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花山水瓷画的发展,看康熙时期瓷画特点,禅味的形成受啥影响

从青花山水瓷画的发展,看康熙时期瓷画特点,禅味的形成受啥影响

首页休闲益智禅宗陶器更新时间:2024-05-11
前言

由于清朝初期前王朝覆灭,政权更替,社会中的思想趋势、审美潮流普遍流行着一种大隐而空灵的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在艺术氛围里的渗透,不仅体现在清初的国画山水中,青花山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受其影响。

一、青花山水瓷画的形成与发展

青花瓷是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瓷器之一,它清白明净,古雅幽蓝,诞生后不久便受到广泛的欢迎。

山水画的形成与人物画相比相对较迟,隋唐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青花山水的形成过程与水墨山水相类似,在瓷上绘制青花山水最早出现在元代,但那时候的青花瓷上的山水图案十分简单。

一直到明晚期,独立意义的青花山水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大量涌现,到清康熙时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了一种极富东方韵味的瓷绘艺术。

1、掩映生姿的初始期

元代中后期,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开始大量生产青花瓷器,元代由于进口青花料的昂贵和国外市场对于青花瓷纹饰图案的特殊要求,故元代的青花瓷器几乎不见单纯的山水图,只是在人物画背景中有简略的山水作衬托,属于一种背景山水

在元代青花的基础上,明代早、中期的青花山水又有些不同的特点,明早期的官窑青花山水,画面简单,变化较少。

2、写意化的流行期

青花山水画的发展在明代晚期迎来了根本性的转变,自明万历年开始,为宫廷服务的官窑逐渐走向衰败,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庞大需求,大大刺激了民窑的生产,民窑的青花瓷器不再受宫廷的束缚,青花装饰也日趋清新洒脱,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3、独树一帜的鼎盛期

清康熙朝的官窑青花山水,区别于明代官窑图案式、园景式繁密的山水表现形式,此时期的青花山水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山水画的水墨丹青韵味,展现了康熙宫廷在青花瓷的审美上,对自然山水的理想追求康熙朝民窑青花山水,色调明净艳丽,画法清淡雅秀,充满自然、朴素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着当时艺术氛围的审美倾向和社会生活的思想内涵。

民窑山水的绘画方法与官窑相类似,题材以四时风光、远近山水为主,绘画风格则受明末清初文人山水画家董其昌的影响,有南宗山水的禅味。

二、清康熙民窑青花山水瓷画中的“禅味”体现

青花山水的出现是传统山水画成熟的表现,是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是文人画家与陶瓷工匠在集体艺术意识的支配下,共同参与陶瓷艺术创作的成果。

与文人山水画相比,青花瓷器虽不具备宣纸绢帛的细致入微,但它特有的民俗内涵和民族精神与传统文人山水一脉相承,青花山水是把水墨山水画的意境、气韵与青花瓷的明净淡雅相碰撞,是承接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理念与艺术精神,在呈现中国式眼界心境的画面上,以素为本,用青如墨。

自佛教入华以后,发展到清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以被接受并且发展至今,是因为它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宇宙和人生的新角度,使人耳目一新。

印度佛教为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选择我们本土的思想进行攀援,它融入了道家老庄的思想和儒家的一些文化,逐渐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适合中国文人士大夫心理、生活情趣的中国化佛教——禅宗。

1、青花山水瓷画的“禅味”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常常用客观物象来抒发和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而作为主体精神与客观物象的结合体就被称为“意象”。意象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它不仅是表达主体精神的艺术形象,而且是借物抒情、以物喻意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和观照自然、感悟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都体现着禅者的内心和禅学风韵。

2、青花山水瓷画的“禅味”构图

天地万物、自然山水在青花山水瓷画中绝不是以孤立或堆砌的形式出现,必定是经过了艺术家的概括取舍和经营位置而成,是艺术家在切身领悟自然之后在脑中加工改造,形成生动的气势、特殊的情感、深远的意境,增强了山水画面的内涵和思想。

艺术家用心灵的眼睛看自然万象,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是带有对深广无穷宇宙的态度,画家胸中的万象森罗在画面中的安排都是自有妙理。

在清康熙的民窑青花山水瓷画中,运用最多的就是三段式构图和一角半边式构图,这都与当时民窑山水瓷画所体现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态度有关。

三、清康熙民窑青花山水瓷画“禅味”的审美意趣

青花山水瓷画艺术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更是凝聚着社会的审美心理和思想态度,反映了民心和民意,积淀了历史和文化。

而由于禅宗的超然度外、重隐山林,最符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也最能与高远飘逸的山水相融合,因此无论在传统山水画还是青花山水瓷画中都充分表现出禅宗的审美精神。

清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在经历元、明两代的变迁后,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都达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充分展示了青花山水瓷画的魅力。

虽然康熙官窑的青花山水非常突出,但民窑的青花山水更具审美趣味,在阅了无数民窑青花山水瓷画后,能感受到的是它们与众不同的意味和境界,这是由于当时民窑的青花山水不以瓷器装饰为最终目的。

常常利用青花来表现隐逸的生活、平和的心境、通达的思想和淡远的人生,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寄寓方式,这使得民窑的青花山水更加自由和更具内涵。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画理画论中,“简”是一个高级的审美范畴,也是山水绘画里不可或缺的审美意趣,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这一风格与禅宗的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

禅家在参禅授理中讲究言简意赅,一些画家在作画时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所以常常作简练之笔、极少之景、淡淡之墨,认为只有如此方能显露其空无的禅心。

四、清康熙民窑青花山水瓷画中“禅味”的成因

青花山水瓷画发展到清初不单单是作为一种陶瓷装饰而存在,它的创作轨迹已经是以文人精神、文人气息为指向,已经具备了借物达意、挥写心象的笔墨语言,这种青花山水瓷画的文人意识形态源于禅思想下的艺术思维模式的改变,使青花山水从精神上自觉或不自觉的带有禅的味道。

这种禅宗审美意味的出现也绝非是偶然的、随意的,它是与整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环境、艺术思潮等息息相关,它在青花山水中的呈现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1、江西地处南禅的文化环境的促成

江西在中国古代曾是南禅的主要根据地,历史上就有“不到江西,不得禅宗之要”的说法。

禅宗自菩提达摩祖师经历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直到五祖弘忍时下分为南宗、北宗两支,北宗以神秀“渐修法”为代表,南宗则以慧能“顿悟法”为代表,惠能在继承弘忍的禅宗衣钵后曾到曹溪宝林寺登坛讲法,一时间修习南宗禅法的门徒急剧增多,南宗由此大盛。

江西曾经高僧云集,各宗各派门下所出弟子不计其数,在此开坛讲法,辈辈相传,枝繁叶茂,禅脉绵长,广为传播,遍及神州,影响颇深。

在绘画艺术领域里,画家、画工们必定会沾染到这种禅风,也必定会或有或无的沾带到他们的笔中,或酣放于林泉之中,或流露在山岩之上。

2、文人山水画的禅宗理念对其的影响

山水画自滥觞起就在骨子里打下了各种文化精神的痕迹,不同时期的山水绘画经过了历代时代精神的灌注,成为每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代表符号,它承载了中国文人所有的情感、胸怀和人格,是最能代表文人精神意蕴的艺术形式。

文人山水画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精神,援道入儒,将儒家重视天的人伦性和道家重视天的自然性融入其中,并渗透了佛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寒潭落花、明月积雪、空山雨露这些带有佛禅意味的主题,无不成为文人山水画家表达自我精神世界的支柱。

山水画入青花以后,从明末到清初,尤其是清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山水,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已逐渐成熟和丰富,不再拘泥于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更多是注重画面的诗意美和内涵表现,集文化与艺术为一体,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深深受到文人山水画的影响。

3、清朝初期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十七世纪初,中国正处明末清初的政权交替阶段,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急剧的动荡和变革,旧王朝覆灭,新王朝建立,在混乱的历史交替背景下,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处于革新当中,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如波涛般汹涌而来,这使得中国绘画艺术走进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进而影响了青花山水进入一个空前大盛的阶段。

清初社会中的遗民气节与自然造化完美结合,呈现出萧散清逸、放怀磊落的禅悦之风,且遗民无时无刻不与自然亲近的行修方式,也为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精神体验,在整个艺术领域里形成一股禅悦的时尚潮流。

总结

青花山水滥觞于元代的背景式山水,经过明代写意性的过渡,直到清康熙时期青花山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因此,青花山水发展到康熙时期已经具有独立、自由的创作形态,加之文人山水画对其的影响,这时的青花山水必然倾入了文人山水的南宗意味。

在当代的青花绘画艺术中,基于新的时代社会背景下,禅宗所包含的精神及审美有了更个性化的思考,康熙民窑青花山水中静谧、平和的禅味同样适用于当下人们繁杂、急躁的心理,因此当代的青花绘画仍然喜欢表达禅意,表露禅味。

封建时代的逝去不代表精神的逝去,在这个万紫千红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似乎更加渴望精神的超脱,物质生活的满足已不是现代人的追求,精神的满足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青花绘画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始终与禅宗这样的思想紧密相连,尤其是现代人崇尚简约的思想观念也正是与康熙民窑青花山水的简练风格不谋而合,它所蕴含的禅宗意味为陶瓷艺术注入了人的活的灵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