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抗美援朝老电影《打击侵略者》,八一厂1965年摄制。这是一部非常经典非常熟悉的老电影,当年看过n多遍。这次重看,那熟悉的情节、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台词,还有那感人的场面,让我一边看一边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少年时代,重温了年轻时的美好。可能是老的缘故吧,现在看五六十年代一些电影,看到那些充满英雄主义的情节,英雄的人物,总是被感动,禁不住流泪,大概因为老电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就是这种文化和这种精神让我怀念,让我感动吧。可能很多同龄人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主要看个热闹,喜欢看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现在看则总想了解一下影片的历史背景,寻找一下片中人物的原型,可能是习惯吧,呵呵。
本片的大背景应该是朝鲜战争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因为片中有奇袭白虎团的内容,奇袭白虎团是金城反击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斗。奇袭白虎团的指挥员是68军203师609团副团长赵仁虎,(即影片中于纯绵饰演的副团长崔凯)。配属他的还有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的12人化袭班,化袭班都化妆成韩军,杨育才化妆成美军顾问,直接偷袭韩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进行斩首行动。他们打进白虎团团部,歼敌近百人,毙俘一些高级军官,战绩非常辉煌。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后来改编为京剧样板戏,使这场战斗更是家喻户晓。文革时我们小伙伴们常说的一句韩语古伦木欧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傻子姚二嘎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杨育才在这次战斗中从俘虏口中获悉的白虎团当晚的口令。
张良饰演的丁大勇潜伏时被火烧的情节取自邱少云烈士的事迹。不过邱少云牺牲的那次潜伏是1952年上甘岭战役之前15军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时的一次小型战斗,邱少云是15军29师战士。丁大勇后半部的事迹有点杨育才的影子。
片中黄焕光饰演的小豆豆为保护主峰红旗而牺牲的故事也有原型,是金城反击战中牺牲的68军某连突击队长张世秀烈士。
敌人阵前大设伏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是60军军长张祖谅指挥的,一次是179师和181师设伏,一次是180师设伏,规模比较大。
李炎饰演的军长也有原型,不过有好几个,68军军长陈坊仁少将,(儿子陈勇中将曾任总参谋长助理,)15军军长秦基伟中将(儿子秦天现任武警部队副司令),60军军长张祖谅中将。胡晓光饰演的方政委原型是68军政委李呈瑞少将,15军政委谷景生少将(xx的岳父)
影片是根据宋之的话剧《保卫和平》改编的,所以台词和表演有很明显的话剧痕迹,有些台词比较空洞、比较书面语,很慷慨激昂,显然是话剧风格。我年轻时看过不少话剧,很熟悉这种舞台风格,拍电影时应该更生活化更口语化一些。
当年看这部电影时,觉得志愿军住的坑道挺神奇,挺好玩,非常向往。看到坑道里放个洗脸盆不停地滴水也不明白咋回事。现在才知道,坑道里潮得很,呆久了会得关节炎,但战士们为了战争要长年累月待在坑道里,战争初期甚至连总司令彭德怀也要住在这么潮湿的坑道里,条件很艰苦啊,向志愿军致敬!
本片其他演员有:石存玉、王孝忠、谢万和、张勇手、刘秉章、张维佳,李松竹、黄邦瑞、华文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饰演尹玉善的李松竹,她身材婀娜(舞蹈演员),面容妩媚,既漂亮又性感。她的面部表情特别丰富。她看到金日成照片时的那种激动和虔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片拍摄于文革前夕,她的表演当时观众看着觉得也很正常。金哲奎面对白菖蒲时始终高高在上的场景也隐然有了文革时三突出的表演风格。
谢万和很有意思,他在片中是个不重要的配角,是白菖蒲的副官,但他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很丰富,尽管大多呆在角落里,但似乎总有抢戏之感,让我想起陈佩斯的小品。
演美军少校布鲁克的张维佳是中俄混血儿,文革前在八一厂是演美军的专业户,比如《奇袭》里守康平桥的美军士兵等等。文革后他改行当了导演,导过《解放石家庄》等多部电影。他还发现并推出了斯琴高娃。
演金玉善的华文莲非常可爱,可惜她演的电影太少了,只看到过这一部,所以我曾经把她和赵文瑜搞混。
本片作曲傅庚辰。他写的那首高亢激昂旋律优美的插曲我特别喜欢,当歌声在弥漫的硝烟中突然喷薄而出然后蜿蜒流淌时,我再一次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不过,本片有两点不足,一个是丁大勇埋伏时被火烧了半天,最后不仅没有死,还像没事人一样参加了鹰峰保卫战。再一个是金哲奎被俘后痛斥白菖蒲,让白菖蒲恼羞成怒,但白就是不*他,最后让他不仅得救,还击毙了白菖蒲。这两个情节过于牵强,不过倒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就是不能宣传战争恐怖,不能写悲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