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那个曾经当过黑老大的民族英雄

祖逖:那个曾经当过黑老大的民族英雄

首页休闲益智成语小剑剑更新时间:2024-07-14

夜。

冬夜。

漫长而寒冷的冬夜。

突然,鸡叫声起,漆黑的天空也有了第一丝光亮。

一个年轻人猛然从床上一跃而起,随后一个无影踢臀腿把睡在他身边的另一个年轻人踹醒。

一分钟后,两人一起出现在了门外的院子里,手中各拿一把长剑,面对面舞了起来。

一个骤如闪电,剑剑生风;一个矫若游龙,闪展腾挪……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由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祖逖——本文的主人公,另一个则是他的好基友刘琨。

祖逖从小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西晋年间的上流社会特别注重风度仪表——所谓魏晋风度嘛,但出身于北方大族范阳祖氏的他却总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西晋年间的贵族家庭特别注重文化学习——否则就没办法跟别人清(吹)谈(牛)了,但他却根本就不读书,一天到晚只知道耍枪弄棒,飞鹰走狗。

一直到了十四五岁,人家都初中毕业了,他居然还是文盲一个!

眼看这个熊孩子远远地输在了起跑线上,家人都为他担心。

没想到他在十五岁以后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发奋学习,博览群书,令人刮目相看。

当时祖家侨居在阳平(今山东莘县),由于为人轻财好义,经常周济贫困,祖逖在家乡百姓中有很高的声望。

他也因而被地方上先后推举为孝廉、秀才,但都推辞不就。

不过,在不久之后,凭借其家世背景,他还是出仕了——出任司州主簿(主管文书的佐吏)。

在那里,他认识了同为主簿的刘琨。

两人趣味相投,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有没有穿同一条裤子我不知道,但睡同一张床却是常事——“闻鸡起舞”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那时的他们,风华正茂,心比天高,一心想干大事业,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将来像东汉末年那样天下大乱,军阀四起,希望在逐鹿中原的时候我没有碰到你!

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随口说的预言竟然比章鱼保罗还准确。

没过几年,天下真的大乱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发生了,祖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了进去。

他先后在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等人手下任职,但在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把晋惠帝司马衷裹挟到邺城(今河北临漳)之后,他就辞官回乡了——可见,祖逖在乱世中是坚定地站在皇帝这一边的。

之后几年,祖逖又先后拒绝了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等地方实力派的多次邀请,一直隐居在家乡阳平。

但在此期间,国家的形势却越来越坏了。

趁着西晋各地的藩王互相火并、无暇他顾的机会,并州(今山西一带)的内迁匈奴人在首领刘渊的带领下起兵造反,建立了匈奴汉国,并迅速发展壮大,如燎原之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公元311年,匈奴人攻下了西晋都城洛阳,掳走了晋怀帝,中原各地纷纷沦陷。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晋怀帝的年号叫永嘉。

与当时很多北方大族一样,祖逖也带着族人踏上了南迁之路。

他把车马让给年老体弱的人乘坐,自己则坚持步行,途中遇到各种险情,他都凭借自己高超的手段应付自如,因此他被同行的数百户流民推为行主,成为了这支流民武装的首领。

走过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千难万险,祖逖一行终于抵达了江南的京口(今江苏镇江)。

由于祖逖出身于大族,名声也不错,之前又当过官,因此在过江后,当时正以宗室身份主政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也给他封了个官职——军谘祭酒。

所谓军谘祭酒,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参谋,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可见这个职务只是个闲职,并没有什么实权。

不过,闲职并不代表闲着。

忙什么呢?

打劫。

祖逖经常放(策)纵(划)手下抢掠富室,万一有人出事被抓,他就马上利用自己的官员身份和人脉关系把这些人捞出来。

此时的他,俨然是一个黑社会老大!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么件事:

有一次王导、庾亮等士族名流到祖逖家里去,发现珍宝服饰到处都是,王导等人很吃惊,问他怎么回事。

祖逖倒是很坦率,轻飘飘地说:昨夜复南塘一出——昨天夜里又去了一次南塘(南塘是当时的富人聚居区)!

在他的口气中,打劫似乎比打牌还要平常!

好在当时社会动荡,朝廷根本没有精力部署“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因此祖逖这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

不过,祖逖的黑社会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这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从来就不想当什么黑老大,他想要的是平天下!

公元313年,他向琅琊王司马睿(那时司马睿尚未称帝)进言说:如今中原刚刚沦丧不久,遗民们深受戎狄的残害,人人都想着要奋发图强,报仇雪恨。大王你如果能派像我这样的将领出师北伐,中原百姓必会望风响应!

司马睿性格软弱,只求自保,信奉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要他主动出击,就相当于要麋鹿去主动攻击老虎一样——那完全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可是祖逖的言辞如此慷慨激昂,他也不大好直接拒绝,便想了个和稀泥的办法。

一方面,他对祖逖大加赞赏,还加封其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其实这根本就是个空头支票,豫州根本就不在他控制下;另一方面,他只拨给祖逖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至于士兵和兵器,则全都没有,对不起,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很显然,他的目的是要祖逖知难而退。

然而,他错了。

祖逖认准的事,绝不会回头。

即使没有路,他也要*出一条血路!

即使不可能,他也要让它变成可能!

他带着当初跟随自己南下的百余户私家部曲,毅然渡江,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在江中,祖逖一不小心又创造了另一个著名的成语:中流击楫。

看着奔腾不息的江水,祖逖的心也和江水一样波澜起伏。

他情不自禁地用船桨猛击水面,发出了豪迈的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我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不复中原非好汉,不破胡虏誓不还!

渡江后,祖逖率部驻扎在淮阴(今江苏淮安),打造兵器,招募部众,组织起了一支两千余人的武装,随后继续北进,挺进中原。

此时中原的形势非常复杂。

由于多年的战乱,中原出现了大量的坞堡,这些坞堡大多由地方豪强和流民领袖为自保而建,他们各自为战,也常互相攻伐。

其中在兖、豫一带势力较大的坞主是张平和樊雅,两人各有部众数千人,一个自号豫州刺史,一个自称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

祖逖派参军殷乂前去招降张平。

这个殷乂不知哪来的优越感,见了张平,眼睛根本不看人,鼻孔一直朝着天,嘴里始则终在大放厥词。

看到张平的房子,他就说:这屋子真不错啊,可以当个马厩。

看到一口大锅,他又说:这锅真不赖啊,可以熔掉打造兵器。

张平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辩解道:以后天下太平的时候这个锅还有用,为何要毁掉它呢?

殷乂回答他的是一声冷笑:你能保得住自己的脑袋吗?还舍不得一个锅!

这下张平终于忍无可忍了:我能否保住脑袋暂且不说,但你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他当即拔出佩刀,砍下了殷乂的头颅,随后拥兵固守,与祖逖对抗。

此事在《晋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不过,我个人认为,殷乂在这里的表现实在是显得太不可理喻了。

只有两个可能:

一、殷乂的精神病突然发作;

二、张平不愿归顺祖逖,这是他在*掉殷乂后编造出来的借口。

当然,不管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张平反正是决心顽抗到底了。

祖逖和张平相持了整整一年多,最后使出离间计,诱使张平部将谢浮将其暗*,才算解决了张平。

之后,祖逖又与樊雅苦战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招降,进驻谯城。

谯城西北的陈留(今河南开封东)一带,是另一个坞主陈川的地盘。

之前祖逖与樊雅作战的时候,陈川曾派部将李头协助祖逖。

李头对祖逖的才干非常佩服,常对人说:若得此人为主,我就算死也无恨了!

在陈川看来,李头在自己的主公面前说这句话,就相当于一个女人在自己的老公面前说“若能嫁给那个男人,我就算死而无恨了!”一样,是很令人生气的。

一怒之下,他*了李头。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李头的部众全都叛离了陈川,投奔祖逖。

陈川更加恼火,率部攻掠祖逖管辖的豫州诸郡,却被祖逖击败。

这下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祖逖的对手,为了自保,他干脆投降了后赵的羯人首领石勒。

石勒立即派侄子石虎率军五万救援陈川。

祖逖与石虎在浚仪(今河南开封)交战,因寡不敌众,不得不退保梁国(今河南商丘)。

之后,石虎裹挟着陈川回到后赵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命大将桃豹留守陈川的老巢浚仪。

祖逖也乘机回军,攻占了浚仪城的东门。

同一个城池,后赵军占据了西门,祖逖军则控制了东门,谁也吃不掉谁。

时间一长,两军的粮食供应都出现了问题。

祖逖让部下用布袋装上沙土伪装成粮食,源源不断地往城里运,同时又让两三个挑夫挑着少量用同种布袋装的真粮,故意假装累了,在临近后赵军营的路边休息。

后赵军饿了很久——肚子已经比我的钱包还瘪了,看到这些粮食就像色狼看见衣衫不整的美女一样,当然把持不住,马上就带着武器一哄而上抢走了这些粮食,总算每人都喝上了一碗稀粥。

然而,他们嘴里喝着粥,心里却犯着愁:对方粮食充足,自己却饿着肚子,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后赵军顿时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好不容易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后方运军粮来的消息,没想到居然又被祖逖派人在半途劫走。

这下桃豹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无奈只得放弃浚仪城,仓皇北逃。

祖逖则乘胜追击,攻占了封丘(今河南封丘)等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祖逖的这次胜利,让他的威名传遍了中原大地!

要知道,桃豹是后赵宿将——石勒起家时的十八骑之一,向来以勇猛善战著称!

除了打仗,祖逖还擅长搞统一战线,在他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中原各地大量的坞主都归顺了他。

这些人中有不少之前为了自保曾被迫投靠后赵,有的甚至还在襄国押有人质。祖逖不仅听任他们同时臣属于后赵和自己,还时不时地派兵假装*扰他们,以免后赵军生疑,影响人质安全。

这些坞主对祖逖自然十分感激,后赵军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向祖逖报告。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一来,祖逖在和后赵军的交手中连连获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就像步枪奈何不了坦克一样,石勒根本奈何不了祖逖。

硬的不行只好来软的。

他命人到祖逖的老家范阳遒县(今河北定兴)修复了祖逖祖父和父亲的陵墓,还派专人看护,同时给祖逖写信,要求互通使节并开通边境贸易。

祖逖没有回信,却放开了和后赵之间的贸易。

一般来说,汉人和胡人做生意总是赚多赔少的,祖逖自然获利颇丰。

后来祖逖部下有人叛逃到了后赵,石勒毫不犹豫就*了他,将首级送给了祖逖。

祖逖也投桃报李,之后对后赵的叛臣也都拒而不纳。

就这样,两人算是默许了双方的停战状态,中原大地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和平。

祖逖在内政上也很在行,他大力劝课农桑,恢复生产,自己则一切务求节俭,与百姓同甘共苦。

在他的治理下,饱经劫难的中原百姓总算过上了难得的安稳日子。

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在一次宴席上,当地的父老们都流着泪对他说:我们都是快要入土的人了,没想到还能遇到您这样的父母官,死也无憾了!

然而,在中国古代,得民心的往往不得皇帝的心,比如宋朝的岳飞,比如现在的祖逖。

东晋皇帝司马睿对拥兵在外的祖逖十分猜忌,为了牵制祖逖,他特意任命自己的亲信戴渊为都督司豫等六州诸军事,驻于合肥,作为祖逖的上级。

祖逖很郁闷。

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到头来反不如一直在京城悠哉悠哉的戴渊!

献身的不如献媚的,有功的不如有宠的,这让他心里怎么能平衡?

更重要的是,戴渊虽有一定名望,但缺乏见识,让这样一个人来领导自己,自己以后还怎么干事?

而让他担心的还不止这些。

当时的东晋朝廷内部矛盾激烈,拥兵上游的荆州刺史王敦正密谋篡权,一场内乱似乎已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北伐大业怎么可能实现?

祖逖忧愤不已,不久就得了重病。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努力,在病中他命人修建了虎牢城(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作为下一步进取的基地。

公元321年九月,祖逖抱憾离开了人世,时年五十六岁。

也许祖逖的北伐不像刘裕那样“气吞万里如虎”,也没有岳飞“直捣黄龙”的气势,更没能像朱元璋那样一统中华,但他在几乎没有得到后方支持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孤军深入,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让石勒不敢窥兵河南,这完全称得上是创造了奇迹!

如果说把朱元璋的北伐比作带领巴萨夺得冠军杯,把刘裕的北伐比作带领曼联横扫多支强队,那么祖逖的这次北伐可以看成是带领一支地方业余球队打入冠军杯决赛,难度系数更高,更为不易!

在国土沦丧、中原陆沉的危急时刻,祖逖拔剑扬眉,挺身而出,虽然未能力挽狂澜,但他那击楫中流的慷慨、知难而进的精神,依然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