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考古打破壁垒 让过去的文物“涅槃重生”

科技 考古打破壁垒 让过去的文物“涅槃重生”

首页休闲益智打破宇宙壁垒更新时间:2024-07-04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车家竹

“我一直有个愿望——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让民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的辉煌,体验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重要贡献,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 2023年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德国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王巍在南京举办的“2023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这样说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德国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王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巍在论坛上带来了题目为《数字技术与中华文明探源》的演讲。他认为,可以通过各种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发明创造、衣食住行、神话传说等展现出来,让民众在游玩中体验和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

“数字化考古”变革

考古2.0到3.0版本的进化

王巍回忆到,国内在1996、1998年挖掘的时候,基本上都还在使用皮尺,每次测数值都不一样,这点让人非常头疼,但现在全站仪测绘已经实现了普及,进化到了考古2.0版本,现在各种技术应用也正在向3.0挺进。

皮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巍说,“从技术手段出发,原来都是纸质版的记录,但现在有数据库、系统表格;传统的保存方式是利用照片胶片,但现在是数码相机,摄像机。尤其是测绘方面,原来我们的测绘都是一点一点测,但现在有整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把不同的高层、不同的聚落,聚集在一张图上,除此之外,还有环境的变化和文明演进关系,包括洪水的高层等等都能做到。在分析手段上,现在我们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紫禁宫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全站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物不可能活,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要让过去的文物,文字能够沉浸式呈现出来,包括都城、宫殿、村落、墓葬。”王巍表示,数字化的考古变革多年来从技术手段上有了明显的变革。

民众理解不了考古?

数字技术再现当年风貌是出路

“在考古所挖掘的文物中,古希腊的古建筑在1500年、2000年地面上可以看到,但是很难让老百姓看懂。”王巍表示,如何让老百姓理解考古,了解历史已经成为了考古成果向民众展示的一道鸿沟。

良渚古城考古挖掘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巍表示,“我们当年发掘完请老百姓看,但在当时的情景下,大家都觉得就都是土,我们也苦于没有办法去科普,但现在数字化的技术可以让这些地基当时的建设怎么样,甚至建筑步骤怎么样、格局怎么样、房顶如何,得以数字化展示,而且现在有更高的三维数字体验技术,让考古成果具象化的显示。”王巍认为:“所以在考古复现当年情景之下,文化和科技在考古成果的普及方面有巨大的前景,因为它是实物,通过这个两者结合起来,是现在考古方向迫切需要的一个契合点。”

浙江茅山遗址发现的良渚文化水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巍说,这几年来,AR、VR、裸眼3D、元宇宙等这些技术运用到考古中,但更需要的是发掘和结合。他最近十年来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让沉浸式让民众体验中华民族的辉煌。“让博物馆展示活起来,这其中还包括数字化、动画等场景,而且如果有这样一个场所来游玩,在一两天的游玩过程中体验中华民族的辉煌,对各个时代重要贡献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非常好的。”

良渚文化中的玉礼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民众有高度需求,博物馆有那么大的民众容量,考古可以和文化科技做充分的融合,设想比如说诸如古代神话的领域,甚至说单单拿出一个《山海经》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我们中国的遗迹遗址的再现,各个王朝辉煌内容,还有夏商、西周文化太多的内容都需要结合技术手段。这也是考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传播,让国内民众和全世界了解。我们有太多内容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文物展览用数字化平台去推出。”

最后,王巍也呼吁,从中华优秀文化寻找源头活水,更加完整讲述中国历史,更好的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运用数字化技术去探源中华文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