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生成长差距原来这么大!专家教你培养“运动学霸”

中美学生成长差距原来这么大!专家教你培养“运动学霸”

首页休闲益智地铁跑酷国际服3.10.0爱丁堡更新时间:2024-05-09

最近看到了这么一份关于中国和美国孩子成长的对比报告,真是感到扎心:

1~4岁:美国孩子已具备基本生活能力,中国孩子依旧嗷嗷待哺,被家长“引导”着沉迷学习;

5~8岁:美国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打球,中国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习;

9~12岁:美国孩子几乎每天都出去运动,包括打球、跑酷甚至力量训练;中国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镜,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太多作业,没时间运动;

13~14岁:美国孩子大多已经牛高马大,肌肉发达,中国孩子却在为多跑了一圈斤斤计较;

15~18岁:美国孩子大多开始练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数仍在运动,中国孩子正为中考不停奋斗,很多人因此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

19~25岁:美国人大多开始工作,但是他们的天性和从小培养的习惯让他们从不停止健身,中国人或者成为宅男,或者整天呆在办公室,近视者众。

回想起我们念小学初中那会儿,体育课是一门隔三差五就要被语数英“霸占”的科目。我们那时对好学生的定义一直是“永远在做题,手边不离书”。直到后来,近距离观察到了美国、英国的学霸们,才发现,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其实,国外校园里更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可能是校橄榄球队、足球、看球队的队长;学霸们也都不是戴着厚厚眼镜的书呆子,而是领导力十足、会学会玩的运动好手。

英国卫生部早已有研究表明:5岁以上的孩子,应该保持每天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锻炼。更有学者明确表示,“运动场就是人生的缩影。”体育运动能给孩子带来的益处,将伴随他们一生。

然而,很多中国孩子还并未有成熟的体育运动土壤。该如何给孩子入门?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如何为孩子找到靠谱的教练?怎样规划运动时间?甚至,那些有此特长的孩子,如何走好运动留学这条路?……关于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长期接触青少年的运动专家,来为各位爸妈答疑解惑!

入门篇

培养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

父母正确引导是关键!

Harry Belford Spencer

Star Coaching少星足球联合创始人

很多父母会头疼:我的孩子身体素质一般,也不太爱运动,怎么办?

我们能给的建议就是:孩子是通过对身边环境与对象的模仿来学习的,其中,对他们最有影响力的当然就是父母。热爱运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也对运动充满了热情。

但即使你们并不是特别热爱运动,那么也千万不要阻止孩子去参与。孩子天性活泼,体育运动对他们的身体、情感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关键是,运动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如果有孩子告诉我,他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那只能说他没有按正确的方式来学。

如果孩子开始觉得某一项运动有趣了,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你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孩子都会自己进步的。

刚入门的孩子,建议其尝试尽可能多的运动类型。不同的项目会让他们将获得更广泛的技能,从而我们也能观察到他们在哪些运动上更有天赋,或更有兴趣。

当然,身体属性(例如,身高对排球和篮球等运动很重要)对于在不同运动中取得成功非常重要,但进行这种专业运动前,最好还是有专业的教练来制定合适的计划,以防孩子出现损伤。

所以,一方面是父母以身作则,一方面是鼓励孩子参加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从中观察,这是带孩子入门的最好方式。随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水平,则需要孩子表现出高水平的才能,并持有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获得成功。

张老师

众星青少儿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

拥有十余年经验的资深体育人

超五年教龄,已培养1000余名学生

运动需要氛围。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每天或者每周能够拿出一些时间参加运动,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一定会有改变。

其次,让不爱运动的孩子对运动产生兴趣需要讲究策略。切记不要让孩子有压力,可以从简单的游戏开始,定个小目标,完成了给予口头上的表扬等。不建议动辄以物质奖励作为孩子参加运动的交换条件。

第三,家长的陪伴甚至参与很重要。对孩子来说,兴趣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运动又需要孩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较高的兴趣,否则很难真正提高水平。而低水平的状态在遇到对抗时,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必然会收到打击,兴趣也随之降低。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的鼓励,正向的引导。这些都是建立在父母的陪伴和参与的基础之上的。

就像穿鞋一样,一项运动是否适合孩子,只有他自己清楚。父母能做的就是多给孩子尝试不同运动类别的机会,并通过陪伴、观察和交流,在其中发现真正适合的运动项目。

结合目前校园体育开展的现状,建议给孩子至少选择一项集体运动项目。例如足球,本身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国内外,受关注度都很高。而且现在国内校园足球的发展受政策面的影响正走在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踢球好的孩子在升学方面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进阶篇

提升孩子身体素质,

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许多!

占洋Allen

JUZPLAY运动表现训练总监兼资深运动表现教练

NSCA-CSCS美国力量与体能协会力量与体能训练专家

NASM-CES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纠正训练专家

海军游泳队备战2017全运会运动表现教练

U19国家男足助理体能教练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出现了身体活动不足、超重或肥胖等问题,一方面是运动不足,一方面也是运动方法不得要领。

很多孩子即使已经有运动习惯,但经过我们的专业测试,还是表现出了身体健康水平低、肌肉力量差以及动作技能不足等短板。在我看来,他们最欠缺的还是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

举个例子,我们的跑跳测试结果发现,很多孩子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的跑跳技巧。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基础力量,例如标准俯卧撑和引体向上不达标。

其实,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是有具体的体能标准的——专业称其为“运动表现”。在许多中国家长的认知中,运动表现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通俗来讲,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运动中的动作技巧、力量、爆发力、速度、敏捷性、平衡、协调和耐力水平的全面发展,是帮助孩子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钥匙。

然而,身体素质不是单靠运动即可提高的,还必须注重运动训练,以及做好训练后的恢复,例如睡眠和饮食。

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了:孩子身体还未完全成熟,做这些训练,会不会造成运动损伤,或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事实上,力量对青少年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组织恰当的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健康,降低损伤风险以及提高运动表现。

说到底,运动表现训练本身就是一项技能学习。运动表现训练不仅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关注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自尊心的培养,个人和集体荣誉感的建设,团队协作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往深了说,这不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赢,也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专项篇

这些“小众运动”,

带给孩子另一个世界。

橄榄球

中美两国的教育与体育虽然机制不同,但运动对孩子成长的贡献与价值是不分国界的,比如橄榄球。

“巨石达阵橄榄球学院”的资深教练告诉我们,橄榄球现在在国内虽然依旧是“小众运动”,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对口的“学业”或“就业”途径,但其强大的“社交属性”,不仅能让孩子在生活中交到朋友,还能够在走出国门去到美国的时候,因为共同热爱的运动与当地的孩子们快速“打成一片”,在海外也能结交一群新的好哥们,适应、融入当地的社会与生活圈。

曾有小学员,在全家人移居美国加州后,凭借5年的球龄挂靠在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当地一个青少年腰旗联盟打球,正是先前在国内的橄榄球学习及比赛经历,让他非常迅速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结识了新的朋友,适应起美国文化也没什么困难。

足球

目前国家对于足球确实是越来越重视了。校园足球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还初步打通了一条校园足球成才发展通道。

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制度已建立,此外,还在小学初中高中招生升学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985、211院校都有包括特色运动队,孩子的足球特长可为其升学加分不少。

对孩子而言,足球更是一项能够亲近大自然、保证充足运动量、锻炼团队合作的优质运动。足球特有的动作技巧,如传球、拨球等,对锻炼儿童平衡力、协调性、柔韧度都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给孩子甄别优质的资源,确保把孩子送去训练是靠谱的?

对此,少星足球联合创始人Harry Belford Spencer对我们说:每项运动都有一个经过认证的机构(例如,FIFA是世界足球管理机构),家长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机构,他们将联系信息以及教练在培训和测试后获得的认证。这一步骤可以起码确保他们教练资质、专业度、教授能力。互联网提供了关于资格中包含的内容的丰富信息,因此要了解教练的资格,然后进行研究。

留学篇

美国大学体育历史悠久,

“体育 学术”前景广阔。

Rafer Wen

FirstPoint中国区首席人才管理专家

英国爱丁堡大学体育政策管理与国际发展硕士

资深体育媒体人、赛事人

在中国的大环境认知中,一提到“体育特长生”,通常脑海中会蹦出的概念是——“孩子学习成绩大概不太好”。或许,一方面专攻体育运动项目的孩子,在升学时可以获得的录取优待较大,一方面,这种优待政策可能会使学术精力投入有限,由此造成了目前中国家庭对“体育生”的既定认知。

但申请美国大学,情况恰恰相反。在美国的青少年体育体系下,学术和竞技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庭普遍知道,美国大学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学术方面也有重点关注,因此大环境下,青少年和家庭会很自然地在成长过程中,找到各自对于体育和学术的偏好或平衡,以求做到体育和学习的“双优”,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美国大学的体育传统可谓历史悠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美国大学体育不仅拥有了相对成熟的规章制度和商业化氛围,更成为了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比如,每个大学都有一个固定的体育队名/logo/吉祥物,“耶鲁斗牛犬”“UCLA灰熊”等。不管什么项目,队名都是一样的。这也让某符号/动物与学校紧密关联。

再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常春藤联盟”实际上是NCAA一级联盟中的,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体育联盟的名称。只是联盟中8所学校都是学术出色的私立高校,于是人们现在一说“常春藤”想到的都是学术优秀的高校的代名词。后来这一概念还衍生出了“新常春藤”“小常春藤”“公立常春藤”,让Ivy League彻底从体育概念延伸成了纯粹的学术符号。

那么,如果想通过体育特长申请美国大学,和普通的美本申请有何不同呢?一般来说,具有体育背景的学生,会在申请时凭借体育经历,以更丰富的背景更受青睐。除此之外的运动留学(特指学生运动员身份加入学校校队),相比较普通申请,在入学时可以有更高的奖学金几率(基于校队较高比例的体育奖学金额度),和更低的入学门槛;入学后一方面会享受到科学、规范的体育训练,一方面正常上课,获得学位;毕业后基于大学四年的磨炼和考验可以拥有“体育 学术”的广阔通路。

美国大学还设有丰富的体育奖学金,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的联盟奖学金设置不同。比如足球,NCAA一级联盟男队每队9.9个奖学金份额,女队14个、二级联盟稍少;NAIA男女队每队12个份额……不同运动基于每队人数的不同,会有差异。这方面中国学生主要是用竞技能力说话,不存在国际生相对于本土学生运动员申请难度更大的问题。只要展示充分到位,完全可以向高比例的奖学金,甚至是全奖努力。

如果有考虑给孩子走运动留学这条路,那么最佳的节奏是:9年级之前明确学生运动员的发展道路,并在10-11年级努力积累和展示,争取在12年级11月左右可以签订明确的意向。教练会提前3-4年,甚至一些项目5-6年就开始关注自己可能需要的学生运动员类型。越早的决定和准备,会越有机会接近目标的学校。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如果参加的是个人项目,那么建议尽早在美国认可的积分体系下比赛,获取积分,这种可观的数据是对申请比较有利的;如果参加的是集体项目,那么参加海外背景的赛事虽然不是必须,但尽量能在自己表现较好的社团、队伍中,并留下尽量多的比赛视频记录,对于未来充分展示竞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福利来了

想要为孩子的长远做规划,“学习 运动”必须两手抓!而父母要做的,总结下来是如下几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