灵魂人物擎天柱的结局处理更是伤害了顾客的文化感情。
新人物并未得到观众认可
动画大电影的票房惨败只是换血失败的缩影,市场对于孩之宝草率之举的反噬更加猛烈。
设计之争:写实还是科幻?
写实风格是变形金刚成功的关键
变形金刚在1984年能够一炮打响,是孩之宝的剧本与戴亚克隆的产品合力的结果。机器人可以变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机械与日常用品,这本身极具新意,加上玩具本身逼真的替换形态;这些机械生命各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些共同构成了变形金刚走红的密码。
科幻造型成为86年后的主流
而对于孩之宝而言,变形为现实的载具就好比命题作文,而前两年的变形金刚玩具都是脱胎于戴亚克隆产品的现成货,并无多少产品创新的分量。如果能摆脱现实载具的设计限制,代之以科幻色彩浓厚的新形象,这才更加符合科幻题材的氛围。殊不知,这样一来,变形金刚的魅力之一“变”得像不像的标准也因此而被摒弃:一堆天马行空的机械如何能评判他变得是什么,更遑论像与不像。
利益之争:节流还是开源?
爵士的保时捷马天尼经典车型
变形金刚在创下前两年的辉煌同时,其背后的利益分配也暗潮涌动。这些逼真的车辆与飞机形态,现实中都有各自的品牌商,
千斤顶的蓝旗亚跑车
孩之宝要为自己的玩具付给这些品牌商不菲的版权费用,而作为戴亚克隆的母公司,TAKARA公司自然也有不低的决策权,毕竟打下江山的产品都来自于他们的初始设计。而如果能代之以科幻的新人物造型,那些老人物的版权费用就可以省下,而重新要求设计新人物,也可以将产品的设计决策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抽象造型可以省下大笔版权费用
而凭借市场对变形金刚的认可,孩之宝认为新品推出必然会再度掀起一波热潮,换回不菲的收益。如此一举多得的行动,孩之宝自然要予以实施了。
1986年的新人物加入两派的对决
以上种种,是变形金刚第一次重大革新的背景分析。1986年的更新,可以说充满争议。从孩之宝本心而言,想要扶持替代擎天柱威震天等人的新招牌人物并未获得顾客的认可,而最终挽救变形金刚口碑的反而是依然以现实载具形态为主的合体部队,以及经典的基地金刚猛大帅和铁甲龙。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孩之宝会选择延续变形金刚的辉煌还是依然迈出换血的这一步呢?你的看法如何,来评论区聊聊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