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运行图试行后,大兴线全部车站告别限流,新宫站乘客顺畅进站
这是北京首条超长贯通运营的线路,南北延伸50公里,穿越北京4个城区,日均客运量120余万人次。仅在工作日早高峰,每天就有数十万市民(约占全日客流的40%)乘坐这条通勤线,快速完成从家到单位的空间转换。
地铁大兴线与4号线贯通运营,虽然方便了乘客,也让这条里程长、客流大的线路担负重任,经常会出现一趟车乘客上不去、车厢拥挤、进站限流等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调图准备,半年内多次夜间测试,今年5月8日起,大兴线试行新版运行图,工作日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由2分40秒缩短至2分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跑出了高速度。
记者跟踪采访发现,新版运行图试行一周后,大兴线11座车站全部告别早高峰限流,7点至8点满载率由95%降至70%。一趟车清空站台成为可能。
2分钟间隔是怎么跑出来的?给运营带来哪些挑战?大兴线是不是必须“削峰”?京港地铁运营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进行了独家解读。
揭秘
跑进2分间隔是一则复杂运算
2021年4月,新版运行图试行前,早高峰期间,大兴线西红门站上行站台候车乘客较多
常坐4号线大兴线的市民都知道,为了多拉快跑,这条线路工作日早高峰采取3个大交路套跑1个小交路的运行方式。通俗地说,就是3个大圈车从天宫院站到安河桥北站,1个小圈车从新宫站到安河桥北站,区间运行。随着大兴线客流攀升,京港地铁也在考虑如何优化行车组织。
“2010年贯通运营初期,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大兴线进站量不足4号线的4成。所以,区间车的起点选择靠近4号线的新宫站,符合当时客流分布特点。”京港地铁运营运输总管王英告诉记者,随着黄村卫星城的快速发展,大兴线客流增速迅猛。2019年下半年,早高峰大兴线区段进站量已超过4号线进站量。较之贯通初期,4号线大兴线的客流分布特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为了缓解整条线路的压力,让沿途更多车站乘客能上去车,大兴线多个车站陆续启动常态限流。
想进一步提速,必须改变方案。但怎么改才能将运力提升到最大效率?“我们想过用新的区间‘黄村西大街-中关村’完全替代既有区间‘新宫-安河桥北’,确实可以缓解大兴线的压力,但是新宫、公益西桥、北京南等大客流瓶颈点的压力会更加突出。”王英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简单粗暴将大兴线更多客流“灌”进路网,4号线会更难“消化”。
大兴线想跑进2分间隔,必须实现运力与客流、时间、空间的精准匹配,这是一则复杂运算。在对不同时段、不同区间客流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后,京港地铁创新推出“复合交路套跑模式”——7点至9点,新增的“黄村西大街-中关村”与既有“新宫-安河桥北”两个区间与大圈车分时段1:1套跑。以进城方向为例,6点15分至7点42分,由黄村西大街站始发21列空车到达中关村站;8点到9点时段,新宫站发往安河桥北站的空车从8列增加到11列。
“从两个区间的切换时机上看,想要实现的效果是,8点前把迎来峰值的大兴线客流快速运出,消除前端滞留;8点后把大运力北移,重点削峰4号线大客流。”王英介绍,通过两个区间的“接力跑”提升大兴线整体的运力,其中,早高峰期间仅大兴线7点到8点单向就可多运送约1万名乘客。
挑战
“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0秒!”
2021年5月8日,新版运行图试行首日,早高峰期间,大兴线西红门站上行站台候车乘客较少
飞快运行的地铁列车跑出2分间隔,会给运营带来怎样的挑战?
早上7点20分,记者在黄村西大街站看到,一辆从主城区方向跑来的区间车进站,几名工作人员在站台上奔走提示,“终点站到了,请大家下车。”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个别乘客听不到广播或者忘记下车,两名男员工分别从车尾、车厢中部出发,一路小跑地人工清车。“速度必须快,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0秒!”一位男员工跑下车后说。记者看到,这列车清空关闭车门后,迅速开进车站库线完成掉头,在对侧站台接上乘客开往中关村站。
“增加区间运行,在线列车增加,对信号、供电等系统的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如果一趟车开不出去,后面车开不进来,区间压车就会加大承载负荷。因此,各个专业需要完美配合,避免出现压车情况。”王英介绍,新版运行图是各类运营资源合理调配的协同体现,从用车数量到段场出回车能力,从牵引供电负荷到折返库线配置,从信号安全设置到检修天窗期安排,从列车在站台乘降时间到乘客安检进站时间等一系列因素,都要通盘考虑。
京港地铁运营计划经理陈克介绍,此次调图因为增加新的运行交路,会涉及两个新的折返车站,过程中,一些乘客已长期习惯的运营组织可能会有些改变,所以我们格外慎重。近半年时间,每天夜间运营结束后大兴线还在忙碌地进行多轮夜间测试,尤其是全压力测试。“测试验证信号、列车、供电、线路的能力,进行偏差修正。所有同事共同努力,希望让测试结果达到预期的标准。同时,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将新图首次载客应用安排在非工作日,以保证万一出现问题,将对乘客的影响降到最低。控制中心、车站、乘务、工程等专业人员在新图试行前进行了充分的应急演练,工程部的同事也开展了大量的维护保障工作。”陈克说。
改变
从早高峰看不到地面到全部上车
新版运行图试行后,乘客在黄村西大街站乘坐上行小交路空车
跑进2分间隔的大兴线,“削峰”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仅仅一周多时间,大兴线全部11座车站告别限流,市民进站提速。
早上7点半左右,枣园站站台上,一辆还有空座的区间车进站,每个车门前十余名排队乘客快速上车,站台瞬间清空。调图后,枣园站取消了高峰期分批放行,过去快排到站厅楼梯处的长队不见了。“现在一趟车就能上去,有时还能找到座儿,赶车不焦虑了。”在中关村上班的王艳告诉记者。
新宫站的变化也很明显。“过去早高峰,由于车厢满载率过高,列车到站后仍有许多乘客上不去车、留在站台,为了保障乘客安全,我们关闭A、C口安检点,只开B、D口安检点,站内设置围栏,乘客需绕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刷闸机进站乘车。与此同时,还要关闭部分出入口进站电扶梯,放缓进站速度。”值班站长告诉记者,如今这些措施全部取消,乘客可以正常进站了。
在西红门站,取消限流措施后,乘客不用再多次绕行后进站,高架站上楼扶梯开启让乘客不再费力爬数十个台阶,早高峰进站乘车时间从最长十几分钟缩短至最快2分钟以内。
“早高峰期间,从客流最为密集时看不到地面,到现在站台列车到站开门后乘客基本全部上车,没有滞留的乘客,改变很明显。”京港地铁大兴线高米店北站区站区长李文感慨地说,这些改变最大的车站,都是近几年周边新楼盘集中交付、居民入住率增加、配套发展迅速,在早高峰期间通勤乘客相对集中的车站。
监测数据显示,通过本次运行图调整,工作日早高峰7点至8点,大兴线满载率由95%降至70%。大兴线“削峰”,也为4号线减轻压力,4号线包括角门西、北京南在内的6座车站也取消限流。
错峰效应也开始显现。调图后一周时间,“黄村西大街-中关村”新区间吸引了一部分大兴线乘客早出门。早上8点前,黄村西大街站到西红门站区段的进站量增加了6%。“早出门20分钟,就能坐上区间车,乘车体验好很多。”最近几天,家住黄村西大街站附近的王先生将出门时间从7点40分提前到7点20分。“这也是此次调图希望实现的效果,鼓励4号线和大兴线乘客在可接受幅度内错峰出行。”王英说。
倾听
感谢那些改变出行习惯的乘客
出行习惯的改变,对一部分乘客来说,也有苦恼。此次调图中,新宫站7点08分开出由南往北的区间空车,往南延了6个车站,延到黄村西大街站始发。这意味着,原来8点前从新宫站能坐上空车的乘客,同时段虽然上车更快,但可能等不到座儿了。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相邻的公益西桥站。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倾听乘客声音,包括车站、热线、微博等渠道,也组织了周边社区居民代表召开见面会。结合乘客声音,整合现有资源,全线通盘考虑,不断进行优化调整。”陈克告诉记者,结合居民意见,多名工作人员连续多个早高峰,专门观察公益西桥、新宫、西红门、高米店北等重点车站的客流情况。结合现场踏勘情况,目前,工作日早高峰8点以后4号线区段又在复合交路套跑模式的基础上增加4列临客。“临客作用非常大,一趟车就能把站台等车的乘客全部运走。”公益西桥站值班站长告诉记者。
“新版运行图可以让全线更多乘客高峰期上得去车,我们也很感谢那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行习惯的乘客。”王英说,后期将会根据客流情况,对运行图持续进行优化。
记者手记
错峰通勤需要共同努力
随着本市更多地铁线路贯通运营,地铁对于通勤人群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长。无论是信号、供电还是车辆,都将面临更大挑战。从安全角度来讲,地铁运力不可能无限提升,最小间隔也有极限。但线路、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更舒适的通勤体验可以通过错峰出行、预约出行来实现。
除了地铁运营部门,全社会、各行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推动错峰出行。毕竟如果市民确有通勤需求,必须按时上班“打卡”,仅凭个人意愿无法实现错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实行错峰上班,削减高峰期公共交通压力,疫情期间也可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对于积极响应的单位,政府可以适当推出激励措施。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