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博物馆奇妙夜天天见?
专家说“没那么容易”
夜幕笼罩,博物馆的一切都“活”了过来,追逐骨头的霸王龙、爱捣蛋的猴子、暴虐的匈奴王,它们将一切弄得不可开交……这是来自经典科幻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场景。这部13年前上映的影片引发观影潮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夜间博物馆的无限想象:夜间的博物馆是怎样的?
“网红”故宫博物院满足了大家的期待,今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夜场活动。3月23日至24日,上海外滩美术馆首次开放顶层夜间项目;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莫高窟将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不少博物馆也表示近期将推出“夜游”活动。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目前博物馆正处于“成长期的烦恼”,博物馆能向公众提供的供给和服务不能达到社会需求,将针对公众对博物馆新的需求提出改革意见。在此背景下,公众期待的博物馆夜场常态化是否可行?可能会对国内的博物馆管理和经营理念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打破“朝九晚五”模式
夜间博物馆别有魅力
“小哥一千块求购故宫元宵节门票,因为我觉得我是阿哥!”这在今年2月下旬成为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在此背后,是“紫禁城上元之夜”门票的一票难求。在故宫博物院2月17日宣布推出此次活动之后,还引发了一波抢票潮,18日凌晨故宫订票页面更是因此一度瘫痪。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该活动能够成功举办,不仅归功于故宫工作人员的经营意识较强,故宫博物院作为历史遗迹所自带的文化属性以及元宵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都是影响此次夜展人气的重要原因。
打破“朝九晚五”的运营模式,国内不少博物馆已然开始尝试开夜场,获得了公众的关注和广泛响应。据媒体报道,2014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夜间特展时,不少观众从下午就排起长队等待夜场售票。北京自然博物馆更连续十多年举办夜场活动,有趣的是,2014年底,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在中国上映前夕,更是选择与该馆合作,举办了一场博物馆“复活”之夜活动。即使故宫,之前也有过夜间开放的经历——在2004年后持续多年在八月十五举办“太和邀约”活动。
夜场活动,之于广东省内的博物馆,也并非新鲜事。2018年5月18日“博物馆日”,广州有近10家博物馆开放夜场,其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夜场入场人数达到全日入馆人数近四成。广州博物馆自2015年起三次举办夜场活动,在2015年中秋举办的“镇海楼之夜”活动中,观众在镇海楼内参与多种民俗游园活动,响应十分热烈。
南越王博物馆去年举办的“天黑请探墓”夜间活动,是该馆建馆30年来首次夜间开放。“我们希望观众能有一次全新的参观体验。”负责此次活动策划的南越王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李妍介绍,在夜场展览的150分钟时间内,博物馆提供了“探秘王墓”VR游戏、“南越故事”露天皮影戏、情景剧式讲解“南越奇遇记”等10个活动项目。
对比日间常规展览,博物馆夜场活动为何如此吸引人?
国家博物馆2014年的那次夜间特展,正是陈履生任副馆长时策划举行的。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认为,夜间的博物馆有着不同于白天的视觉感受,在灯光、夜景等配合下产生了独特的整体氛围,这种独特的景观极具吸引力。“好比电影《博物馆奇妙夜》那些动起来的文物一样,夜场活动代表了人们对博物馆夜间景观的一种特别的兴趣、猜想和创建。”陈履生说,此外,徜徉于夜间博物馆的观众也较少,营造了一种清静的气氛。
对博物馆夜场活动“叫好”的,不乏因白天工作经常错过观展机会或因为日间博物馆人流过多而特意选择夜场的人。
陈履生认为,博物馆的夜间专场反映的是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对于一些特别的展览,能够延长开放到晚间,使得展览有更大范围的观众覆盖面,反映了博物馆对公众的态度。而博物馆夜场活动加入到城市的夜间休闲活动中,也反映了博物馆所在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公众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夜展常态化的呼声此起彼伏。
夜间开放制度化难在何处?
让博物馆管理压力骤增
博物馆举办夜场展览的概念始于欧洲。上世纪末,“博物馆长夜”项目风靡欧洲,这种新颖的展览形式很快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也为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机构带来新的活力。“博物馆长夜”项目发展至今,已有超过30个国家、2000家博物馆在夜间提供免费活动,吸引了数以百万的参观者到访。
中国博物馆已开始尝试夜间开放,但绝大多数未制度化,原因何在?陈少峰认为,博物馆举办夜场展览,需要突破很多限制。正是这些限制,让不少博物馆“望而却步”。
陈少峰认为,博物馆举办夜场,首先需要突破安保、消防和自身空间三重限制:安保人员在夜场短暂的时间内需要大幅增加,整个展馆需要重新进行消防安全审批,而国内大多数博物馆设计时缺乏能够举办夜间活动的场所,因此一些夜展活动只能选择在馆外广场举办。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对此深有感触。该馆自2015年来举办过三次夜场活动,今年秋天也有望再次推出相应活动。她以去年的“镇海楼之夜”举例说,当晚广州博物馆的安保人力比日间增加至少三分之一,对于可能发生的人流超过承载量等问题都提前做好了预案。“夜场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办,但是夜场给博物馆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如果想要夜场活动常态化,那真的需要好好考量一下。”
南越王博物馆暂时没有将夜场常态化的打算。“博物馆开一次夜场,增加的运营成本不仅是简单的一倍而已。”该馆宣教部副主任李妍坦言,“我馆在举办过夜展后,也发现馆内依山而建、楼梯众多的环境不利于夜间常态化开放,且墓原址部分,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也不适宜用到大量照明系统。”
除了上述条件限制外,对自身功能的定义不同也是一些博物馆不选择夜间展览的原因之一。
刘玉珠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博物馆是公众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不是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需要坚持底线。
伴随着博物馆夜场的开办,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夜展中参与的儿童较多,在馆内呼喊打闹影响正常观展的情况屡有发生;在日前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夜场活动中,票贩在网上高价销售黄牛票、伪造虚假“请柬”等行为也给博物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夜展的娱乐属性较强,这是观众喜爱夜展的原因之一。群众喜爱灯光秀,但灯光秀是否一定要开在博物馆里?”陈少峰据此提出疑问。
办夜场实现更良性互动
需平衡公众需求和经济效益
尽管面对不小的管理压力和质疑之声,国内仍有一些博物馆管理者选择回应公众期待,不断为博物馆夜场活动探索新的解决之道。
罗兴连介绍,广州博物馆和国内的很多博物馆一样,都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摸索举办夜场展览的定位和可行性。“尝试开展夜场活动,其实也是希望能更加贴近观众,让观众有机会利用夜间时间和家人一起走进博物馆,将夜场活动作为休闲或是了解知识的一个途径。”罗兴连说。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博物馆管理人员选择在展览内容上下功夫,让展览脱离高高在上的形式,更加“接地气”。罗兴连认为,如何将这种贴近大众的展览形式,与过度娱乐化的“庙会”活动区分开,这需要博物馆有更清晰的定位和宗旨。
同时,博物馆也需要依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开放夜展。相较而言,观众流量较大、资源较多的博物馆更加适合。
李妍表示,南越王博物馆长期固定展出《南越藏珍——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和《杨永德伉俪捐赠藏瓷枕展》以及展期为3至4个月一换的特展。在展览时间上,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前来参观。而该馆每年的参观人数约为50万人,全年日最高参观人数约5000人,这个参观量也远没达到博物馆的最高承载量。因此,如果夜场常态化开放的话,可能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陈履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并不是政府全额投资的博物馆或者私人博物馆来说,夜间专场是扩大收益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与社会、企业、特定人群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这使得夜间本来闲置的一些场所火起来,既增加了收入又扩大了影响。
针对一些公众期待的“夜场常态化”形式,在陈履生看来,一些国外博物馆做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每周三和周五展览延长至晚9时45分,荷兰的梵高艺术馆每周五延长至晚10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每周五、周六延长至晚9时。
陈履生强调,博物馆“夜场”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夜场”应是像上述国外博物馆一样,在夜间时段整体对外开放。不开放遗址博物馆内的展厅,而只是开放了某些与园林或遗址相关的部分,或者是在遗址内举行party、灯光秀等活动,在他看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夜场”,而是“夜间专场”。
陈履生提出,博物馆应该表现出对城市的责任和对公众服务的基本态度。博物馆在特定时间延迟至晚间开放的机制,是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依赖关系常态化的关键举措。
“它不仅能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也能反过来促进博物馆各方面专业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建立博物馆夜间展览的常态化机制,对于国内博物馆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夜间休闲和消费体系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陈履生说。
南方日报记者 泠汐 杨逸 刘长欣 策划统筹:刘长欣 伍青 谢苗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